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论文_蒋群丽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本科室接受手足口病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应用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即是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首选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是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皮疹消退、痊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的对应值,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应值,组间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联合实施于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中,可显著缩减其皮疹消退、痊愈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220-02

前言

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此病发病部位通常在患儿的手、足以及口腔黏膜等,以疱疹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不断加重,患儿会引诱更多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肺水肿以及无菌性脑膜炎等[1]。手足口病的潜伏期通常在5天左右,发病人群一般是年龄为2岁至10岁之间的儿童群体。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以呼吸道、飞沫为主,使之具有很强的传染力,而住院患儿出现交叉感染的机率更高[2]。所以,针对手足口病患者治疗,除了给予其实施对应治疗措施外,还需为其供给优质的感染防控护理干预。本文通过分析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得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7月期间在本科室接受手足口病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应用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即是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在研究组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2至10岁,平均值为6.23±0.36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2至10岁,平均值为6.24±0.32岁。两组研究对象均伴有手足臀部位出现丘疹疱疹及发热等症状,其中5例患儿发生食欲不振及咳嗽等症状。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独立样本检测结果符合对比研究标准(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首选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是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1.2.1个性化护理

第一,心理疏导。结合患儿具体性格特征、实际年龄以及理解能力等,护士在与之沟通交流时应始终保持亲切友好的态度,用温和的语气和患儿交谈,使之能体会到温暖,缓解不良情绪,以较快的速度熟悉住院环境,有助于治疗工作的进展。第二,饮食及口腔护理。患儿的主食应以易消化、高蛋白及清淡食物为主,进食原则严格遵守少吃多餐,切勿食用易引诱过敏症状发生的食物,如海鲜之类。患儿进餐结束之后,可使用温盐水漱口,如果部分患儿口中存在较多的疱疹,可对其使用康复新液,1天3次,此药不但能减轻患儿的疼痛,还可增快口腔黏膜创面恢复时间。第三,发热护理、由于此病患儿通常会发生发热症状,因此,护士应叮嘱患儿家属多督促患儿喝水,且不需要对其实施特殊的护理,按时为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一旦测量到患儿的体温高于38.5℃,护士需按照主治医生的嘱咐为患者进行药物降温或是物理降温。

1.2.2健康宣教

护士可以面对面或者是一对一对的方式对患儿家属进行发放有关于手足口病疾病知识的宣传小册子,使之能对此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感染防控知识有较深的认知,并且让患儿家属认知到手足口病不是终身性免疫性传染病,所以,患儿有一定的机率会感染到,并且因此发病,此外,手足口病具有非常强的感染性,传播迅速,潜伏时间短,大多数患儿发病是由于过度亲密接触而造成的,所以,幼儿若是与存在手足口病患儿接触之后发生哭闹不安、发热等症状时,家属应引起高度重视,且必须立即到院治疗。护士可叮嘱患儿家属,实时注意患儿的卫生状况,并培养患儿养成较好的卫生习惯,按时开窗通风,睡眠时间充沛,适量进行运动,强身健体,保证营养支持,提升免疫能力。

1.3 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价内容分为知识宣教、操作规范、服务态度、处理流程等,总分0~12分。不满意4分以下,满意5~8分,非常满意9~12分)

1.4 数据统计

本研究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χ2检验,以率(%)表示,当P<0.05,表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皮疹消退、痊愈时间

研究组的皮疹消退、痊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的对应值,组间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小儿手足口病曾经出现过爆发性流行时间,而造成此病发生的主要病原体为EV71病毒,其传播范围非常广泛,因年龄尚小的儿童在胎儿阶段的血清抗体已经完全消失,价值其自身免疫系统仍处于发育阶段,所以,导致年龄在2岁至10岁范围之内的幼儿极易患上手足口病,并且一旦患上此病,患儿一些相关的部位会发生严重的溃烂现象,病情持续性发展的患儿还会引发更多的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3]。手足口病患儿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其与之家属积极的配合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个性化护理中共有三个护理措施,即心理护理、饮食及口腔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可缓解患儿家属紧张不安、焦虑的情绪,使之能引导患儿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饮食及口腔护理可确保患儿营养消耗的维持及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染;发热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的体温,避免其引发相关并发症,加重病情。健康宣教能可使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感染防控知识有一定了解,可预防患儿再次发生此病或是及时探知此病的发生[4-5]。在本研究中,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皮疹消退、痊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的对应值,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应值,组间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联合实施于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中,可显著缩减其皮疹消退、痊愈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参考文献】

[1]黄敏.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38-140.

[2]熊莉.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4,0(21):147-148.

[3]郭丽红.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02):144-146.

[4]覃芳华.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08):118-119.

[5]卢海霞,李海燕.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7,26(07):110-111.

[5]尹春红,皇莉,杨会会,等.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08):2084-2085.

论文作者:蒋群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  ;  ;  ;  ;  ;  ;  ;  

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论文_蒋群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