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论文_苏肖云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论文_苏肖云

◆ 苏肖云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前进小学 广东 广州 510660

摘 要:自学能力是指通过学生独立学习,掌握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是学生要学会学习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从低年级起,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逐步掌握自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课必须让学生们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的意识和精神,老师并加以引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学能力 培养

周总理少年时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是因为他的思维在幼年的时候到达了那个领域,而是因为他的成长环境迫使他去想,去想自己的成长环境,去想一个农民未来的路。与其培养一个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不如强迫一个小学生学会语文自学能力。从被动变成主动,当学会主动以后,未来的学习之路不用他人的督促也会成长。

一、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小学生对所有新鲜的东西都感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尝试的开始,兴趣可以让我们爱上这个东西。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但是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感到学习不是那么的乏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大量使用学具卡片或者做一些手工,让学生们感到学习不再是枯燥的,教会学生古诗、故事,同时大量使用图片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最后动口表达的能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有了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觉的学习能力。要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语文中的乐趣。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先用声情并茂的教育资源表现出桂林山水的美景,再现出书中所写的“纯洁无瑕的翡翠”、“雄伟的山峰”、“奇形怪状的石头”、“拔地而起树林”、“翠绿的屏障”的情境,再播放以《桂林之歌》为背景音乐的“桂林山水”图像及配乐课文录音。结合视听,让学生们仿佛进入到了这美丽的画面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仿佛见到其景象、听见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定会大大提高。其次,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才能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们要强调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解疑,让学生有疑问,这样才会让他们说出自己自身的想法,大家一起讨论才会有好的学习方法。

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阅读

指导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在解决“为何读”的问题上,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感召力,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在“导”字上下功夫,将“何为读”与“读为何”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断从别人约束向自己要求转变。所谓“查”,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较为生疏的问题,这时往往需要查找相应的工具书、文献书籍和字典等,以便从多层次、多方面、多方位对它进行了解和学习不会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查”是开启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查的过程中我们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发现其中的奥秘。所谓“议”,是指对阅读材料的综合评估。读而不议,是为囫囵吞枣。只有将自己的观点与所读材料融合在一起,分析其中的东西,才会学有所得。

三、帮助学生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成“我想听你讲”。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的,从“教育他们学习文化”到“指引他们学那部分文化”,期间的过程是复杂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小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充分的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不懂得约束自己,要用信任去打开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让他们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孩子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质上就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注重书中文章,强调书中的字音、词义、句子。如果刚开始就给小学生讲这些,他们不会理解,又怎么能爱上学习呢!其实老师在讲课文之前应该给学生们讲一些课外的知识,让学生们感兴趣,这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核心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方法不当是导致学习失败或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和教会学生掌握初步的自学方法。重视学法,实现大量阅读、有效迁移,老师一定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明确的学习步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读,要读正确、读流利,从有声朗读逐步过渡到默读;划,学生边读边划,标明自然段,划出生字新词,标出疑难词句;想,围绕课题和课后思考题,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分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对课文进行评价和质疑。

由此可见,从人的角度来看,作为教师是教学生学习方法,而不再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基于已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

五、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

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小学生心理主要以玩为主,不要以错误的惩罚作为学习的理由,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心理的潜意识抵触学习。尤其我们的母语语文,尤为重要,因为这门课程是所有课程的基础,所以必须学好。我们在学生学习时要给予鼓励和奖励,这样让学习走进学生的世界,而不加以强制性所在,让学生欣然接受应该接受的东西。对于小孩子做错了事情要做出相应的惩罚,但不要和学习扯上任何的关系。有那么一句家长经常说的话:回屋写作业去!这是一句俗话,但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得特别严重。学习不是学生一个人的事情,它和家长与教师教育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没有自制力的小学生而言,家长和老师的一言一行是非常重要的,要从日常生活中逐渐慢慢培养,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解决。

举一个例子:学生在学校做错了事情,有一些教师会以惩罚作为警戒的方法,一般会这样说,你去把什么什么写十遍二十遍的。这样对于小孩子的心理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学习是对于他们的惩罚,也就是说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惩罚,那孩子学习不好也是正常的现象。而家长更是过分,学习成绩不好干脆上手打,这样学生对于学习便产生了恐惧心理,得不偿失,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而教师和家长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认为全是孩子自身的原因。这更突出了消除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抵触心理的重要性。

六、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在此看来尤为重要。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培养小学生学语文,听上去不难,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小孩子什么事情不明白,也看不明白也说不明白,所以为人教师的应该与家长配合,及时改正自身与学生身上的毛病,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但是言归正传,掌握学习方法也是尤为重要的,小学生在于激励与引导,让孩子扎实地学习语文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黄敏红 在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年,08期。

[2]程莉 小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初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4年,02期。

论文作者:苏肖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论文_苏肖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