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有效策略分析论文_李玲,刘文树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有效策略分析论文_李玲,刘文树

李玲 刘文树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九河乡龙应完小 674109

【摘要】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何在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深耕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链接生活情景、体验生活情趣、交流生活情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对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生活化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促进语文教学与社会接壤,促使语文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通,促动实现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从而达成更高的教学目标。为了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联性,对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展开论述,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关心社会,进而达到感同身受的境界,以最逼真的形式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解力;运用力;转化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8-14-02

引言

“教学生活化”理念早已经被教育工作者们所熟知。而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理念,投身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强调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是要改变教学中过于看重书本知识的状况,要关心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合适的素材关联起来,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修养,同时也在实际中运用语文知识。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实现双赢。

相比较于对教学生活化所持有的积极乐观态度,谭秀媛在其论文中进行了比较理性的思考。作者肯定了生活化教学倡导的关于课程、教师、学生等的观点,考察实践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情况,指出实践中出现的“泛生活化”现象。认为“泛生活化”出现的原因是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有偏差,以及没有正确理解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陈瑜也对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概括,并且还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方面,都要谨防两者的“泛生活化”。刘馄娣通过对李镇西老师的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进行分析,又总结了当前教学生活化中出现的问题:重生活,轻课堂;重自主,轻引导;重拓展,轻守本;重多元,轻中心;重形式;轻实在。鲁静也通过列举相关的教学案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伪生活化进行了分类分析,并从教师身上寻找到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策略。黄婷婷认为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出现的原因在于忽视生物学科的性质和对生活化内涵认识不清。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语文和生活关系的探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对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以及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反思都有所论述,这对于教育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1、对生活的用心观察是提升学生知识理解力的基础

由于生活阅历不足和活动区域的局限性等原因,学生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深刻,尽管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他们对文本的感知、感悟或多或少与自身生活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所以,如果不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和深入地观察现实生活,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心灵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就不可能准确抓住文本中的知识点。没有通过生活实践获得的语文知识,会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一定阻碍,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兴趣。基于这一认识,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所见所闻,提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而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为使语文教学更紧密贴近生活,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通过实际参观或者互联网查询等方式对本课内容进行调查,搜集相应资料。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组织语言,准备在上课时进行三分钟左右的演讲,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调查搜集的资料进行补充整合。为将“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脸”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笔者还给学生播放了纪录片,让学生在捧腹之余对变色龙这种小动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其变色的原因。最后,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同学们,变色龙可爱吗?它为什么可爱?”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培养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探究精神。这种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观察巧妙结合在一起的方式,不仅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更促进了学生有意识养成用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为后续阶段的语文学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提升学生知识运用力的关键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自己亲自去尝一尝”,对文本的感悟也是如此。每一篇例文,都是作者在用心观察生活、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真情实感思考生活后加工而成的。它不仅是对生活的再现,更是对生活的升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形象思维相对发达,而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以比较深奥的抽象概念来解读文本,往往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基于这一认识,为使学生真正读懂文本、理解作者情感、领会文本中心思想,需要课堂上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直观、通俗、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情境开展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情境体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并提升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其想象力,感悟文本的美感,在开展生字教学、小组读书比赛、听写比赛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现一幅春景图,图中水面倒映着高耸的白塔,绿树红墙屹立于湖边四周,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一群快乐的孩子尽情地在公园内享受着游湖的欢愉。伴着这流溢于心间的舒爽与轻柔,《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富有感情地跟唱,一边联想着梦幻的世界。从学生自然流露的欢快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认识的更新与感知,更是从淳朴的生活气息和日常的泥土芬芳中,真切地感悟到“生活”这个无比广阔的空间,感受着生命的活力。这种接地气的教学,不仅进一步升华和深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多彩生活的向往。

3、将生活内容融入学生作业是提升学生知识转化力的前提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致用”,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如何使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最大限度的得到巩固和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工具作用,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作业作为教师巩固课堂知识和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有效载体,对于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认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这一环节不容忽视。为此,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个体差异,又要有意识地将生活化元素融入作业设计中,让学生自然地把“书本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完成《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课堂教学后,就可以围绕课本的相关内容给学生设计并布置作业。为使作业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带领学生针对“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哪些”这一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使调查研究的思路更开阔、更有针对性,可以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资料。通过调查和研究,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通过强化作业练习与专题训练,学生既提高了生活实践能力,也促进了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此外,在搜集、整合、积累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也因此拓展了学习视野,提升了学习品质,丰富了课外知识,这为从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理解课本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语文不等同于生活,生活也不等同于语文,但是,生活却因语文而富于理性,语文也因为生活而多姿多彩。将小学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理性追求,有利于促进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加自觉地适应社会需要。在语文核心素养观的指导下,通过广泛联系社会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不断累积生活素材,高质量、高水平建构向学生生活各个方面延伸的高效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文源于生活的智慧、进一步感悟“生活—语文—生活”的真谛、进一步领会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而坚信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激励学生尽情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灵巧路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是一种很接地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促进语文教学内容与社会接壤,促使语文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通,促动实现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意义深远,作用巨大。

参考文献

[1]胡景炜.观察多彩生活,开放学生作文思维 [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0).

[2]张学增.小学语文情境教法创新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2).

[3]蒋西.源于生活 润物无声[J].基础教育研究,2016(06).

论文作者:李玲,刘文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有效策略分析论文_李玲,刘文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