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建筑设计研究论文_余平祥

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建筑设计研究论文_余平祥

广西金格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镇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面积的增长速度也愈加之快,每年正以十几亿平方米的速度持续递增。结合国家建设部门的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来看,我国建筑能耗大约可以占据社会总能耗的27%左右,而其中建筑能耗所占比例位居榜首。最近几年,绿色节能技术得到了人们越来越高的关注,而且绿色建筑理念被有效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目标,更应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强调具有经济适用性的节能环保设计。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1节省能源

绿色建筑十分注重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不仅良好地采用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而且还根据地理条件将之用于采暖和与空调使用中,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使之在节省能源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此外,绿色建筑还应注重适用于当地气候条件,在进行总体布局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象条件,可以将自然通风原理运用于风冷系统设计中,使建筑空间可以有效地利用夏季主导风向。

1.2节约资源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无论是对于建筑用地,还是建筑材料的选取,都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为前提,使之在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利用下,力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绿色建筑中主要以天然材料的运用为主,无论是木材、竹材、树皮,还是石块、石灰以及油漆等建筑材料,均要通过严格的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此外,还要注意节约用水,无论是生活使用水,还是绿化用水,都需要避免发生水资源浪费问题。

1.3生态环保

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保基础上,绿色建筑既要注重强调与外部周边环境的相融性,而且还应和谐统一、动静互补,真正做到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而且,在绿色建筑中,对于地理环境条件也应加以明确要求,不仅要确保土壤中不含有毒害物质,而且还应保持地温适宜、地磁适中,以及地下水纯净。此外,绿色建筑内部也不能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既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同时还要在温、湿度的良好控制下,使居住者感受到身心舒畅。

2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 建筑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建筑物并非单独存在于环境中的,因此作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应当与环境有一定的呼应关系,通过与环境中的其他事物的相互扶持与发展,才能真正的实现建筑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建筑时应做好资料收集工作。首先应走访当地居民,收集居民对建筑物的偏好,并通过考察当地环境与气候,充分的掌握环境在建筑物周围的真实状况;其次还应当充分的把握当地的地理环境、土壤组成等信息,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相结合,才是一个建筑建造过程中需要考量的最基本要素;最后就是当地人文环境与社会文化活动,要使建筑充分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必然需要建筑设计元素迎合当地建筑的大趋势。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工作,才是建筑设计者开始考虑材料应用的开始,也是真正实现建筑物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当地人文三者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尤其是施工人员应做好建筑材料的利用与废弃物整理工作。将包括声音、废气、废水等在内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尽量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不受影响。

2.2 创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绿色建筑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居住的舒适性,作为居住的场所占据居民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因此舒适、优美、健康是居住的的标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会使居住者的身心获得最佳的体验。因此,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中,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基本情况,其中应充分的考量当地居民的收入,以及在物质、文化上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建筑物的内部设计更是应以舒适为主打元素,不破坏建筑外在环境为基础要素。同时,在解决舒适问题上,绿色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应当充分的利用当地人的心理要求,满足人生存所需的一切要素,解决建筑物在光、采暖、降温、通风等日常方面的问题,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

3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建筑设计

3.1合理规划绿色建筑总体布局

对于绿色建筑设计来说,无论是对于能源消耗的重视程度,还是内部空间的科学设计,都需要予以总体布局的合理规划。通过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能,并将能源消耗降至最低,从而达到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尤其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更加注重融合实用性与环保性,使之舒适度也有所增强,以促进绿色环保、实现能源节约为目的,建筑设计师必须在有限的建筑结构内部空间进行总体情况的完全了解与掌握,即使是对于建筑空间的长宽比例等细节性问题,也要充分仔细的推敲考虑;同时还应注意把握建筑空间特点,从而展开建筑总体规划设计。因此,在具体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位置来进行绿色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此同时,还应针对扩大空间使用面积予以全面考虑,使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得以保持建筑最长久的寿命周期。

3.2展现绿色建筑节能技术运用

首先,太阳能是现如今最为常用的自然资源,既可以适当地使用太阳能玻璃,还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取暖等,通过合理、高效地利用太阳能,使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从而达到节能节电的良好设计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考虑合理地利用风能,在当今社会,这一新能源被普遍而广泛地用于发电生产,属于仅次于太阳能的新型清洁能源,而且风能还能够发挥出通风之外的其他作用,从而有效地改善居住者的生活品质。其次,加大对可再生材料的利用程度,积极地学习新技术、新手段,合理地利用可再生材料进行房屋建设,进而有效地降低有限资源的使用度,也会使得建筑成本大大降低。对于可回收建筑材料进行二次利用,既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污染,与此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对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例如,从旧建筑物上拆卸出的石砖、木制品等,可以通过相关企业的再加工,进行重新再利用。还可以将建筑钢材等可重复再利用的材料予以回收,既控制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同时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提高了建筑节能环保效果。

3.3实现绿色建筑水资源循环利用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技术是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水资源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同时还是用途广泛的自然资源。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必须针对现有资源,通过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使之达到循环用水的使用要求,改变以往水资源被浪费现象。例如通过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将雨水回收利用,用于灌溉草坪;当然也可以实现居民用水的再利用处理,由此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方面,除了进行雨水和废水回收再利用以外,还可以通过增强水处理功能,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目前市政再生水,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引入工程已经屡见不鲜。除此之处,对于污水排放也可以通过建筑外部管线的合理设计,使之形成一定坡度的自流,由此降低了排水运营成本。而最为显著的还是海绵城市这一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为了弥补地下水资源过度使用的缺陷性问题,在已经形成的地下漏斗处增设集水井及下渗设施,尽可能地增加雨水的下渗率,可以良好地补充地下水资源。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因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又兼顾生活的舒适度,收到了来自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建筑真正实现了人文、资源、以及环境的和谐发展。坚持节约能源、创建舒适、健康三大原则,满足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在未来,随着绿色建筑的理念不断的发展,将会为我国居民提供更加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敏慧.基于绿色理念的既有办公建筑改造策略研究——以意大利米兰为例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4):11-12

[2] 蔡艳梅.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保利广州总部办公楼设计若干问题研究 [J].居舍,2016(7):8-9

论文作者:余平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建筑设计研究论文_余平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