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尹维军[1]2006年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比较研究,来探讨借鉴他们的经验如何在中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早在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夏普和米勒就曾提出:“不动产证券化将是未来金融发展的重点。”提前预见了不动产证券化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从国外来看,美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体系,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本国或地区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此举对于改善和提高本国居民的居住水平、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在我国,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还处于试验阶段,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了证券化前进的脚步?原因是多方面的。核心部分在于不完善的法律体系、缺乏诚信的信用现状和尚欠规范的资本市场运作。本文对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成因、发展现状等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寻求适合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除导论外,全文分五个部分展开。第一章主要介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内涵、意义和运行机制等基本原理,探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风险;第二章通过对美国、加拿大、西欧以及中国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过程比较分析,总结其对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启示;第叁章对当前在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有效分析;第四章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选择和运行构想;第五章分析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的主要制度障碍,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刘畅[2]2015年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思路及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美国诞生,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现已成为国际金融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创新之一。其基本运作机制是以预期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住房抵押贷款作为基础资产,通过资产重组、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等技术对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进行重新分配和组合后,发行权益或者债务凭证的结构性融资的过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所具备的结构性融资功能,在提高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功效,从而使银行在优化资产结构、降低经营风险以及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方面能够拥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和方式选择。同时,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入市,丰富了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增加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投资收益,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这一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是金融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鼓励与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政策的频繁陆续出台,加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结合“叁期迭加”的经济阶段特征以及资本市场改革提速的大背景,从市场基础、市场动力、市场环境和市场经验四个角度,论证了我国目前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叁章)第二,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模式进行系统探讨和分析研究,引入美国次贷危机作为风险案例,分析其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关系及其产生原因,梳理出可以为我国所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第四章)第叁,通过建元案例分析反映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现状,暴露出我国试点模式存在政府参与程度不够、基础资产质量监管缺位、财产信托模式下证券化成本较高的问题。第五章第四,根据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现状及市场发展条件要求,提出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选择方案设计以及相关政策建议。模式选择方面,采取分步走战略,即扩大试点阶段、优化完善阶段和成熟发展阶段。分别对不同阶段下的运作流程和参与的主体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政策建议方面,在一级市场层面,一要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贷款相结合的住房融资模式,重点应放在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健全和管理方式优化方面;二要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加快金融创新,防范基础资产信用风险,规范住房贷款审批流程;叁要建立政府担保与商业保险互为补充的住房抵押贷款混合保险模式;四要加快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着力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在二级市场层面,一要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二要制定资产证券化上位法,搭建完备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框架体系;叁要全面呼应巴塞尔协议,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四要建立权威的第叁方估值体系,创造良好的信用评估环境。

赵清[3]2002年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下简称MBS)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金融界最关注的热点,国家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必须改革传统房地产金融体制。 MBS是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最大创新之一。自1970年第一笔MBS证券发行以来,这项创新相继被许多国家引入房地产金融领域,对这些国家房地产业的起飞、金融与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MBS的效应、可行性、模式、实施方案、问题及对策作了深入研究,以求在中国顺利引入MBS。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首先阐述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涵义、特点和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进一步研究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资产选择,最后阐明MBS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在第二章中主要对美国、加拿大、英国的MBS模式的具体运作进行研究,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为我国顺利引入MBS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研究了借鉴以上叁种模式设计出的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第叁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之一。在前文论述了各国MBS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大胆提出了我国实行MBS的可行模式,进一步对我国全面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是全文的核心,从分析深圳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的可行性入手,提出深圳住房抵押证券化模式,其中包括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模式、特殊目的公司(SPV)的构建模式、信用增级方式等。并对实施方案的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实施方案的风险及防范。 第五章就我国实行MBS中可能遇到的法律、会计、税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建议。

