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对混凝土生产的品质控制论文_吕月雅

试论如何对混凝土生产的品质控制论文_吕月雅

东莞市新鸿基混凝土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986

摘要:在现阶段的民用住宅、办公楼以及厂房的梁板柱、桥梁、大坝等相关工程的建筑中,大量使用水泥混凝土作为主要施工材料,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混凝土生产中,骨料的含水率、级配、含泥量,外加剂的质量以及水泥的质量都会给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办法,给今后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生产;质量;稳定性;控制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也进入大规模的发展阶段,不管是市政工程的建设还是民用住房的建设都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质量问题不容小觑,而混凝土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质量的品质。混凝土作为一种混合型材料,它的强度受到多种材料的影响,一旦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问题就会导致整个工程出现质量的问题,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加强混凝土生产的品质至关重要。

1对骨料的控制

1.1骨料的含水率

为了准确无误的对混凝土中的含水率进行调整,使搅拌的混凝土达到所需的理想效果,就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将混凝土拌和时所需要的骨料含水率测定出来,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饱和面处于干状态的骨料作为混凝土拌和所需的材料,因为这种骨料是比较接近施工现场的骨料的实际含水状态的,用这种骨料进行拌和试验更接近实际,从而使拌和的过程误差减小。

1.2骨料的级配

混凝土的塌落度在很大程度上受骨料级配的影响,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测试可以通过混凝土强度的测试体现出来。在混凝土的生产日常中应该严格控制骨料的采购和检验,从而保证购买的材质的稳定性。细骨料的级配对塌落度有更大的影响,因为细骨料的级配不达标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塌落度,因此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应该定时的对骨料的级配进行测试。

1.3骨料的含泥量

骨料中的含泥量在混凝土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但是这个指标对混凝土的强度却有很大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也应该定时的对骨料的含泥量进行测试,一般情况下各骨料的含泥量不应该大于1%。

2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添加外加剂可以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改善,从而达到提高强度、调节凝结时间以及增强耐久性的目的。在添加外加剂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外加剂的使用目的以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性能要求和气候条件等问题,根据相关的试验对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进行确定。在低温添加外加剂的时候应该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

外加剂应该具有出厂合格证,在进场之前应该加以检验,在添加的过程中应该对外加剂能量进行控制。

现在应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多的外加剂之一当属减水剂。减水剂作为一种重要添加剂,可以让水泥颗粒分散开,使其中的絮凝结构解体,将水泥中的游离水吸附出,从而减少了水化反应中的用水量,增加了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使混凝土的密实度得到增加,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耐久性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使用外加剂能够减少水泥的用量,使生产的成本减少,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当前的外加剂的类型一般是复合型的,通过不同的工程需求对缓凝时间、减水率和含气量等进行控制。

膨胀剂的水化过程对水的需求量极大,如果水化过程中缺水,膨胀剂的水化过程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所以在使用膨胀剂的混凝土中应该定时的进行喷水养护,使混凝土保持在最佳的湿度,使膨胀剂更好的水化。

3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的种类多种多样,如果按照性能和用途划分可以分成专用水泥、通用水泥以及特种水泥。在一般的土建工程中使用的是通用水泥,主要的种类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粉煤硅酸盐水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水泥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把握水泥的强度、品种等特性,按照这些特性对水泥进行选择和使用不但可以节约水泥的用量,还能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对水泥质量进行控制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优先选择散装水泥。

(2)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水泥应该按照生产厂家、品种、出厂批号以及强度等级来储存,不能混装在一起。

(3)在水泥的运送和储存过程中,应该做好防水防潮的准备,如果发现水泥有受潮结块的现象应该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4)存放水泥的仓库应该通风排水保持库房的干燥性。在对袋装水泥进行存放的时候,应该设置防潮层,且应该堆放在距离边墙和地面30cm以上,堆放的数量不能大于15袋。

(5)先使用先出厂的水泥。

(6)为了保护环境,应该尽量避免水泥的浪费。

水泥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成材料,水泥质量的好坏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含气量以及凝结时间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对水泥进行采购的时候,除了水泥的生产厂家需要具备合格证书,还应该对安定性、强度以及凝结时间相关数据进行常规的检测,检测合格之后才能投入使用。不可以边用边检或者先用后检。同时不同品种的水泥应该按照品种分开存放,不能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为了降低水化热应该选择中热或者低热的水泥;钢筋混凝土中,为了避免腐蚀应该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在水泥进场的时候不但需要对凝结时间、水泥等级以及体积的安定性进行检测,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检测细度、稠度以及密度等。在水泥进场前应该抽取样本送到试验室进行相应的检验,检测的结果应该及时的反馈给施工单位。

4混凝土强度稳定性的控制

(1)目标值或者设计值进行强化控制的时候,应该参考混凝土出厂时的各类数据,对其强度进行控制。

(2)建立和完善采购管理相关制度,制定材料质量标准。对于不符合材料质量标准的材料不予验收。应该定期的考核供应商的资质,不满足要求的供应商予以淘汰。

(3)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对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对各个环节精细化的管理控制。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控制材料的最低库存量,因为库存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不合格的产品可以有效的进行弥补;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材料进场后的使用和存放管理,避免材料出现水分等含量的变化,影响混凝土的实际配比。

(4)实现全员管理,避免出现管理的漏洞。因为混凝土的质量与采购、生产、运输等环节的管理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这些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人员都应该进行监督,保证每个岗位都能对混凝土的质量负责,从而保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

(5)出现事故时应该及时处理,避免出现重复的事故。一旦出现质量事故或者是质量异常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该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责任人没受教育不放过;原因不明不放过;没有纠错措施不放过),力争将事情一次性的解决。

(6)对生产方案进行统计管理,完善和优化配料方案。在进行混凝土试验的过程中,应该对试验过程加以规范,做好统计和管理的工作,按照不同的性能、等级和用途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为方案的优化提供指导性建议。

总结

在对建筑物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的质量问题是一个建筑物的灵魂,混凝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想要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应该对混凝土的生产品质加以控制。这其中不但要求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原材料问题进行控制,还需要对混凝土强度的稳定性进行控制,主要可以从人员管理和事故控制等方面着手,保障混凝土的生产品质,为今后混凝土生产的控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钟小宝.浅谈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J]商品混凝土.2014.04.

[2]李世栋,韩武志.试论如何对混凝土生产的品质控制[J].江西建材,2014,(8):260-260.

论文作者:吕月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  ;  ;  ;  ;  ;  ;  ;  

试论如何对混凝土生产的品质控制论文_吕月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