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创新成果综述_成人教育论文

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创新成果综述_成人教育论文

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创新成果总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新时期论文,成人论文,成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13X(2007)02-0108-06

综观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便不难发现,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改革启动最早、开拓活力最强、创新成效最显著的部分。二十余年来,我国成人高教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进,其创新成果滴水成河、聚沙成塔,涉及方方面面,初步形成了成人高教理论建树、实践运作的中国特色。

新时期成人高教发展的创新成果,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教育思想创新

(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办学思想创新

传统学校教育是“关门办学”的,尤其是高等教育。进入新时期,“事实已经充分说明,‘象牙塔’式的教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改革脱离社会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尽快建立教育与经济、科技密切结合的新体制”[1] (P279-280),成人高教从教育对象看,接受者大多是在岗劳动者,本身就处于智能“接受——应用”的转化位置;从教学内容看,它易于追踪科技发展进程,成为高新科技向生产领域传播的便捷之径;从教育目标看,它培养的是中高级管理、研究、操作人才,这些人才身处科技与生产衔接的岗位,自然成为高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中介。就是说,成人高教因其独具的特点、功能,恰恰处于高新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上。独特的定位要求成人高教一方面紧盯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长远需要,一方面关注科学理论、高新科技的创新发展,在二者之间架起通畅顺达的桥梁。

办学思想的明确为成人高教的发展开拓了崭新的视野和广阔的空间。

(二)为成人发展提供服务的教学思想创新

传统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是“教化”,它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三中心”,通过统一设定的教育目标、规格,将被教育对象培养为“合格”人才。20世纪80年代前期,被“普教化”左右的成人高教便因“学用脱节”、“工学矛盾”等问题,出现了严重的滑坡。严峻的现实迫使成人高教对脱离成人学习、工作实际和个人发展需求,实施“标准化批量生产”的状况进行深刻反省,有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的指引,由市场经济“以消费者为中心”核心理念启发,成人高教的服务思想逐渐形成。

成人高教服务思想认为:学习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成人高教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其生理、心理、天赋、爱好、职业需要、发展志向等提供针对性教育服务。成人高教服务思想的形成、推广,使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位置彻底对调,进而引发了成人高教目标制度、体制机制、模式方法、内容手段等的根本性转变。

二、教育制度创新

“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2] (P250)。成人高教便“立足于这个实际”,在教育制度方面做出了举世瞩目的创新。

(一)学历教育制度

1.普通高校成人高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举办成人高教的学校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和少数师范类院校。进入新时期,我国高校普遍挖掘潜力,开展成人高教。目前,1792所普通高校80%以上开办成教。高校举办自成系列的成人教育,在当今世界也属罕见。

2.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

这是新时期成人高教发展的产物。近年来,由于院校合并等种种原因,这类学校数量大减(由1997年的1107所降至2004年的505所),但招生规模却因校均招生的增长而扩大(由1997年的100.36万到2004年的221.16万)[3]。

3.远程成人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伊始建立的广播电视大学,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宏大、组织完善、运作规范的全国性教育网络;最近十余年兴起的网络大学、虚拟院校等,目前正在发展之中。

(二)自学考试制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创新。1978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我们要建立适当的考核制度,业余学习的人们经过考核,证明达到高等学校毕业水平的,就应该在使用上同等对待。”同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了这一构想。会后,教育部发布《关于业余高等教育的考核办法》,1979年修改为《自学考核办法》。1981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并开始在京津沪进行试点。到1985年,该制度已在内地29个省区市普遍实行。近几年年报考人次均超过1000万,这在当今世界也属一大教育奇观。

(三)岗位培训制度

新时期的岗位培训制度发轫于80年代初的职工“双补”活动。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法规,逐步实行这种制度。”1987年6月,国务院转发的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国家教委‘决定’”——笔者注),确定成人教育应将开展岗位培训作为重点。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笔者注)中再次强调应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所以,我国的岗位培训制度具有国家教育制度特点。高级岗位培训一般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承担,年培训规模超过百万。

(四)继续教育制度

1979年4月,我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把“继续工程教育”概念引入中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及其智能更新的紧迫需要,开展继续教育受到高度重视。1987年,国家教委“决定”要求积极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并将其确定为成人教育的五项基本任务之一。1987年12月,国家教委、国家科委等六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20世纪90年代以后,继续教育制度得到长足发展。