杨柳[4]2007年在《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压力逐渐加大,资金供需矛盾凸显,短存长贷引致的资产负债不匹配程度加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增加。由此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解决商业银行面临的短存长贷的困境,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在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在我国由于制度、法律等方面的原因,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还没有真正实施,因此,研究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在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法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模式入手,详细剖析了美国的表外模式、加拿大的表内模式和澳大利亚的准表外模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并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运作流程、特设机构的设置以及证券化品种的选择进行了设计,最终提出在初级证券化阶段,我国可以先采用不设立独立的特殊机构,由商业银行直接以一组贷款为抵押发行债券,或成立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准表外证券化模式;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熟阶段,由政府出面成立专门的证券化公司的表外证券化模式是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最佳选择。

刘翌楠[5]2007年在《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及防范》文中提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MBS)是一种新型的结构融资方式。由于这种金融创新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其在世界各国发展非常迅速。2005年3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中国建设银行被批准进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试点,并于2005年12月15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完善我国住宅金融市场的重要途径,更是缓解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即将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手段。然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又会产生其他风险。由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涉及债务人、发起人、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信用增级和评级机构、受托人、投资者等多个当事人,任何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带来风险,使得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的风险呈现出连续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我国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试点的同时,预测我国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依据我国现实国情构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机制,对于促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顺利进行将起到有力的保障。全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在对国内外目前对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的目的以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理论进行概述。首先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形成理论,以说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生风险的理论基础。再以美国为例,介绍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以及对于各种风险的防范措施。第叁部分结合中国目前经济状况,预测了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从介绍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的“建元2005—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出发,与美国发行的MBS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发展的MBS存在表外融资不完整;规模小、数量少;证券化品种单一;销售方式十分局限的特点。并进一步预测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潜在风险:资产池质量的风险、MBS操作过程中的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法律法规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第四部分重点从五个方面讨论了我国面临以上风险的原因,包括:提前偿付风险形成的机理;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不严格;会计、税收制度不完善;担保及保险制度不完善;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技术水平和人才的制约。第五部分提出如何构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防范机制。首先从我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参与主体两个方面提出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对策。再结合我国风险监管内容和原则,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监管体系。

甘强[6]2007年在《中国工商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研究》文中提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以下简称MBS)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是近40年来国际金融领域极为重要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之一。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发起的“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意味着中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进入了实质阶段。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MBS在我国运用的基本情况,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证券化方案做出选择,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MBS基本理论,包括基本概念、主要模式、运作程序、主要特征和功能等。其次,简单介绍了我国MBS发展现状及其探索过程,并对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MBS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评价。接着,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亟待完成的主要工作给出了具体建议。最后,本文在对最新理论分析和资料整理、充分考虑我国现有制度环境、技术条件、经验积累等因素可能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工商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方案在参与主体、交易结构、交易流程、资产池构建等方面的架构,并提出合理建议。

吴彩梅[7]2008年在《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践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动产抵押证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创造的资产支持证券占据了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的条件和发展的资本需求看,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础。2005年12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发行“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成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渠道。“建元2007-1”的发行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本文综合分析国外的成功经验,寻找出国外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不同模式下的规律及其值得借鉴的方面;介绍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机理及其分类,为查寻我国发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发行的两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对比,挖掘出我国在发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产品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最终提出完善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建议。本文就如何完善产品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产品对比分析方面进行了创新。

王德慧[8]2004年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政府提出的关于把住宅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把个人住房消费培育成新的消费热点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发展战略,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因此,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作为这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功能的发挥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住宅产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极易形成流动性风险,使其自身陷入经营困境,从而降低金融业支持住房市场发展的力度。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产生于70年代末的金融创新,以其独特的融资结构设计、卓越的资产负债管理功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道路却崎岖不平,始唤不出。当然,这其中不乏众所周知的贷款市场完善程度、体制、法律、会计、税收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一个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的运作模式来启动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理论界对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对策建议已作了大量研究,但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案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和银行就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提出的方案,都不十分规范,且大多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制定的方案,没有考虑到全局因素。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借鉴国际上主要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运作的具体模式、实施方案、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分四个部分来进行阐述:第一部分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理论分析 首先,对本文所讨论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系统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结构体系、运作机理及其效应。第二部分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的国际比较 首先,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的几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及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第叁部分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选择 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介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然后,对国内已提出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建议模式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利弊;最后,提出适合我国的基于信托结构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并进一步论证其可行性及进行实施方案设计(运作主体、运作流程等)。第四部分 分析基于信托结构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相关问题 其中包括实施的前提条件、约束条件分析及对策选择。

