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脑出血呼吸衰竭的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贺哲锋

早期脑出血呼吸衰竭的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贺哲锋

贺哲锋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神经内科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脑出血呼吸衰竭的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任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观察组患者在呼吸衰竭24小时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呼吸衰竭24小时后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以及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早期脑出血呼吸衰竭的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118-02

脑出血容易并发多种疾病,如呼吸衰竭、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肺炎等,其中呼吸衰竭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一旦发生呼吸衰竭,如果未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则为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对于脑出血患者,通常给予抗生素治疗,但是往往感染没控制住,就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积极、有效的机械通气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成功抢救具有重要的意义。现笔者选取21例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给予早期机械通气,并将其与呼吸衰竭24小时后给予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2例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任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所占的比例是61.9%,女性患者8例,所占的比例是38.1%;年龄最小的是41岁,最大的是77岁,平均年龄是(62.1±3.2)岁;出血量最少的是20ml,最多的是95ml,平均出血量(58.2±2.3)ml;合并症:冠心病患者2例,所占的比例是9.5%,高血压患者4例,所占的比例是19.0%,糖尿病患者2例,所占的比例是9.5%。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所占的比例是57.1%,女性患者9例,所占的比例是42.9%;年龄最小的是40岁,最大的是76岁,平均年龄是(62.3±3.1)岁;出血量最少的是21ml,最多的是96ml,平均出血量(58.1±2.4)ml;合并症:冠心病患者3例,所占的比例是14.3%,高血压患者3例,所占的比例是14.3%,糖尿病患者4例,所占的比例是19.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营养脑神经、保护胃黏膜、降颅压、脱水、预防感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呼吸衰竭24小时内给予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在呼吸衰竭24小时后给予机械通气。方法:实施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多数情况下,采取AC模式,针对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状况,再转换SIMV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参数设置:潮气量:10-15ml/kg,I:E=1.5-2,FiO2:35%-50%,连续通气30分钟,每天测血气3-4次,针对患者的血气情况,及时调整参数值,监测呼吸、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等,每隔2个小时,翻身、拍背1次,每隔2个小时进行一次常规胸片检查,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肺部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每例患者上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统计患者的存活率、死亡率,并对存活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分析,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存活率对比

观察组存活患者18例,存活率是85.7%;死亡患者3例,死亡率是14.3%;对照组存活患者14例,存活率是66.7%,死亡患者7例,死亡率是33.3%。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存情况对比(n,%)

组别例数存活死亡

观察组2118(85.7%)3(14.3%)

对照组2114(66.7%)7(33.3%)

P-P<0.05P<0.05

2.2 两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 观察组和对照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1839.2±7.120.4±7.5

对照组1438.5±6928.2±9.7

P-P>0.05P<0.05

3.讨论

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特别是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脑出血容易损害呼吸中枢,致使呼吸衰竭、意识障碍,进而排痰不畅,引发感染,进而加重呼吸衰竭[2]。

呼吸机是当前医疗抢救的重要设备,可保证患者的生命延长,以争取宝贵时间。其是利用机械装置,针对不同治疗目的,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呼吸支持。呼吸机可以改善通气,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二氧化碳尿潴留,使患者度过呼吸衰竭期,促使患者康复。脑出血患者在发生呼吸衰竭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和氧疗,改善细胞供氧情况,确保脑细胞正常代谢。脑组织缺氧耐受性差,不利于脑功能恢复。早期建立人工气道,确保呼吸通畅,早期应用机械通气,确保血氧分压,使得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减轻脑水肿,使得颅内压降低,促使脑组织恢复[3]。

在本次的研究中,通过对比呼吸衰竭24小时内使用机械通气和呼吸衰竭24小时后使用机械通气,结果显示,观察组存活患者18例,存活率是85.7%,对照组存活患者14例,存活率是66.7%,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以及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使用呼吸机,以最大限度发挥呼吸机的作用,维护患者机体重要器官功能,使得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能力,促使病情恢复。

经过本次研究,本文认为,对于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呼吸衰竭,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天杰.无创正压通气在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 2010, 17(5):49.

[2]周建辉,刘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18):36-38.

[3]孙耀辉,黄麟,黄建聪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术后再出血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10(8):123—125.

论文作者:贺哲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  ;  ;  ;  ;  ;  ;  ;  

早期脑出血呼吸衰竭的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贺哲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