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跨界民族地区毒品问题的危害及其解决对策论文

广跨界民族地区毒品问题的危害及其解决对策论文

广跨界民族地区毒品问题的危害及其解决对策*

曾丽虹 罗宗铭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5

摘 要: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沿国境线两侧,居住着十几个民族。这些跨界民族虽分属不同的国家,但由于他们曾经是同一民族,来往交往非常密切。所以一些不法之徒就利用跨界民族这一渠道、趁我国对外开放之机大肆进行毒品走私,毒害我国人民群众,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 毒品;跨界民族;社会问题

东南亚的毒品问题,是个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受到政治、经济、国际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干扰,它的发展与消亡亦沉浮不定。因此,东南亚毒品问题多年来一直未能予以彻底解决,由此而对我国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造成长期的影响。

消费者应该增强自身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危险防范意识,保护自身的隐私信息和资金安全,一旦遭遇信息泄露、资金被盗等要及时保存证据,寻求法律保护。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要关注社会动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具备识别违法行为的能力,不参与校园贷等违法行为,了解网络诈骗的防范方法,一旦自身合法利益遭受侵害应该及时寻求学校和法律的保护。

一、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根据国家禁毒委公布的材料,1995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为52万人,到1997年底已经超过54万人,2016年底达到390万人。这些数据是保守的,据我国民间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吸毒人数起码在420万以上。其中,广西登记在册吸毒的总人数和吸毒超过千人的县(市、区)这两项数字均排在全国第5位。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7.08%(P<0.05),见表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广西地处祖国的西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毒品泛滥对广西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第一由于毒品的外源性,我国作为单纯的毒品消费市场,因吸食每年消耗掉数千亿人民币,导致大量社会财富流失境外。第二使一大批人丧失劳动力,变成必须由社会供养的包袱。第三毒品消费影响了正常的商业。第四是数千亿元毒品交易黑钱渗入金融系统,严重干扰了金融秩序和商品流通秩序。

二、毒品从广西以至全国的扩散引发出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次,在工作方法上,要变“截流毒源”的被动模式为“双向截流”的主动模式。过去,我们禁毒的工作是主要防止境外的毒品流入区内。目前边境地区除生产海洛因外,还生产冰毒。冰毒是靠化学合成的一种新型毒品,但生产冰毒的原材料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我国走私流到境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生产麻黄素,因此在我国境内麻黄素的价格不高,但偷运到边境地区后则价格能够翻倍,因此暴利驱使一些人铤而走险,向边境地区走私麻黄素。此外,边境地区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取冰毒所需的设备和化学制剂也是主要靠进口,这些化学制剂相当一部分也是从内陆地区偷运出境的。这就说明,毒源问题已经复杂化了,已经不是单一从境外流入,境内外开始形成一种相互为市场的态势。因此,我们不仅要严防境外毒品流进,也要加强国内资源的管理,严防毒品原料和制毒剂从境内流出。

由于广西所处的特殊区位,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三角”地区的毒患未能彻底消除,广西仍然是境外毒品流入国内国际的重要通道。2000年以来,广西缴获的1000多公斤海洛因,80%是以这种方式流入取道广西再转运。2002年以来,经由越南流入广西的毒品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广西正面临着来自“金三角”和越南境外毒品双重过境和渗透,堵源截流任务十分繁重。

但需要留意的是,经机器、高温、药剂、漂白等加工过的蚕丝被由于在蚕丝内部残留各种化学药剂,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并降低人体免疫机能,所以还是尽量选择纯手工天然蚕丝被。

为了同日益严重的毒品问题作斗争,广西不得不为禁毒增加财政投入,与此同时,有关人员也为此付出了辛劳、鲜血乃至生命。目前广西区内已为修建强制戒毒所花费了大量金钱,一个强制戒毒所每年的运转费用又要几十万元,同时由于我区内吸毒人员基数大,戒毒基础设施滞后,要消化处理现有流散在社会上的吸毒人员难度很大。这就意味着为满足戒吸工作的需要,区政府财政每年必须拨款数十万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帮助戒断者巩固戒毒效果的康复费用。这将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缉毒人员在打击毒品走私的斗争中付出的代价就更大了。从1991年以来,仅广西省每年查获的武装贩毒案件都不少于二三十起,这些贩毒分子一旦被查获,大都拼死抵抗,造成缉毒人员的重大伤亡。