单顺刚[9]2006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探讨》文中指出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一种金融创新,资产贷款证券化最先发源于美国,由于其在解决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银行的资本利用率、降低银行风险、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促进活跃房地产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金融创新在全世界发展开来。纵观世界上成熟国家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各国虽然最早引入资产证券化的目的不同,但是其发展步骤都是相似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由于其易操作、风险低,都被作为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在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在近两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住房抵押贷款下,风险不断加大,为了有效的降低风险,规范房地产市场,同时解决房地产市场资金短缺问题,我国更需要尽快推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健全的法律环境和良好的经济、金融运行机制是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保障,目前在我国还并不完全具备,因此我们必须找出在现阶段适合我国当前形势的方法与途径来进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试点。我国在90年代初就开始了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工作,2005年12月,中国建设银行首批采用表内融资模式的MBS面世,这种采用表内融资的模式并非是我们所研究的西方成熟市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从跟本上并不能化解商业银行在房贷市场上的风险,而是将风险仍然控制在商业银行内部,同时,由于没有实现待证券化的住房抵押贷款的真实出售,在一定程度上资产池的风险仍然与该商业银行的经营息息相关,因而,投资者的利益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我们必须建立起从银行到特殊目的发行机构(SPV),再到中介和承销商,最后到投资者的四级体系,以实现真正的表外融资。处于试点阶段的第一支MBS虽然还不够完善,但它将对研究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建设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处,今后就可以构

龙益红[10]2009年在《中国银行住房贷款证券化模式选择与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住房抵押贷款(以下称住房货贷款、抵押贷款或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收益的房地产投资直接转化为在金融市场广泛流动的投资证券。它使整个住房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直接联系,降低了金融机构开展住房贷款的成本,扩大了融资渠道,并为广大投资者增加新的投资机会。中国银行的住房贷款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且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了较完善的住房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开展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条件。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选择证券化模式与控制风险就成为中国银行住房贷款证券化实施的关键。本文采用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客观的研究。住房贷款证券化主要有表内融资模式、表外融资模式以及准表外融资模式这叁种模式,通过比较这叁种证券化模式的风险特征,并借鉴美国及中国建设银行实施住房贷款证券化的经验,笔者认为,从中国银行实际出发,较为适合中国银行自身特色的住房贷款证券化模式是在政府的支持和主导下实行表外融资模式。中国银行进行住房贷款证券化面临着信用风险、提前偿付风险和利率风险等众多风险,通过压力测试模拟叁种宏观经济环境的冲击对中国银行某分行的稳健性影响进行分析,并采用了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该分行的309笔住房贷款数据进行了模拟实证分析,并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中国银行防范住房贷款证券化风险的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D]. 尹维军. 苏州大学. 2006

[2].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思路及方案研究[D]. 刘畅. 西南大学. 2015

[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研究[D]. 赵清. 浙江大学. 2002

[4]. 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D]. 杨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5].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及防范[D]. 刘翌楠. 四川大学. 2007

[6]. 中国工商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研究[D]. 甘强.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7].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践及研究[D]. 吴彩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8].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D]. 王德慧. 天津财经学院. 2004

[9]. 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探讨[D]. 单顺刚. 西南财经大学. 2006

[10]. 中国银行住房贷款证券化模式选择与风险控制研究[D]. 龙益红. 湖南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