20世纪美国社会主义的兴衰_美国社会论文

20世纪美国社会主义的兴衰_美国社会论文

二十世纪美国社会主义的潮起潮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二十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本应造就强大的社会主义运动,然而在美国社会主义力量则相对弱小,这个问题成为吸引学者们的一个富有魅力的问题。

本文对20世纪美国社会主义的评述,不限于“科学社会主义”一家。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社会主义派别五花八门,我们在研究当代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美国的社会主义时,应以美国的社会实际为根本。马克思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起源于德国而起源于英国、法国和北美”,(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73页。)指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在北美的试验。19世纪下半叶,在波澜壮阔的美国工人运动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工人组织和社会主义组织,如“全国劳工同盟”、“劳动骑士团”、“美国工人党”(后改名为“社会主义工人党”)、“美国劳工联合会”等等。

在20世纪的百年中,美国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潮起潮落。

世纪初——1929年:美国社会主义第一次潮起潮落

20世纪初,美国已成为一个托拉斯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工业总产值超出了英国而居于世界首位。垄断资产阶级控制了政府并以其雄厚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对外进行扩张。它对内一方面用小恩小惠笼络和收买工人贵族,另一方面加紧对工人尤其是非熟练工人的剥削,同时不择手段地兼并中小企业,引起了劳资矛盾的激化。工人罢工斗争迭起,中小企业主对垄断资本的反抗加剧。工人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组织和工人组织的建立和发展。19世纪建立的劳联早已成为一个只搞阶级调和、排斥非熟练工人和实行种族歧视的右翼工会了,社会主义者和广大非熟练工人建立新的革命组织的要求愈来愈迫切。于是,美国社会党、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美国共产党等组织在世纪初先后应运而生。

美国社会党和世界产联的势力与影响的不断扩大,标志着美国社会主义在世纪初的高潮。美国社会党1901年成立后,成员数量和社会影响迅速扩大,到1912年已拥有约10万党员,办有300 多种刊物。 1900 —1912年间,社会党的代表德布斯4次参加总统竞选, 在最后一次选举中获得的选票达89.7万张, 占全部选票的6 %(注:Shanon A S,The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New york,The Macmillan Co,1955.5.)。同一时期,该党有数百名地方候选人当选各种职务。世界产联成立于1905年,其青春期为1905—1919年,极盛时期拥有成员10万人。它在世纪初取得的成就是引人注目的:它在组织内部消除了种族歧视,宣称对一切工人“一视同仁,不管他是黑人还是白人,……也不管他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注:方纳《美国工人运动史》第4卷第37页。);仅1906—1907年它领导了24次罢工,其中遭到失败的只有2次。(注:方纳《美国工人运动史》第4卷,第83页。)

然而,世纪初勃然而起的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在1919年后却遭遇了重大挫折,其主要原因是:

1.主导思想的错误。科学社会主义在美国长期得不到广泛传播,来自欧洲的共产主义者长期以来只是在外来的移民中做工作,所写的文章又大多发表于德国《新时代》杂志上,大多数美国工人根本无缘目睹。因此,美国的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思想混乱,宗派主义、工团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泛滥一时。

2.组织上的不断分裂。思想统一是组织统一的保证,世界产联和社会党由于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分歧,便必然导致组织上的分裂。产联在世纪初经历了三次分裂,特别是一战前后一大批领袖人物如德布斯、西蒙斯、莫耶、坎农等的退出,使产联的力量和影响大大削弱。社会党右、中派与左派在产业工会主义问题上的分歧,引起1912年第一次分裂,支持产联者退出了社会党。俄国十月革命后,党内各派在党的一系列政策和策略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右派发难开除了左派,社会党自此逐渐衰落。

3.统治阶级的“恐红”镇压和迫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世界上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在美国则引起了对布尔什维克的普遍恐惧。1917年底美国政府开始策划剿灭“红色恐怖”。世界产联的许多会址被查封,成员遭到逮捕和迫害,人数急剧减少,至1930年仅剩不足8000人。(注:杜波夫斯基《我们将主宰一切——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史》第474 页。)社会党遭到无情镇压,德布斯被捕判刑,党刊被禁。1919年其左派以约翰·里德和以查尔斯·鲁登堡为首的两股力量,相继于8月31 日和9月1日在芝加哥成立了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和美国共产党,但马上遭到统治阶级的野蛮镇压。同年11月和次年1月,美国司法部两次大搜捕, 两党大批党员锒铛入狱,不少人被驱逐出境,两党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