(五)资格证书制度

资格证书制度从一开始便是作为国家证书制度的组成部分建立的。1987年国家教委“决定”首次提出成人高教“要突破单一的培养规格,对学员实行三种证书制度”,其中之一便是“在本行业从事所学专业工作范围内适用的专业证书”。1993年,“纲要”再次明确国家“推行学历文凭、技术等级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目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正朝向第三方认证(由非培训方、非用人单位的独立考试机构认证)、国际资格认证等,更客观公正权威的方向发展,这将使我国资格证书制度日趋成熟。

三、管理体制创新

从新中国建立直到1991年,我国成人高教一直实行着高度集中的中央“一级统管”体制,建立由中央到地方上下衔接的成人高教管理机构,实行中央统一部署,各级政府及各部委贯彻执行的管理模式。中央对成人高教从培养目标、办学资格、招生规模、办学形式到专业设置、大纲计划、课程教材、教学过程、质量督查、文凭验发等各个方面,都尽可能进行统一管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者学习需求的明显增强,这种严重制约成人高教发展的管理体制受到越来越频繁的冲击。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成人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也进入新阶段。1992年8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后形成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形成科学的管理、调控制度”;对成人非学历教育,国家把办学“权力和责任全部交给地方和部门,地方和部门要保证学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国家教委要健全法规,加强总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重点掌管好学历教育的规格、质量”,而将“调整学校布局,制定培养规格和确定专业设置、办学形式、招生对象”等权限逐步下放给地方和部委。就是说,将成人高教“一级统管”体制变为国家与地方、部委“两级管理,分类负责”体制。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随着政府管理体制、运作方式的深化改革,成人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进入第三阶段。改革的总趋势是:更加强调人才市场的导向、评价功能,更加强调地方为主统筹协调,更加强调办学主体依法自主办学,更加强调以质为本竞争发展。于是,地方为成人高教的发展创造着越来越宽松的环境。可以预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宏观调控,地方规划监督,学校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科学的成人高教管理体制将日益成熟。

四、运作机制创新

高等教育在我国一直被视为“事业”,然而,新时期的成人高教却因其面对的多样化社会需求以及国家投入有限等原因,一开始便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市场运作机制。这种“准市场运作”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市场导向的招生办学

成人高教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部分。作为成人高教“大头”的非学历教育,招生办学是“找米下锅”,如果不按市场需求办学,必将寸步难行;即便是计划体制色彩较重的学历教育,其专业设置、招生办学等,若不与市场需求对接,也会自行消亡。

(二)挖潜、共享的资源配置

成人高教的投资刚开始是“国家拨一点,企业筹一点,个人掏一点”。后来,国家拨的微不足道了,企业筹的越来越少了,成人高教基本是“自筹资金、以学养学、滚动发展”。普通高校还可利用原有资源挖潜、共享而通过成人高教“创收”。

(三)按需施教的管理、教学

为了吸引生源,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成人高教不得不针对成人工作、生活、学习实际改进管理,不得不顺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学员需求改革教学,逐步建立起快速反应、及时调整的自我优化机制。

(四)注重核计的效益控制

成人高教非常重视自身的社会声誉,所以必然重视教育质量的控制,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人高教要靠自筹资金滚动发展,所以非常重视经济效益控制。对于投入产出的精打细算(甚至到按班、按人核算)是成人高教运作的突出特点之一。

(五)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

市场运作铁的法则是“优胜劣汰、公平竞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成人高教办学机构“一成关门,两成并转,两成维持,五成发展”的分化,就是公平竞争的结果,这对成人高教深化改革、自我完善产生了巨大推动,故此,带来了20世纪90年代后成人高教的空前繁荣。

五、培养模式创新

(一)办学模式创新

1.多序列并举的办学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降临,我国劳动者普遍产生了不断学习、强化素质的迫切要求。成人高教顺势而变,使干部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等都有了较大发展,搭建起多序列成人高教体系,基本满足了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多层次并重的办学模式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成人高教逐步突破以专科为主的办学层次,使本科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包括MBA、MPA等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博士教育、博士后教育等)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专本硕博博士后前后衔接、比例动态调整的比较合理的层次结构。

3.多样化并举的办学模式

为克服“工学矛盾”,除高校举办的夜大学、函授教育外,先借助于广播电视再依托于电脑网络的远程教育,基于自学的国家考试教育以及各类长期、短期教育培训都有蓬勃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了遍布全国、交叉覆盖、形式多样的成人高教网络。

