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原因中的作用论文_姚鸿欢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常熟 215500

【摘 要】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原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机械性阻塞症状,比较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出现静脉阻塞原因。结果: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均能对患者的髂股血栓、下腔静脉血栓进行良好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血管成像对髂内静脉的诊断率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包括32例左下肢,20例右下肢以及8例双下肢,其中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12例,其中5例患者的栓塞主要发生在小分支,患者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7例患者的肺动脉主干栓塞,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以及胸痛等。结论: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原因,较为清楚地显示出患者血栓的位置及范围,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关键词】CT血管成像;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性阻塞;应用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原因主要在于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出现受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临床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金标准,也是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式,但对于患者形成机械性阻塞原因尚存在缺陷。CT血管成像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使用范围广,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患者病变血管以及导致患者出现机械性阻塞原因等特点,因此现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文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机械性阻塞症状,比较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出现静脉阻塞原因。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17-87岁,平均年龄(57.56±10.27)岁。所有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疼痛、间歇性跛行、足部溃疡、下肢肿胀及乏力等。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测均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②对患者介入治疗前进行CT血管成像检查;③患者经过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且伴有静脉狭窄或压迫状况。排除标准:①排除CT血管成像检查图像欠佳或者达不到诊断要求患者;②排除采用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之间的间隔在3d以上患者。

1.2 一般方法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式进行检查,具体治疗方式为:

1.2.1 CT血管成像检查方式

本次研究采用128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的方向为患者的头足方向。采用高压注射器为患者注射剂量为110ml的碘海醇,从患者的肘前进行静脉注射,流速控制在3.0ml/s左右,将探测器的准直控制在16 1.5mm,螺距为1.0,旋转速度控制在0.5转/s,视野为40cm 40cm左右,并将管电压及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20kv及220-230mA之间。扫描范围为患者的第3腰椎上缘水平至其踝部,若对于疑似存在下腔静脉病变患者,扫描的范围为患者的隔顶直至其踝部。对于疑似存在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扫描时,应该延迟28s后对患者的胸部进行扫描,扫描的范围从患者的主动脉直至其隔顶,并且将探测器的准直控制在16 0.75mm,将管电压及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20kv及180mA之间。当胸部扫描完毕后对患者的下肢静脉进行检查。

1.2.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应该选择在CT血管成像检查后的3d内进行,首先对患者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患者采取仰卧位后于患侧小腿中下的1/3处进行扎止血带,采用高压注射器为患者注射浓度为40%的10ml碘海醇,注射部位为患者的侧足背进行静脉注射,流速为1.0ml/s。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后,对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以及溶栓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 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 )表示,组间距对比采取t值进行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不同静脉血栓患者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均能对患者的髂股血栓、下腔静脉血栓进行良好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对髂内静脉血栓均具有较差的诊断,不能很好地显示出患者髂股静脉狭窄状况,但CT血管成像对髂内静脉的诊断率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布及表现

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包括32例左下肢,20例右下肢以及8例双下肢。在轴面图像中患者的血栓表现为圆形低密度影,在范围较小的重组图像上,患者的血栓表现为局部充盈缺损;当范围较大时,患者的血栓表现为静脉内细长条状的低密度影,部分患者的静脉管径呈现扩大趋势。其中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12例,其中5例患者的栓塞主要发生在小分支,患者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7例患者的肺动脉主干栓塞,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以及胸痛等。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原因包括:①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其左髂总静脉会受到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受压的程度在56.0%-100.0%之间,平均受压程度为(72.65±12.25)%。其中有20例患者的受压部位的脊柱出现改变,1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椎体骨质增生。②下腔静脉阻塞:5例患者存在下腔静脉先天性闭塞或狭窄,其中包括3例患者为布加综合征,2例患者为急性。形成肝静脉血栓,通过CT平扫清晰可见患者的肝脏肿大,并且呈现出弥漫性低密度,同时还伴有大量的腹腔积液。③盆腔肿块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包括6例盆腔肿块压迫髂总静脉,2例卵巢囊腺癌压迫左髂静脉、3例输尿管癌复发压迫右髂静脉1例。患者的主要病因为4例淋巴瘤以及8例转移癌。④其他原因:左侧髂静脉及腘静脉狭窄分别2例,3例盆腔自发性血肿压迫左髂静脉等。

CT血管成像可以较为完整地显示出患者下腔和下肢静脉以及伴行动脉的全貌,并能清楚地显示出患者血栓的分布状况及范围。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下肢静脉血栓仅仅是某个病变的并发症,CT可以诊断原发病灶,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只能显示出患者的静脉受压或者静脉闭塞。本次研究中,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均能对患者的髂股血栓、下腔静脉血栓进行良好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血管成像对髂内静脉的诊断率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原因,较为清楚地显示出患者血栓的位置及范围,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杨春霞,王书智,吴刚等.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原因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09(8):610-614.

[2]杨春霞,吴刚,王书智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前后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10):1627-1631.

[3]王林友,吴亮,祖茂衡等.CT血管造影诊断髂静脉Cockeet综合征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3):353-354,355.

[4]崔国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4,23(4):129-129.

[5]张均.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J].西南军医,2012,14(2):252-253.

论文作者:姚鸿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原因中的作用论文_姚鸿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