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及融资能力分析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及融资能力分析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与融资能力提升途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融资论文,途径论文,状况论文,能力论文,中小企业融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初步具备了支撑自主创新和承接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科技进步明显加快,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据统计,中小企业数量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占了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9%,工业总产值的85%,税收的86%,这些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政府、企业、银行等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家自主创新重要主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研发投入强度大、研发人员比例高、成长性高以及风险性高等特点,资金需求更大,融资难度更大。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面临的融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为了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对沿海城市的40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企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相关行业,问题包括企业发展阶段、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的满意程度、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与融资难的原因分析等,统计结果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融资结构以自筹资金为主

调查显示,资金问题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制约因素。94%的企业表示存在强烈的资金需求,每个企业资金需求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靠企业自筹资金的高达54%以上,他们或向亲戚朋友借贷、或是其它公司注资入股,有些企业家本身是研发主要人员,通过把自身房产等不动产抵押来进行融资。

(二)融资状况呈现马太效应

调查中发现,一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上规模的企业资金并不短缺,各路资金乐于为企业提供资金,可以从企业的快速成长中获取稳定利益;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企业融资难度很大,银行惜贷,风险投资也不看好,担保途径走不通,企业融资困难极大。

(三)绝大多数企业无法上市融资

尽管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绝大多数企业目前无法上市融资,仅有8%的企业正在做国内或海外上市的准备。在回答为什么不通过上市融资时,企业选择最多的3个理由分别是上市要求过高、企业规模较小、不希望有外部股东参与,并且3项都占到了总数的50%以上。其他的理由还包括上市成本过高、税收等等。但是大部分条件较好的企业打算未来三、五年内在国内或海外上市。

(四)民间借贷成主要融资渠道

由于银行认为高科技行业的稳定发展目前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只是通过一些金融创新手段对个别企业零星发放贷款,民间借贷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的重要性中居第二位,在现实融资渠道中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企业向个人、非正式组织、甚至高利贷借款已经很平常,但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在支持企业融资方面也难有更大的作为。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一)政府扶持不力、风险投资作用有限

当前国家为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政策、资金支持都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财政拨款、科技部火炬计划小额项目资助、税收减免等扶持措施。由于资金需求巨大、政府资金有限、风险投资配套市场环境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依旧单一,渠道仍然不够宽阔。调查中78%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获得过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无偿经费资助;87.4%的企业无缘与创投风险投资机构合作,创业投资机构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有限。

(二)信用担保机构对缓解融资压力作用不大

科技型企业一般缺少不动产和高额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科技研发投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其产品有着独特性和创新性,对企业价值有增加的作用。目前信用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担保仅限于不动产的抵押或者质押性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优势得不到发挥。在调查担保机构在缓解融资难所起作用时,15%的企业认为担保机构作用非常小;25%的企业认为作用比较大;39%的企业认为作用一般;另外有21%的企业认为担保机构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三)借贷资金成本过高

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成本过高,合同利率一般都会对基准利率6.5%上调30%,同时银行还有“配套服务”的要求,比如拉存款、买基金等。另外银行还要求提供信用担保,不仅担保手续复杂而且担保公司担保费率在2.5%-3.8%,这些都增加了企业贷款成本,最终算下来,企业最终付出的年利率达到10%以上。如果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融资,融资成本高达20%~30%。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融资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现有融资环境约束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才能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融资轨道。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构建良好的商业模式

高盈利中小企业是外部投资者竞相追逐的对象,可以获得更多的外源融资。高盈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投资者信心,使外部投资者在心理上弱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的风险,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融资能力,关键要提高其盈利能力。而高盈利关键是要构建良好的商业模式,良好的商业模式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还需要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首先要选择有良好市场前景的行业或项目,致力于现有产品的升级和市场的拓展,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的良性开展。

(二)建立与发展阶段匹配的融资模式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资金需求特点,采用不同融资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及时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一是初创期企业,经营没有进入正轨。由于风险高,风险投资不愿介入,因此本阶段以内源融资为主,债权融资为辅;二是成长期企业,发展前景逐步明朗,风险降低,主要采取“自有资本+风险投资+企业集合债券+其他债务资金+融资租赁”的形式;三是扩张期企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市场份额及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风险明显降低,发展前景明朗,主要采取“自有资本+风险投资+战略投资+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贷款”的渠道多元化模式,其融资重点主要利用资本市场撬动和集聚资本进行规模化生产。四是成熟期企业,已经形成核心竞争力,具有稳定的市场,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风险较小,融资渠道宽泛,主要采取“自有资本+资本市场融资+银行信贷”的融资模式,融资重点是达到最佳资本结构。

(三)积极争取财政性资金补贴

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努力积极争取国家和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专项补助资金、产学研专项资金等资金支持。还要争取获得为科技金融提供担保的政府资金补贴,以及争取金融部门建立的专门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支持。

(四)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办人通常为具备专业知识的高技术人才,在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比较在行,但企业存在管理人才缺乏,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不强,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对其缺少信任。为此,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聘请管理专家来提升管理能力,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可信度,赢得投资人和金融机构的信用。

(五)掌握纳税筹划技巧

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来减轻纳税负担,还要熟知相关税收政策变化,合理进行纳税筹划。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需要考虑纳税筹划的成本与收益,同时要考虑纳税筹划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六)加强企业软实力

企业软实力是指企业经营者及员工的自身素质、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所在地的人文、政治和经济环境等等,这些“软”信息不容易被他人观察到、不容易被证实、不容易传递,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企业通过维护其良好形象,诚信为本地与银行、企业投资者、广大客户等有关联单位和个人沟通,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社会声誉。籍此,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将形成一种特殊的融资关系,并通过这种“软”信息获得资金支持。

标签:;  ;  ;  ;  ;  ;  ;  ;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及融资能力分析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