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自动化的来源与流程_零售业论文

零售业自动化的来源与流程_零售业论文

零售业自动化的源和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零售业自动化的需求产生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购买力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尤其是衣、食、住、行的消费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商业零售业以空前的高速度发展。零售业自动化的问题也就成为商业和信息业界非常注目的焦点问题之一。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也促使商品的销售和制造相应地变化。例如日本,从60年代到90年代正好对应了这样的四个时期:

①快速成长期。这个时期中,从不太发达的经济状态,高速地发展起来,但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基本上还是较为单纯的,是一种“同质”的需求。从销售来看,通过商品广告同种商品往往可以大量地销售。从制造者来看,也是对路的商品大量制造。

②稳定成长期。这一时期经济稳定发展,人们的生活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人们的需求也向“异质”的方向发展。从市场来看,需要定向的、有层次的推销,有目标化的经营。从制造来看,必须跟踪市场不断研究人们的需要及其发展趋势,不断地推出新产品。

③成熟期。社会经济达到了发达时期,人们的需求进一步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商品越来越向少量多品种发展。市场要适应并引导这种个性化的需求;制造商和零售商也要从商品的品质和服务上下功夫,满足这种需求。

④高度成熟期。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向要求有较高附加价值的方向发展,即购买商品的目的不仅是对商品本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而且还要求有其附加价值的产生。市场要进一步满足个人的具体需求,对商品要不断有新的创意,通讯和信息系统将更为重要。

我国的零售业有着许多自己的特色,当前,首先是发展非常不平衡。就整体来看,不能否认大多数工薪阶层最经常光顾的可能还是小商店和小摊点,小商业仍然是占了最大的份额。但在许多沿海地区,按现代化设计标准要求的大型商店、购物中心层出不穷,超级市场、各种连锁店和专卖店也象雨后春笋一样,处处可见,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局面在逐渐形成。这些地区的许多城市可能已达到或接近了稳定成长期,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已经向较为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为商业自动化的发展创造了根本的客观需求。

为适应商品的个性化需求,零售商要处理的信息量将会大幅度地增加,不仅是商品品种大大增加了,还要求逐步把过去那种对商品集进行管理的较粗放的办法逐渐改变为对商品单品进行管理,全靠人工系统显然是很难应付的了。ECR(电子收款机)和POS(销售时点管理系统)的应用必将成为热点。

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随着竞争加剧,利润率下降,零售店必须做到对市场和商品的有关信息加深了解并迅速反应,才能保证获得足够的利润,维持自身的生存。例如,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多品种经营,且保持各种品种为小(甚至零)量库存,但又能快速流转的店才更有生命力(库存的控制往往是零售店盈利的关键,而好的库存控制又往往建立在好的单品管理的基础上)。这也要求零售店能有新的手段,掌握大量有关信息,快速准确地进行分析处理,进行较为科学的经营决策。

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零售店的经营模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象方便店、连锁店和超级市场等形式的商店将会发展起来并大大超过百货业一类商店的规模,而这些经营方式对自动化系统的依赖会更高。例如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方便店、连锁店,在各发达国家均得到很快的发展。以日本为例,自60年代以来其年成长率在150%左右,目前连锁店的销售总额已为百货业的1.6倍,超级市场则更高。从日本POS系统应用来看,到1994年3月底止,百货业、连锁店和超级市场的POS安装分别为48869、58108和243609台。

由于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商店要管好自己的进销存,也就必须不断地跟踪顾客,了解顾客。从制造商来说,也必须有这些信息来指导自己的商品制作。这样,延着制造商—零售店—顾客这一物流方向的反方向,顾客—零售店—制造商方向的信息流,将会变得非常重要,零售业将不再单纯是商品流转的核心环节,也将成为信息反馈和处理的关键环节。零售业通过各种手段对客户的信息加强管理也就提到了日程上来。

随着经济发展,有关的社会环境不断改进,也在促进零售商进行变革。例如,商品形态不断改进(如包装越来越规范,条形码越来越普及);交易形态也逐渐变化(如各种金融交易卡的使用越来越多,价格处理越来越复杂,促销方法不断改进,销售介面越来越友好);整个社会电子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如订货系统、银行接口、各种文件报表等都越来越电子信息化);等等。同时,人工费用的不断提高和自动化机具价格的不断下降,也迫使零售店寻找节省人工的经营手段。