半正弦波脉冲发生装置的液压缸直径为60 mm;液压缸初始长度为10 mm;活塞质量为230 g。发射管和弹丸的直径均为30 mm;弹丸长度为42 mm,弹丸质量约为230 g,与活塞质量基本一致。实验获得的脉冲压力载荷历程曲线如图3所示。将实验数据与利用式(2)和式(3)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获得的脉冲载荷整体上符合半正弦波脉冲形状,但存在较明显的波动现象。

第四,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2018年6月25日,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披露,2017年全国查获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同比下降19%,其中新发现人数同比下降29.3%,占新发现人员总数的比例同比下降2.2%。然而,青少年吸毒问题仍不可小觑。上述报告发布的同日,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局长曹学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吸毒人员呈低龄化发展趋势,目前全国收治了900多名16到18岁之间的未成年吸毒人员。此前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不满18岁的未成年吸毒人员为2.2万名;2017年,这一数字有所减少,但仍有1.5万名。可以说,部分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牺牲品,而青少年又是我国的未来,因此,青少年吸毒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三、广西为禁毒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第三,贩毒严重影响到广西边界地区的社会治安。由于广西邻近“金三角”地区,又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国际贩毒集团力图把我国变成海洛因的“白色走廊”。受此影响,以及贩毒的高回报,我国广西边界地区出现了大批以贩毒为业的人员以及带黑社会性质的贩毒团伙,枪毒合流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危害广西边界地区的社会治安。

该国财政部长奇纳马萨(Patrick Chinamasa)在2018年预算报告中表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政府已与46404名玉米种植者签订了根据SAPP计划种植玉米的合同,总面积已达219900公顷。在津巴布韦国内,22万公顷的玉米生产需要种子4109吨,底肥29489吨,硫酸铵(无水)或硫代硫酸铵(液体)作为追肥需要1229吨。

四、解决对策

第二,吸扎毒品加速了艾滋病在广西区内的传播。据统计,到2016年,我国共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HIV)14091人,其中因注射毒品而感染的占66﹪。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均发现了艾滋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农村,毒者占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的三分之二。其中,广西和云南两省比例最大。可以预见,随着毒品的进一步泛滥,广西区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迅速增加。

(一)进一步做好区内的禁毒工作

第二,要调整思路,改变方法。首先,应该树立“大禁毒”观,打好娱乐场所禁毒仗。长期以来,禁毒被单纯地视为政府几个职能部门的事,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所以,尽管近年来政府为禁毒工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成效却并不显著,贩毒活动越来越猖獗,危害越来越大。现在看来,单靠政府的几个职能部门远不能禁绝毒品并完全消灭其危害。必须树立起一种“大禁毒”观的全局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对毒品问题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积极会同工商、文化等部门联合开展整治行动,依法取缔毒品问题严重的娱乐场所;坚决打击毒品“保护伞”;开展集中收戒流散吸毒人员的专门行动,加大复吸吸毒人员送劳动教养戒毒的力度。

第一,大力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工作。应该树立预防为主、戒毒为辅的指导思想,各级政府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展览、宣传栏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向群众宣传毒品的危害,宣传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政府禁毒的决心和措施,以提高全民族的禁毒意识。