(二)教学模式创新

在教学改革中,更适于成人特点的互动式、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模拟式、演习式等模式被成人高教广泛采用。其中,最具价值的有以下三种:

1.适于科技开发的“攻关式”教学

主要用于培养科技开发型人才的高层次成人高教。它选择科技开发、生产所求的重大、急需课题,集中优秀技术人才,在专家引导、协助下,进行集体攻关。这种模式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既易产生高新科技成果,又利于造就高素质科技开发人才。

2.适于科技传播的“研修式”教学

主要用于培养科技传播型人才的较高层次成人高教。它集中生产骨干,以高新科技成果的消化掌握改造为目的,加宽加深相关理论、技能修养,进行研讨式学习。这种模式既利于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又便于培养基础扎实、技能高超的新技术传播人才。

3.适于科技应用的“双轨制”教学

主要用于培养大批量先进科技应用型人才的成人高教。它针对生产一线人员需求,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的,在学校与生产一线间轮流教学,促进高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不少成人高教办学主体采用“双轨制”模式,明显提高了教育质量。

六、教育管理创新

成人高教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的总方向是:增强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管理方式的灵活性、学习选择的自主性、学习进程的持续性、人才培养的高效性,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其主要成果有:

(一)宽进严出制

降低入学门槛,尽量让有学习愿望、有学习能力的成人参加学习,而由学校把好毕业质量关,争取实现“想上学的人都有学上”。

(二)弹性学制

根据成人学员工作、生活中经常发生不可预料情况的实际,大多成人高校将专科学程延长至5年及以上,本科学程延长至8年及以上,在上述学程中完成学业便可毕业。

(三)柔性管理制

成人高校在学习、考勤、休学、退学、复学、转学等制度执行方面,都做出柔性化处理,甚至允许学员在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不经上课直接参加考试,考核合格后即可毕业。

(四)各种学分制

大多成人高等学校实行了“学年学分制”或“完全学分制”,给学员带来极大的学习方便。

(五)学分互认制

成人高教通过双边、多边联系,实现了不同学校、不同省区之间的“成绩互认”、“学分互认”、“学程互认”,有的还规定了异地“借读”、“借考”办法,帮助学员克服因各种流动而带来的学习、考试困难。

七、教育内容创新

成人高教教育内容创新分为三个层次。

(一)专业设置创新

成人高教与人才市场关系密切,能够最敏锐地觉察到新时期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大幅调整、工业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新知识新科技新工艺的大量涌现对人才专业结构、智能结构的崭新要求。不过,由于相关办法的规定,成人高教新专业的设置往往要走“曲线”——从人才市场获取信息后先反馈给普通高教(普通高校成人高教更具有这种方便),由普通高教申报开办新专业,两年后成人高教再开办同类专业。应该说,成人高教为新时期普通高校的专业创新做了大量前期“侦查”、论证工作。

(二)课程开设创新

课程开发不需要国家批准,所以成人高教在课程开发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活力。二十余年来,成人高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科技生产一线所求、成人学员发展所想自主开发的新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课程难以计数,诸如“计算机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等全国热门课程以及“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自动化软件应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控制与人工生命”、“高级餐饮管理”等大量新课程都是首先由成人高教创设的。

(三)教学安排创新

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安排是“配餐式”的,教学按预先设定的计划进行,计划的调整有着复杂的程序。成人教育首创了“订单式”教育和“菜单式”(也称“自助餐式”)教育。“订单式”教育由用人单位提出教育、培训要求,办学主体按要求设计教学计划,进行教育、培训;“菜单式”教育由办学主体尽可能多地提供根据自身资源能够开设的课程,由用人单位或学习者根据发展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教学安排创新将“要我学”真正变成了“我要学”,既实现了教学民主,又有效提高了教育效率。

八、教学手段创新

成人高教是最早告别“粉笔黑板”式教学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电大便由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带动了成人高教教育技术的创新。进入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教学、电脑网络、虚拟课堂、空中大学……成人高教不断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提升着自身的教育素质。从目前看,成人高教教学手段的创新,尤其是网络教育的开通,带来了以下效果:

(一)突破了学校教育的封闭性

传统学校教育设定了入学资格、教学方式内容等多方面限制,使部分成人无法享受受教育权利,而现代教育手段的引进,使所有成人的学习愿望有了实现的可能。

(二)排斥了培养目标的趋同性

传统学校教育是“批量式生产”的求同教育,而现代教育手段的引进使学习者享有充分的学习、发展自主权,使“因人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够真正得以落实。

