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轻量化模型应用于管养阶段的方法研究论文_杨波,吴佳坤

重庆交通大学

摘要:不同的BIM设计软件其模型的对象设置和数据的组织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在BIM数据交互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形式的转换,避免数据出现无序现象。应用于项目管养阶段的BIM模型在功能属性和参数要求上与设计、施工阶段的模型存在较大的区别,必须对其进行轻量化处理,以满足管养平台的操作要求。

关键词:BIM,数据交互、管养阶段、轻量化

1前言

BIM技术应用于项目全生命周期,在项目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针对不同应用阶段,会对模型进行属性与信息的添加和修改,大量的数据增加必定会导致模型数据的增加,从而导致软件应用系统的负担增加[1]。所以,针对管养阶段的需求对BIM模型进行优化和轻量化处理,能较好的满足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应用需求。

2 BIM模型的优化

用于后期管养阶段的BIM模型一般来自于设计、施工中的模型的转换或根据管养需求进行重新设计建模。从这两种方式获取的模型都存在一定的冗余性,为满足管养平台的需求需要对模型进行一定的优化处理。管养平台的构建能一定程度的减少成本和提高管养效率,因此,模型必须以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为重点进行优化。

目前,BIM数据共享交互方式有基于基于通用数据标准-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国际标准代码共享交换,该方式通过WebGL的客户端浏览器平台进行交互[2]。另外,还有基于软件间专属的数据规则进行交互的方式,其常用的具有较低差错率的数据交互平台有以下几种:Autodesk Design Review、Autodesk Navisworks等。以Revit与Navisworks间的数据交互进行介绍,其交互流程如图1所示:

模型重组:BIM模型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中会根据需要对模型进行信息的补充和添加,使得模型的数据量不断的增加,无疑会增加管养系统的负担。在管养阶段对模型进行改造和重组,使其更加适用于当前阶段,能较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模型重组的具体操作包括对子模型进行系统拓扑关系划分、添加相应注释、空间结构划分等,以实现各子模型间数据的连接与共享。

模型属性优化: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各模型的功能属性是整个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属性数据在模型数据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虽然,当前的Revit与Navisworks在交互过程中能满足属性数据的较低差错率,但由于Navisworks的选择树的选择集可能会出现混乱,因此需要使用者结合手动操作进行属性数据的编辑和重新优化调整。为了满足管养阶段的属性数据的需求,还需要对管养平台的数据进行二次录入和整理。

系统调整:由于将Revit模型导进Navisworks软件的过程是一个自动转换的过程,存在过程不可控的特点,这往往会导致Navisworks的选择树混乱、分类不正确等问题。所以,在轻量化模型的处理过程中必须对系统进行分类,减小在Navisworks中的工作量和难度,也加强了Navisworks的搜索功能。

创建视点:视点的创建是轻量化处理过程的一个关键过程,是为了满足BIM软件的可视化要求。该处理过程是通过在模型中建立满足密度需要的视点,以满足模型查看的速度需求。同时,大量的可视点的建立还能满足各个不同角度的可视化展示需求。为了使视点更好的调用,视点还必须进行分层分类的设置。

3管养信息交互平台

要实现基于BIM技术的管养平台必须对模型的数据进行重新的整合处理。BIM模型从最初的设计阶段完成模型的设计,在施工和管养阶段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使用需求对模型进行信息补充和模型改造。但能满足管养要求模型与最初设计的模型有较大的差异,必须借助于模型处理平台对这些模型进行整合,再投入使用。

借助于Navisworks软件平台,将在Revit中建立的BIM模型导入Navisworks中,通过对模型进行组织和优化,使模型转化为满足管养需求轻量化模型。该方法中的过程必须经过验证处理,减小了后续的工作量,生成的结果也比较稳定可靠。通过对模型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能使上述不可控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管养交互平台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管养对象:为满足管养平台的模型要求,管养对象需要在Navisworks中进行二次设置和重新组合。在该管养平台的数据信息交互过程中,通过对轻量化模型进行重新组合设定。还需要构建一个符合要求的参数模板,实现对必要的运行参数的设定[3]。

系统结构树:由于BIM模型中不同专业的模型创建过程是相对独立的,完成创建后通过连接的方式将不同专业的模型进行整合。系统结构树是按照不同的专业、项目需求进行分别创建。该过程也实现了对模型的组织和编码。

4管养轻量化数据信息集成

如图3所示是BIM模型轻量化信息集成流程图,将各专业DWG格式的二维设计图纸文件收集整理,再通过BIM建模软件Revit对各专业的DWG文件中的图元信息实现提取,转换成rvt格式的文件。由于rvt格式的文件占用内存空间比较大,不利于过程转换处理,所以对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保留模型中的空间坐标、尺寸、名称、材质、颜色等关键信息,生成NWC数据格式。满足轻量化模型要求的数据格式还有XML数据格式,这两种数据格式均满足轻量化模型的设计标准[4]。

5总结

BIM技术贯通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通过模型重组、模型属性优化、系统调整、创建视点等方式对模型进行优化处理,使模型达到轻量化要求,以满足管养阶段对模型的要求。再通过管养BIM模型交互平台对模型的属性参数、视点位置、系统结构树等进行设置,将轻量化模型应用于管养平台。最后,需要对轻量化模型的数据进行集成化处理,以满足管养阶段的数据传递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悦.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06:28-33.

[2]武慧敏,高平.BIM在建筑项目物业空间管理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5,10: 57-63.

[3]王堵.BIM理念及BIM软件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37-40.

[4]郭俊,张颖.基于BIM的建筑空间与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3):41-49.

论文作者:杨波,吴佳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9

标签:;  ;  ;  ;  ;  ;  ;  ;  

BIM轻量化模型应用于管养阶段的方法研究论文_杨波,吴佳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