以日本零售商对POS系统的应用为例,统计来看,不使用POS的零售商纯利润一般平均在3%的样子;应用了POS系统后,商店的费用平均要增加10%,但纯利润却仍有增加,平均可达4%。在激烈的竞争中,这1%往往就会是零售店生存的关键。

从以上这些因素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我们的零售店也必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逐步找到电子化、自动化的运作方式和信息处理方式。当然,由于不是所有的零售店都能自觉地找到实现自动化的正确道路,政府、社会及多方面适时的推动往往能起催化作用,在发展中的正确指导也会是非常重要的。

现阶段零售业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零售业全面自动化的内容很多,只能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来定义自己应实现的目标。例如,台湾近期零售业自动化的发展中提出以下五个方面为其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我们的情况来看,这些领域也应是发展的重点。

1.商品销售自动化:

销售点管理系统(ECR/POS的广泛使用,单品分析系统的有效应用)

自动贩卖机

无人自助服务商店的逐步建立

2.信息流通标准化

商品包装全面条码化

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的应用

建立集中的商品数据库管理系统

3.商品选配自动化

电子订货系统(EOS)的应用

库存自动化管理系统

商业增值网络(VAN)的建设和有效使用

4.商品流通自动化

商品运送规格标准化

自动化的仓储及物流处理

最佳运送路线的自动选择

5.会计记帐标准化

会计科目编码标准化及计算机帐务管理

自动记帐及报表生成系统

财务及会计制度的标准化

应当承认,就我们当前社会整体的电子信息化水平和零售店管理上的素质以及资金的可能投入情况来看,离开实现这样的自动化(即使在上述的较发达地区)有着相当大的距离。例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ECR和POS在我国的装机量可能也刚刚有5~10万台的样子。近两三年虽然增加的快一些,也不过平均每年1~2万台,大约占全世界的1%而已。因此,必须承认我们还是处在起步的阶段,从面上看,仍然还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较普遍地推广ECR和POS系统应用上,把零售店全面的电子信息化基础打好。同时,在发展整个社会电子信息化系统及其标准化管理的同时,在零售业的内部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培养应用电子化和自动化等现代技术的意识,提高人员素质,并培养出一批相关的人才来,然后才可能向上述较高的自动化水平进军。

从点上来讲,在发达地区中的较高档商店中,可以也应当有所提高,在用好POS系统作好商品单品分析的基础上(而这一点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商品包装的全面条码化),把进销存业务的各核心环节逐步自动化地运转起来,同时,做好会计科目的编码标准化,逐步实现财务记帐的自动化。若能在较短的几年内,有一批重点零售企业实现这样的内部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并明显地收到实际的效益,必将对全国零售业全面自动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会使我们以后的路走得更快。

另外,我国零售业的经营模式也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当前这种以百货店为核心的局面会逐步改变,连锁店的大发展已到时机,超级市场也会逐步形成规模。这些店对自动化的要求可能又有所不同。对它们来说,ECR和POS销售系统的应用也是基础性的,但随着商品统配中心的建设,实现商品选配的自动化和商品流通的自动化将会对经营效益起非常明显的作用。而这一点又与整个社会的交通、通讯及电子信息化等的基础建设水平密切相关。近期我国许多城市中连锁店正大量发展,这对整个社会的零售业自动化水平将会起极为重大的影响。连锁店本身必定要求有更为规范统一的经营管理,统一的商品形态和配置,统一的采购、销售和价格制度等等,更加要求有市场、顾客和销售数据等有关信息的快速反应。这些都会更加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一类自动化设备。随着配送中心的建立,将促使各连锁店商品的快速流转和小(或零)库存销售,这就会对上述五个方面的自动化内容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可以预见,连锁店的快速发展必将对我国的商业自动化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另外,上述五项中的各个第一分项都是较为基础的项目,是应当首先发展的,每一项也都会有一个逐步由里向外发展的过程。所有零售业自动化系统都是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很难期望在短时间内形成很完善的系统。例如EOS的应用,只能是本系统(如连锁店系统)内先发展起来,随着整个社会电子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如多数供应商供货信息系统的连网处理,集中的商品数据库的建立,EDI的广泛应用,等等),再逐步地发展为社会化的大系统;条形码化的过程也会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事实上,发达国家也同样有过相似的过程,他们的系统也是仍然处在不停发展的过程中。

标签:;  

零售业自动化的来源与流程_零售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