(三)化解了教育方式的规定性

传统学校教育有规范的运作,学习者个人的学习方式、要求、困难等难以得到考虑和照顾;现代教育手段的引进使学习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四)克服了信息传递的滞后性

传统学校教育由于受教材编印周期的限制,传递的信息永远是“过时”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引进能实现信息的即时传输,使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保持高度同步。

(五)跨越了学习进程的阶段性

传统学校教育有其有序的教程,学习者很难跨阶段选择或终身学习;教育手段的创新却使学习进程具有高度弹性,其知识资源可以随时、终身为学习者提供适宜的服务。

九、教育评价创新

从1980年始,我国一直强调的成人高教质量标准是:成人高教毕业生“必须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同层次、同类型毕业生的相应水平”(国家教委《关于教育部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92年10月07日)[4]。评价方法自然也基本沿用着普通高教的评价方法。

用普教评价标准、方法来评价成教当然很不适宜。首先,这种评价忽视了成人高教在培养目标、基本性质等方面与普通高教的不同,成为导致成人高教“普教化”的要因;其次,这种评价漠视成人生理、心理、工作、学习等特点,不利于学员素质的提高;再次,这种评价隔断了成人高教与经济、社会的联系,限制了其科技、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所以,数年来成人高教坚持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教育质量评价的创新探索。

在理论层面,我国学者努力探索切合国情的成人教育质量观,并不断提出新的见解。譬如,1998年,叶忠海教授提出“‘内适性’(满足教育目标规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个适性’(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外适性’(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质量整合统一”的成人教育质量观;朱涛教授提出“以‘提高三率(科技成果转化率、科学技术创新率、人才培养成功率)’为中心”的成人教育质量观等等。

在实践层面,成人高教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方面是考试方法创新。为了改变“讲条条,抄条条,背条条,考条条”的传统学习、考试方法,成人高教较多地采用了论文评析、抽题口试、论题答辩、讨论评价、现场测试、模拟操作等考试方法,考察评价学员知识掌握、技能运用的实际水平。另一方面是评价方式创新。主要采用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过程评价是根据学员参加学习频次、参与教学活动(讨论、问答等)的表现,完成作业的数量质量、教育实践实习的效果等作出质量评价;成果评价则是将学员岗位工作成绩、科技创新成果、学术论文发表以及获得的各种专利、表彰、奖励等都纳入学习质量评价之中,作为重要参考甚至依据。

十、科学研究创新

新时期的成人高教理论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1985年为酝酿阶段,理论探索处于引进思想、组织力量、酝酿发展的状态;1986年至1992年为起步阶段,成人高教研究展示出思想活跃、多向探索、开辟园地、发表论作的情状;1992年,“成人教育学”被确定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其理论研究进入发展阶段,呈现出建立基地、凝聚力量,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强强联合、寻求突破等突出特点。

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成教科学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1)据曲阜师范大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组统计,1980-2005年间,我国出版的成教研究专著、论文集达八百六十余种;(2)全国现有各类成人教育报刊(含内刊)二三百种,年发表学术论文数以千计;(3)自“六五”开始,成教研究纳入国家教育科研规划,“六五”规划中成教课题2项,“七五”11项,“八五”12项,“九五”34项,“十五”截至2005年底达七十余项。同期,各省市成教研究项目也大幅增加。这些项目大多已取得预期成果。

这些成果中成人高教研究成果大约占40%-50%。它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成人高教学科建设和实践运作作了全面探索,不少成果具有原创性意义和价值,从教育制度、教育体系、学科建设、法规建设、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角度总结了发展经验,探索了成人高教21世纪的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尽管我国成人高教学科建设尚不成熟,理论探索还不理想,但其创新成果已经丰富了世界成人教育理论宝库,已经为我国成人高教建构了理论基础,并为其实践提供着越来越强劲的指导与支持。

成人高教的创新成果当然不止以上归纳的十个方面。不过,以上归纳足以显示我国新时期成人高教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

我国新时期的成人高等教育之所以具有勇于创新的气魄、不断创新的能力、善于创新的素质,最重要的原因是始终得到热情的鼓励、科学的引导和强劲的支持。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精神;江泽民同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 的思想,“三个代表”光辉思想;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有力地改变、引导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行为。成人高等教育也正是在这种先进文化的科学引导、支持下,才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标签:;  ;  ;  ;  ;  

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创新成果综述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