4.群众基础的狭隘性。社会党右、中派奢谈渐进的社会主义,其种族歧视的政策使党脱离了广大移民工人和黑人工人;左派抽象地鼓吹社会主义和革命,否定一切改良要求。这样,党从未赢得广大工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持。美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其成员来自东欧国家的移民占78%,其中俄国移民就占了25%,说英语的党员不超过全体党员的10%。(注:参见丁芬《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简略教程》解放军出版社1981年版。)群众基础的狭隘性使美共在以英语系移民及其后裔为主的美国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受到极大限制,美国统治阶级也利用这一点攻击美共是“舶来货”,是不容于美国社会的“异党”。

在艰难的逆境中,美国社会主义者们仍顽强地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21年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与美国共产党合并成统一的美国共产党,并为争取合法地位而斗争。1923—1928年,美共通过工会教育同盟参与组织和领导了一系列罢工斗争,但总的说来,20年代美国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时期。

1930—1959年:美国社会主义第二次潮起潮落

推动美国社会主义第二波潮起的经济政治形势是: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经济萎缩,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农民破产,劳资矛盾激化,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和集会。随着危机的加剧和世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30年代初美国也出现了“美国法西斯协会”、“黑衣社”等法西斯组织,一些人连篇累牍地发表法西斯主张,鼓吹实行独裁统治。美国社会主义者面临着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紧迫任务。

人民阵线时期美共的鼎盛发展标志着美国社会主义的又一波潮起。经济危机期间,美共经常组织工人进行罢工斗争,工会运动迅速发展,美共的外围组织工会统一同盟的力量增至12.5万人。1935年,根据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的精神,美共提出要放弃“宗派主义、古板和机械的方法”,积极推动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此后,美共与产联的中派力量建立了中左联盟,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劳工运动的发展。美共同时在黑人、青年、妇女、文化界广泛开展民主斗争,在各种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美共还曾动员了3000名志愿者参加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人民阵线时期美共的力量大幅度增长,20年代末美共党员仅万余人,至1939年美共自称拥有的党、团力量分别达到10万人和2.2万人, 并领导或影响着一批工会组织。

然而,进入40年代后,美共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战后的十几年成为美国社会主义最为艰难的时期。美共的力量和影响直线下降,人数骤跌,陷入极为被动的困境。原因主要有:

1.白劳德右倾投降主义造成的恶劣影响。共产国际七大以后,美共领导人白劳德要求共产党“跟着罗斯福走,一切服从罗斯福的政策”,宣称社会主义纲领是和“杰斐逊创立的民主”有机结合的,“共产主义就是20世纪的泛美主义”。德黑兰会议后,白劳德认为帝国主义的本性已经改变,资本主义大国旨在消灭苏联的政策已告结束;战后会出现永久的和平,一个“世世代代消除战争祸患”的时代已经到来;国内阶级营垒或政治集团的划分“已经毫无意义”。为此,他要求共产党和工人阶级为了实现德黑兰开创的前景、实现全国团结而放弃社会主义。1944年白劳德将其错误思想变为行动,美共十二大宣布解散共产党,成立非党组织“共产主义政治协会”。白劳德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在美共党内外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到1945年7 月美共才摆脱了白劳德的错误领导,恢复了党的名称和组织,但已使党的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1946年党员登记人数只有52834人,比1944年的6.3万人少1万人。(注:N·格莱策《美国共产主义的社会基础》1961年版第92页。)

