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探究论文_王小华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泰州 225300

【摘 要】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通过应用护理理论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探究,参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本次分为观察组、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理论,将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参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于观察组,数据之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护理理论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护理满意率比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理论;抑郁症;护理;效果

抑郁症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类疾病,主要发病因素尚不明确,但是据相关学者调查指出,抑郁症与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家庭环境等均存在一定关系[1-2]。随着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的逐渐增加,对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近年来怎样有效治疗抑郁症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但是很多患者会存在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情况,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为此本次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选患者数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区间在23岁-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3.1)岁,参照组患者年龄在23-62岁,平均(45.5±2.2)岁,其中观察组有男23例、女17例,患者的患病时间为3-40个月,平均(15.1±2.2)个月,参照组有男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病程为2~39个月,平均病程(13.18±2.41)个月,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综合的评估,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观察组实施护理理论,方法为:(1)由精神科护士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评估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度及抑郁程度,通过评估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果患者存在情绪低落等情况,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欢快的音乐,调节患者的抑郁情绪。如果患者有失眠现象,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入睡,比如钢琴曲、摇篮曲、小夜曲等等[3]。(2)对患者的讲话要认真的倾听,并表示支持。与患者沟通时要采取热情以及耐心的态度进行交流,尽力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3)叮嘱患者按时服用药物,积极的接受治疗,观察患者的服药情况,如有突发情况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建立一个优质的就医环境,医生、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亲属要时刻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密切的观察,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4)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为患者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使患者能够对抑郁症有更多的认识。并鼓励患者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学习生活技能及社交技巧,丰富患者的生活;定期开展病友交流健康活动,介绍心理状态改善良好的病友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改善患者的消极状态;同时告知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包容与理解,使其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使其能够尽快走出抑郁症阴影。同时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缓解家属过度焦虑、恐慌以及不安情绪,使家属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护理治疗工作,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观察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进行综合对比,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HAMD评分,对评分进行统计,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重。

1.3.2对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护理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 x100%。

2结果

2.1HAMD评分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参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40例患者在经过护理后,满意例数为35例、一般满意例数为4例,不满意例数为1例,护理满意率为97.5%;参照组40例患者满意例数为20例、一般满意例数为10例,不满意例数为10例,护理满意率为75.0%,参照组与观察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X2=8.5375,P=0.0034)。

3讨论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焦虑抑郁,情绪低落,失眠焦躁等等。一旦患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家庭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对于治疗抑郁症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但是抑郁症状很容易复发,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抑郁症患者采用护理理论[3]。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情绪低落患者可以播放轻快的音乐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对抑郁症患者的就医环境进行调整,保证患者能够有充足的睡眠[4-5]。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对疾病更加了解,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整个护理流程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对患者的需求进行优质的护理,为了验证其存在的有效性,本次选取抑郁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与观察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说明此结果与文献一致。

综上所述,护理理论对抑郁症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被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茂乾,张燕,许海燕.佩普洛人际关系理论对抑郁症患者的个案护理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2):128-129.

[2]何桂华,何芳.激励式护理联合共情理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9,25(13):105-107.

[3]徐鹏.抑郁症患者护理中采用互动达标理论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4):258-259.

[4]覃奋,杜方.互动达标理论应用于首发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4):116.

[5]王峰.希望理论在抑郁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1):87,98.

论文作者:王小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护理理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探究论文_王小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