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门诊输液的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肖艳辉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学龄前儿童门诊输液情况,寻求护理有效途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0例门诊输液室接待的学龄前儿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静脉输液配合情况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配合情况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2%),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学龄前儿童门诊输液全过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门诊输液;护理措施

未达到法定入学年龄的儿童均为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年龄因为各国法律要求不同造成对年龄没有明确标准[1]。本文主要是根据我国现有的“义务教育法”将学龄前儿童定义为0—6岁的儿童。为探讨、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本文对我院300例学龄儿童输液护理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月-9月在我院进行输液护理的300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6岁,平均(3.2±1.1)岁;其中男94例,女5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6岁,平均(3.0±1.3)岁;其中男103例,女47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种、性别及静脉条件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输液前护理

由于学龄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初级阶段,对外界事物敏感度较高,尤其是对具有伤害刺激性的经历反应尤为激烈。比如被肌内注射器针头伤害过的学龄前儿童对具有注射器针头的器物具有很强的标识能力,并且对与此相关的环境同样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比如口罩、白大褂等都会让患儿产生恐惧。加上周边儿童的哭闹声,都会一定程度上让患儿产生害怕,从而导致本能的防御反应。这些问题加大了护士输液工作的难度,护士人员除了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穿刺技术,同时,在输液过程中需对患儿进行心理辅导,对其进行疾病防御工作的灌输。为了方便护士输液工作的进行,淡化患儿对打针的恐惧感,积极配合医生输液操作,护士在输液前需与患儿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互动,获取患儿的信任感,鼓励患儿积极面对挑战。具体措施如下:1)接诊后,对待患儿及其陪同人员需热情大方,不直接询问病情,通过例如微笑、话语、情绪等间接的方式给患儿留下和蔼可亲的印象,消除患儿对医院和护士人员的距离感和陌生感,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2)亲切称呼患儿的昵称,引导患儿称呼护士阿姨,拉近彼此的距离。对患儿切忌采用辱骂、怒视或吓唬的方法,以免加深患儿的心理阴影,造成不配合护士输液操作的不良后果。3)对于意识水平稍微高一些的患儿,应采取鼓励或表扬的方法让其积极配合工作,对于他们的配合应给予赞许。4)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工作。主要向家长宣传患儿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的饮食习惯,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以及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措施,提高家长对患儿疾病的防御工作,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1.2.2静脉穿刺护理

学龄前儿童对疼痛感敏感度极强,大多数患者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都极度不安和恐惧,增加了护士输液工作的难度。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分散患儿注意力。护士人员可在进行静脉穿刺工作前给患儿看动画片,讲故事,或者给棒棒糖患儿吃等一系列方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为静脉穿刺工作做好准备。2)以熟练的穿刺技巧快速完成静脉穿刺。穿刺工作前需选好部位,特别是头部静脉穿刺,需准确选择血管,穿刺应做到快、准、稳。3)若穿刺工作失败需首先向家长道歉,再请经验较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操作,降低家长的不满情绪。总之,整个过程要热情大方,各方面考虑到位,正确处理好一环关系,确保穿刺工作的完成。

1.2.3输液中护理

输液过程中,护士需定时仔细观察患儿反应,看是否出现药物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对于家长的疑问耐心解答,为家长解决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应对患儿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好动、烦躁不安、哭闹等反应可为家长提供移动输液架,家长可通过不断变化场景降低患儿的不安情绪。若医院条件允许,可提供动画片或搭建儿童乐园帮助患儿完成输液过程。此外,护士在巡视过程中可向家长做学龄前儿童护理知识的传授,及一些简单的护理技巧,帮助家长储备相关的护理知识,以便后期应对患儿的突发病情。

1.2.4输液后护理

拔针和处理穿刺口是输液后的重点工作。该项工作处理不当会造成患儿穿刺口血肿或出血,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更对整个医患关系产生影响。对应具体措施如下:1)正确拔针。拔针时边与患儿交流边拆开脚步,动作一定要轻柔,拔针后需快速按压穿刺口5s后交由家长按压。2)教家长正确的按压方法。按压过程中切忌揉按,以免造成局部部位出现青紫或血肿;按压时间5min后停止,留言观察20min左右看患儿是否有不良反应,确保无误后再离开。

1.3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两组患儿静脉输液配合情况对比。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配合情况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2%),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需求造成了护士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需格外仔细,切忌沿用针对成人的护理措施,这样只会让患儿产生对立情绪,加大输液操作工作的难度,影响患儿治疗。考虑到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以便适应不同护理对象需求[2]。学龄前儿童治疗疾病接触最多、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医院门诊。医护人员具体工作内容的开展是开启患儿对医疗行业认知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和对于疾病的配合程度。医护人员对学龄前儿童在门诊进行输液过程中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既增强了患儿的安全感和温暖感,积极配合治疗,又促进了医患关系的缓和,增加了家长对医院的信任感[3]。同时,医护人员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家长预防患儿疾病和护理技能,提高学龄前儿童整体健康水平。

本组研究显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静脉输液配合情况总有效率提高了8%,与王秀凤等研究结果基本接近。由此可见,在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戚芳,黎小冰.心理干预对婴儿基础麻醉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3,11(5):29.

[2]王秀凤.门诊输液患儿及家属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实践[J].中国保健,2011,18(3):216-217.

[3]杨华,任洋,孟晓丽.儿童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3(9):108.

[4]刘萍.静脉输液患者护理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使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0(6):149.

论文作者:肖艳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学龄前儿童门诊输液的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肖艳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