2.政策失误造成不良后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给美共造成了思想混乱,导致大批党员退党。之后,美共采取片面的反战政策,反对美国参战,反对政府的征兵法,在军工厂组织工人罢工,这就为美国统治阶级反共提供了借口。1944年国会通过反共的史密斯法和沃里斯法,限制美共的活动和对外联系,这一时期美共的力量明显下降。1948年,美共全力支持以华莱士为代表的第三党运动,而产联的右、中派则否决了其左翼要求支持第三党运动的建议,同时决定支持“马歇尔计划”。这就造成了中左联盟的破裂,结果美共在产联中影响较大的11个工会全部被产联开除,社会主义者在劳工运动中艰苦经营的基础被彻底摧毁。

3.派别斗争导致美共分裂。党内分裂是美共的一个顽疾。50年代下半期,美共党内以福斯特、丹尼斯和盖茨为首的三个主要派别,在对马列主义的解释、对苏联的态度、对党的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尖锐分歧,尤其是福斯特与盖茨之间的分歧终于导致了美共的再次分裂。1958年盖茨宣布退党后形成了退党浪潮。

4.政府的反共镇压和麦卡锡主义的横行。战后,苏联以社会主义为旗帜,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以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同盟军,其势力足以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当局在国际上挑起冷战,国内从40年代后半期起再次掀起反共恶浪,特别是1950年初参议员麦卡锡发表危言耸听的演说以后,麦卡锡主义横行。统治集团在原有的含反共条款的法律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反共法律,如1947年的《联邦忠诚法》、《塔夫脱—哈特莱法》,1950年的《国内安全法》,1954年的《共产党活动管制法》,使共产党处于非法地位,同时导致一大批美共党员和社会主义者受到指控和逮捕。1948年联邦大陪审团以阴谋罪对美共政治局12位委员向法院提出起诉,翌年其中11位先后入狱,其后美共又有一大批中高级干部被起诉和审判。联邦调查局还运用大量人力财力对美共进行渗透,对党员进行跟踪、窃听和威胁。在麦卡锡主义狂潮中,大批无辜的人受到审查,进步分子遭到残酷迫害,图书馆被下令剔除“明显地具有共产主义思想或参加共产主义前沿组织的作者”撰写的书籍。产联的工会也清洗了自己组织中的共产党员及其同情者。在如此严酷的全面打击迫害下,美国社会主义几近夭折。

5.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和波匈事件的震撼。1956年4 月美共全国委员会扩大会议传达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摘要,6 月初报界披露了秘密报告全文,在美共党内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社会主义的声誉一落千丈。社会主义者们无法理解他们为之奋斗多年的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实践竟然面目全非,数千名党员由于无法承受心灵上的打击而退党。这一波的震撼尚未平息,波匈事件又引起了一波思想冲击,结果使美共又失去了数千名党员。这些党员曾经在反共恶浪中毫不动摇,却由于理想破灭而彷徨、退党。到50年代末,美共人数仅剩7000人左右。

1960年——世纪末:美国社会主义第三次潮起潮落

社会运动的兴起推动美国社会主义的第三波潮起。60年代美国成为一个“公司化的国家”,垄断资本急剧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相对贫困的现象也日益明显;侵越战争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军火商大发横财,战争的重负却转嫁到每一个纳税人的身上,收入不稳定的工人首当其冲,由此引起了美国工人运动的复苏。从1961—1970年,发生的罢工次数累计达43306次,卷入罢工的人数累计达2007.1万人。(注:张友伦《美国社会变革与美国工人运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22页。)同时,侵越战争使美国在道义上、 经济上和军事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战争的升级,反战运动迅速兴起。另外,这一时期反对种族歧视的黑人民权运动、妇女争取改变社会地位的女权运动、青年知识分子反传统反现代文明的新左派运动等交相迭起、如火如荼。在各种社会运动的压力下,美国统治阶级不得不放松对社会主义的迫害,社会主义得以在美国复兴。

社会主义“百家争鸣”是美国社会主义第三波潮起的特点。

美共在60年代积极投入民权斗争和反越战运动,努力在工人、黑人、青年、少数民族中开展工作,并力图寻求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此发表了《美国工人的前途》、《共产党的人民纲领:结束贫困和失业》等一系列重要文章。1968年美共公开重返政治舞台,自此缓慢地复苏。70年代美共在劳工运动、民权运动、和平运动、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竞选运动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取得一些进展。80年代美共积极投入和平反核运动,同时开展反对政府用武力干涉他国的斗争。这期间美共也开始强调发展组织和加强党的建设,但成效不大。1988年美共主席霍尔称党员约有2万人,美共的支持者和同情者估计有10多万人。

