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技术的管理与监理控制论文_沈强

浅谈施工技术的管理与监理控制论文_沈强

沈强

上海东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数量逐渐增多,对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不断提升。在工程管理环节,落实技术管理和监理控制可保障工程质量。本文以具体工程为例,分别从钢筋、混凝土两种关键技术阐述技术管理措施,并从工程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对监理控制内容加以说明。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监理控制

引言: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促使建筑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加。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技术以及监理等进行合理控制,可保障工程整体质量。落实钢筋、混凝土等关键技术的管理可优化管理工作质量,在工程建设的整个阶段进行监理控制,提升建筑的安全性,促使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1 工程概况

1.1项目概况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为250000m2,共12栋独立建筑,层数在22~31层,单个建筑的高度在65.7~94.6m。以28层建筑为例,项目平面为蝶形结构,地下3层,地上28层,在建筑的顶部设计塔楼。地下1层和2层为设备层和停车场,地下3层为人防结构。地上建筑为住宅,顶层结构设计成电梯机房以及储藏室等。建筑属于钢筋混凝土和框架剪力墙的组合结构,在施工环节使用机械进行成孔,将灌注桩作为基础承台,主楼的筏板厚1m;车库筏板厚0.3m。以下对该建筑建设过程的技术管理和监理控制做出具体介绍。

1.2施工技术管理意义

在建筑工程中,只有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才可提升建筑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年限。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同时施工流程较为繁琐,所以,在实际管理环节,相关部门应制定出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促使各个施工流程顺利进行。同时完善技术管理还可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监理人员按照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对施工质量展开全程监控,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降低技术应用过程不合理现象发生的概率,进而降低工程成本。可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建筑工程经济效益。

1.3监理管理内容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控制在整个过程都有体现,如:建设之前的准备阶段、施工控制环节、建设完成的验收阶段等。在全程控制下,可更加科学对落实建筑的设计审核,便于施工人员更好地展开技术交底,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通过现场的试验检测,对施工质量进行进准判断,从根本上保障建筑施工质量。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2.1钢筋技术管理

本项目中建筑主体的剪力墙和暗柱当中存在d=14~20cm的钢筋,使用电渣压力焊的施工方式,并且在框架柱和剪力墙中使用直螺纹钢筋接头。在防水层施工结束之后,进行筏板上的钢筋绑扎施工,保障马凳间距和高度等合理,控制上方钢筋位置。先绑扎剪力墙钢筋,之后进行支模,保障混凝土层和钢筋网间距合理。利用梯子筋将内外钢筋分开,建筑梁板和楼梯钢筋应安装固定之后再绑扎,最后绑扎暗梁和顶板位置的钢筋。在技术管理环节,应重点对钢筋规格和数量等进行检察,保障和图纸设计相符,钢筋结构紧固,绑扎合理。当锚固暗梁时,应保障钢筋底部有弯钩,使用直螺纹进行连接,连接之后仔细检察,保障两侧外露长度合乎标准。加工暗柱箍筋时,使用套装施工方式,将箍筋开口的方向相互错开[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混凝土技术管理

本工程施工过程使用商品混凝土,材料进场前对其配比展开试验,保障材料质量。由于项目基础部分的筏板厚1m,剪力墙厚0.6m,需要预防施工环节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结构裂缝问题。控制浇筑后温差<25℃,使用减水剂提升混凝土抗裂性。在技术管理过程,应使用推进浇筑施工方式,先浇筑墙板和楼梯,后浇筑板面,连续浇筑,间歇时间小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在浇筑结束之后,进行找平,之后使用薄膜覆盖,进入到保温和保水养护阶段。此工程存在后浇带,因此应单独设计模板,注意不可将此部分的模板拆除,当整体浇筑结束之后,再浇筑后浇带。浇筑结束之后,调整钢筋,并进行除锈处理,同时在混凝土结构的两侧涂刷界面剂。后浇带浇筑之后,也应进行养护,防止结构产生裂缝。

3 建筑工程监理控制策略

3.1准备阶段控制

3.1.1图纸审核

施工单位在收到图纸之后,应立即组织技术员、施工人员等对图纸进行审核,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形成审核意见,将审核结果交由监理机构展开分析,由监理机构组织不同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形成施工方案向参建单位下发。在设计交底过程中,主要是结合设计目标对工程图纸的设计方式以及技术应用等展开审核,同时明确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的要求。在正式进行图纸会审之前,应通知参建单位,对图纸进行全面审核,并由监理师提出意见,保障施工方案和图纸设计要求相符合。具体可采取个人审核、会议审核等方式,重点对图纸内容审核,检查其内容的完整性,保障和说明书中的内容一致。之后组织施工人员对施工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工序,保障施工流程的衔接[2]。

3.1.2审核承包单位资质

在建筑项目施工之前,应重点对承包商的资质展开全面审查。当前,部分建筑工程在施工环节常出现转包情况,此时增加了监理审核工作难度,因此在具体审核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强化审核力度,重点对承包机构资质展开审查。同时还应审查分包机构的技术水平,避免产生非法转包问题。此外,还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进行检验,并加大岗前培训力度,保障施工人员按照规范的施工流程,应用先进的技术施工,提高施工质量。

3.1.3预算审核

监理控制过程应对施工预算展开审核,重点对预算制定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保障项目的成本投入合理,各项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审核过程按照施工图纸,判断施工方案应用的合理性。结合施工预算派发施工任务,制定出材料限额领用方案和施工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成本控制工作,保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3.1.4材料管理

建筑项目中,材料管理至关重要,可直接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在监理控制环节应重点对施工材料进行控制。当前建材市场材料种类繁多,对材料合理选择可影响工程的总体效益。因此管理环节,应重点提升采购人员的材料质量意识,随时关注建材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结合工程建设情况,制定出材料采购方案,节约材料采购成本,保障建筑质量。同时还应要求采购期间对采购过程准确记录。及时和施工现场人员展开交流,掌握施工情况,合理调整采购计划。在材料运输环节,应制定出安全的运输方案,运送到施工现场之后,应由监理人员旁站,技术人员对材料质量和性能展开试验,保障入场材料质量。

3.2施工阶段控制

该项目施工阶段流程复杂,存在各类交叉作业,监理人员应制定出完善的控制工序,在关键节点展开管理,重点对人员、机械、材料、环境等进行控制,保障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3.2.1规范施工组织

监理人员应结合项目实际工况,合理安排施工现场施工组织,保障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等工作安排的合理性,提升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具体可由监理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考察,结合合同要求和工程设计图纸,优化现场施工组织,进而对预算和施工等环节灵活安排,提高施工效率,控制建设成本。

3.2.2完善管理制度

下转第52页

论文作者:沈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  ;  ;  ;  ;  ;  ;  ;  

浅谈施工技术的管理与监理控制论文_沈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