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小学数学是当前义务教学中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追求之一,思维能力培养对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在当今社会,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在于对学生思维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校要找准定位,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激发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能够全面成长成才。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概念
创新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从事的产生各类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根本特征是实现变革、超越和进步。从人类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创新是人类活动核心,也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主要体现。创新作为富有价值的生活活动,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从学生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就是学生个人创新,就是在小学生原有心理基础上创造新事物。创造能力是在小学生自我观察、学习思考、归纳总结中获取的,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知识创新活动。当前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性教学阶段,教学主要任务不是培育学生特定方面的能力,而是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学习成果上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自身思维转换能力,能够通过不同的策略与思考模式解决相同的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同时,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态度存在问题
数学思维的培养针对的主体是小学生,因此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教学来讲十分重要。在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不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方案,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下手。师生双方的配合很重要,一旦有一方出现问题,教学目标便难以实现。学生在学习中习惯性的采用惯用思维,主观意识很强,对于数学课堂的教学很不重视。
2.2当代学生存在着失败的阴影
失败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视,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原因,在努力学习一番之后数学成绩仍然难以提高,因此这部分学生就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长此以往,学生的抵触心理和心理阴影挥之不去,会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导致情绪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象的出现,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来讲是很大的阻碍。
2.3学生心理上的问题
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固有思维很难改变,并且在心理上认为只要课堂上学好了,课下就不需要在数学方面做什么额外的复习。这种不正确的心理就使得学生在课后不去主动思考问题,甚至把老师布置的课下任务当作负担,思维无法得到很好的拓展,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思维拓展措施也就无法很好的得到实施。
3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3.1创新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数学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它的准备阶段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提高教学计划的设计质量,熟悉的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充分的吃透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完美的结合,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好的过渡衔接。同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特征,教学深度要把握好,采用学生们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讲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教学内容安排这一环节,脱离了现实和学生的自身状况,那么设计出来的东西学生是难以接受和学习的,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就更不必说了。另外,教师在教材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删减,一些难度过大或者不重要的东西可以适当进行删减,让学生接触到更加精华的部分。
3.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阶段则是其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不只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也会对其思维能力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为求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首先要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迸发出足够的热情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通过增加互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再将重点知识进行教授,传授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教师可以制作动物模型,并将其卡通化,呈现三角结构,引导学生观察,之后将动物的高度和三角形的“高”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任由其自由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要求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说出对“高”的理解以及思考的过程,发掘其中的亮点给予鼓励,对不足之处也应指出。讨论和评价完成后,教师应进行总结,对核心知识点进行明确,将学生的思路引导至正确的方向,完成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3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以教师作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教师扭转意识,明确自身定位,在后续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主体,合理把控知识点、拟定教学计划的同时,更多地充当引导者角色,兼取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长,强化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圆周率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圆周率概念,而不是直接将圆周率相关知识告知学生,如教师可以讲述祖冲之治学的故事,将祖冲之求导圆周率的过程告知学生,先引入“圆”“圆周”等概念,逐渐引导学生理解“圆周率”这一固定数学规律,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自我思考的模式中,思维能力也以此得到培育。
3.4创设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这能为后续各项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教师需要将学生放置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开引导教学。教师与学生需要建立平等的教学关系,给予学生更多关心。创设讨论合作的学习氛围,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最大潜能才能得到有效激发,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全面培育,创造性思维也就会应运而生。教师要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获取成功感,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来增强学习的信息,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有效条件。教师的积极评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创新成果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从内心深处反馈出更大的积极性。当学生创新性学习活动不能获取预期结果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细心分析,让学生建立稳定的心理发展倾向。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素质教学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性发展过程,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创设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育,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兰苗.浅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小作家选刊,2015(14):142-142.
[2]王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2):175-175.
[3]孙国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18):92.
论文作者:孙中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思维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