在这一波潮起中,美国社会主义可谓政党繁多、流派纷呈。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社会主义组织和左翼组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争取民主社会学生组织,工人世界党,黑豹党,斯巴达克同盟,全国妇女组织,革命共产党,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组织,全非洲人民革命党,美国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党等等。就派别来说,除了自称科学社会主义的派别外,还有民主社会主义派、激进民主主义派、女权主义派、生态社会主义派等等。这一时期的美国社会主义颇有一点“百家争鸣”的味道。

然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社会主义却再一次跌入了低谷,主要原因是:

1.美国社会主义力量不统一。美国社会主义五花八门,从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的政党,也从未在全国形成一种有效地组织起来的政治运动。各个社会主义派别或左翼组织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政治目标等都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缺乏政治上的共鸣,更谈不上相互联系与合作,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力量薄弱。而且,美国政党往往党中有派,经常处于分裂之中。例如美共在世纪末由于对党的前途意见不一,导致一些著名党员退党并成立新组织“联系委员会”,分裂出去的党员估计有300—1300名。

2.社会主义未能与工人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6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虽然在美国有所复兴,但往往游离于工人运动之外。美共虽然提出要重新寻找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但收效甚微。当然,这与美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和美共的政策有关。美国工人阶级有其特殊性,存在着土生工人的特权化和“贵族工会”,有着改良主义的深厚土壤。美国工人关心的是经济问题和切身利益问题,贵族工会迎合了工人的这种要求,因此势力强大;而美共却没有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和措施,所以群众基础薄弱。美国工人阶级的结构也有其特殊性,历史上由于种族的、宗教的、民族的区别,在工人阶级中形成了不同的等级。在现阶段,美国传统产业工人人数下降,第三产业工人人数与日俱增;蓝领工人人数日趋下降,白领工人人数与日俱增;工人阶级内部结构愈益多层次化,其社会地位和收入差别愈益分明。历史上的区别和内部结构的多层次化影响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因此,美国工人阶级很难作为一个阶级形成统一的社会主义运动。

3.苏东剧变产生的极大消极影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来是世界上的一面社会主义大旗。东欧剧变尤其是苏联垮台使社会主义失败论在美国甚嚣尘上。美国社会主义也由此陷入困境。“这一巨变动摇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根基,导致很多党派分裂甚至蜕变……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我们的基本政策、思想观点、党的中央主席、以及党本身都受到了多方面旷日持久的攻击。”(注:山姆·韦伯《新世纪、新发展、新斗争》,2000年3月在美共中央委员会上的报告。 )不过,资产阶级政客们高兴得太早了。即使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最顽固的反共堡垒里,社会主义也并没有被摧毁,它不仅保存了下来而且世纪之交还有所发展。

美国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百年中经历了三起三伏,借用美共在其建党70周年时所说的话:它活动于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身影出现在众多的历史事件之中,在美国身上留下了永不消失的痕迹。另一方面,美国社会主义相对落后也是事实。美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诸如资本主义经济相对成功导致的“丰裕社会”,强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反共势力,稳固的联邦制、两党制和选举制,思想文化传统的美国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外部影响等等,是造成美国社会主义三次波折的客观因素。美国社会主义理论基础薄弱、工人阶级的阶级偏见和阶级结构的复杂,缺乏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组织和运动内部存在种种不足等等,是造成这三次波折的主观因素。

不管经过怎样的波折,美国社会主义仍然顽强地存在和发展。苏东剧变后美共仍坚定地宣称要“坚持实现美国社会主义的前景,并将此前景融合到美国人民活生生的运动之中。”可以说,尽管今后美国社会主义者的道路还将是漫长、艰难和曲折的,但社会主义必将在千锤百炼中成长壮大。

标签:;  ;  ;  ;  ;  

20世纪美国社会主义的兴衰_美国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