第一,由于毒品问题引发的刑事案件逐年上升。广西边界地区毒品中危害最大的是海洛因。海洛因的成瘾性极强,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及家庭的财力后,大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偷盗抢劫,有的卖淫堕落,有的杀人越货。吸毒者在没有触犯刑律前,不能施以刑罚,等到吸毒者以疯狂的犯罪行为危害社会时,再把他刑之以法,可社会却已经为此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全国各地因毒品问题引发的盗窃、抢劫、绑架、行凶杀人等案件呈逐年递增趋势,2019年以来短短几个月,广西境内由于毒品引发的犯罪案件不下十起。比如广西防城港市上思警方2019年4月25日披露,一名越南籍大毒枭农某近日在中越边境地区被警方抓获。至此,警方摧毁了一个跨国贩毒团伙网络,共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查获疑似毒品海洛因1400克,涉案毒资46万多元人民币。警方介绍,今年初,上思县公安局禁毒民警在对涉毒信息进行摸排时获取一条贩毒线索,经深入核查后,发现该犯罪团伙的犯罪地点涉及广西多地。4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经过数小时的伏击守候,专案组民警在广西宁明往上思县的县道上,将运输毒品的犯罪嫌疑人黄某抓获,当场查获疑似毒品海洛因物品4块。随即又在上思县城内抓获负责看路放哨的犯罪嫌疑人2名,在北海市抓获购买毒品的犯罪嫌疑人1名,查获毒资人民币46万余元。

第三,要加强对毒品犯罪的侦破、查缉和惩治,打好破案攻坚仗。以打击制贩毒集团和网络为重点,确定一批目标案件和毒贩;加大对零星贩毒活动的打击力度;与越南警方共同合作,重点打击边境违法贩毒活动。目前在坚持严厉处罚非法种植、生产、贩运和吸食毒品行为的同时,在国内着重打击以将制毒化学配剂、制毒机器偷运出境的犯罪行为,以减少边境地区毒品的产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国内精通制毒化学配剂制造和高分子合成技术的人员的出国,尤其是前往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应该严加控制。

第四,要建立和健全全国及地方的禁毒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整顿和充实禁毒力量,增加禁毒经费,改善禁毒设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着手建立各级禁毒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新增了禁毒编制,但仍然很不完善,不能满足禁毒工作中的实际需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贩毒的手段越来越隐蔽,技术越来越高超。改善技术装备,进一步提高缉毒人员的素质,已刻不容缓。

(二)加强国际禁毒合作,全面推进境外地区的毒品替代种植

目前,毒品贩毒销售网络已经遍布全球,单靠我国在边境地区的围堵是远不能解决当前的毒品危机。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开展国际禁毒合作,与越南警方共同合作,重点打击边境违法贩毒活动。加强在情报和办案方面的联系,以便各方协调并采取一致行动,共同打击跨国贩毒犯罪;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禁毒署倡导的“金三角”亚区禁毒工作,以遏制边境地区毒品的扩散。

近些年,边界地区开始实施毒品替代种植。就局部而言,肯定是有作用。但泰国30多年的替代种植经验告诉我们,局部的替代种植会使替代区的毒品种植向非替代种植区转移,结果在替代种植区毒品减少的同时,其它地区的的毒品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因此,要达到根绝毒品的目的,必须在整个毒品基地实施替代种植、替代生产、替代加工和替代交易,实施全方位的经济开发,还必须修建和完善交通、运输、能源与通讯等基础设施,建立配套的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

广西边境地区毒品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虽然其目前遭受了重大打击,贩毒活动在一段时期内会有所收敛,但很难说就会从此销声匿迹,在利益的驱使下,必然会有卷土重来的危险,亦有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这对于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极为不利,同时,打击跨境毒品必然牵涉到与某些邻国的国际关系等许多更为复杂的问题。广西境外毒品问题,总的来说是我国公民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跨境毒品问题的一个缩影。如何长期有效打击针对广西边境贩毒活动,冲破境外毒品网的围堵,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有关部门而言,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 参 考 文 献 ]

[1]范宏贵.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概述[J].民族研究,1999(6).

[2]孙大虹.禁毒战略分析——云南禁毒三大战场的成功实践与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6(2).

[3]张楚源.云南跨界民族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4).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6RSB06)。

中图分类号: D6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22-0060-02

作者简介: 曾丽虹,女,广西南宁人,云南大学,2010 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讲师,世界史专业,研究方向:东南亚;罗宗铭,男,广西南宁人,西北民族大学,2015 级本科,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助教,社会工作专业。

标签:;  ;  ;  ;  

广跨界民族地区毒品问题的危害及其解决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