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风具体指的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嘌呤代谢功能紊乱和尿酸排泄功能障碍而导致出现的一组综合征类疾病,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痛风石、慢性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属于该病患者在发病后的主要症状表现。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其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痛风的临床患病率水平呈现明显增高的太晒。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痛风类型,以下肢关节部位发病的可能性最高[1]。目前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时主要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等,但实际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且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高[2]。本文研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四妙丸加味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8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患者痛风病史1-12年,平均4.8±0.5年;本次发病时间1-6天,平均2.3±0.4天;男性35例,女性9例;年龄32-75岁,平均46.9±5.6岁;治疗组患者痛风病史1-14年,平均4.6±0.4年;本次发病时间1-8天,平均2.5±0.6天;男性32例,女性12例;年龄31-78岁,平均46.6±5.5岁。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1.2 方法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每次0.2g,每天用药两次,连续治疗一个星期之后,可以改为每天用药一次,连续治疗一个月;治疗组:口服塞来昔布,每次0.2g,每天用药两次,连续治疗一个星期之后,可以改为每天用药一次,同时口服四妙丸,每次6g,每天用药两次,连续治疗一个月。1.3 观察指标(1)药物治疗总有效率;(2)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白细胞计数、血尿酸水平;(3)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4)药物不良反应情况。1.4 评价标准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用药后彻底消失,关节的生理功能和活动能力完全恢复正常,且血尿酸与红细胞沉降率等相关指标水平的检查结果完全恢复正常;显效: 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基本消失,关节的生理功能已经逐渐的趋于正常,血尿酸与红细胞沉降率等相关指标水平的检查结果的改善幅度在50%以上;有效: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减轻,关节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好转,血尿酸与红细胞沉降率等相关指标水平的检测结果的改善幅度不足50%;无效: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关节生理功能、血尿酸与红细胞沉降率等相关指标水平的检测结果均没有任何好转,或病情进一步加重发展[3]。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最高为10分,分数越高则疼痛程度越严重[4]。1.5 数据处理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后者以(x-±S)的形式予以表示,以SPSS18.0软件处理所得相关数据。2 结果2.1 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相对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1 总有效率数据统计结果比较[n(%)] 组别 例数(n)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4 7(15.9) 8(18.2) 16(36.4) 13(29.5) 31(70.5) 治疗组 44 13(29.5) 18(40.9) 9(20.5) 4(9.1) 40(90.9)* 注:与对照组比较*X2=4.58,*P<0.052.2 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白细胞计数、血尿酸水平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白细胞计数、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2 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白细胞计数、血尿酸水平数据统计结果比较                                    组别                                    时间                                    VAS(分)                                    白细胞计数(×1012/L)                                    血尿酸(μmol/L)                                                    对照组                                    治疗前                                    7.62±1.50                                    13.95±2.40                                    486.25±21.73                                                    治疗后                                    4.38±0.75                                    8.16±1.73                                    394.71±16.29                                                    t1值                                                                        13.265                                    15.243                                    30.516                                                    P1值                                                                        <0.05                                    <0.05                                    <0.05                                                    治疗组                                    治疗前                                    7.76±1.64                                    14.08±2.61                                    487.62±20.78                                                    治疗后                                    2.19±0.86                                    5.13±0.57                                    332.69±14.06                                                    t2值                                                                        15.749                                    18.750                                    35.884                                                    P2值                                                                        <0.05                                    <0.05                                    <0.05                                                    t值                                                                        12.146                                    13.009                                    28.735                                                    P值                                                                        <0.05                                    <0.05                                    <0.05                        注:t1、P1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2、P2为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P为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2.3 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数据相对较短,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表3 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数据统计结果(d)                                    组别                                    术后证实例数(n)                                    症状消失                                    住院总时间                                    关节功能恢复                                                    对照组                                    44                                    10.48±2.54                                    16.85±3.74                                    27.45±3.61                                                    治疗组                                    44                                    7.26±1.53                                    10.27±1.65                                    18.42±2.68                                                    t值                                                                        13.204                                    16.184                                    19.534                                                    P值                                                                        <0.05                                    <0.05                                    <0.05                        2.4 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仅有2例(4.5%),少于对照组的9例(20.4%),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情的长期存在,会使患者承受巨大身心和经济负担,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有肾功能不全和关节残疾等情况发生,使其生活和生存质量进一步降低。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近年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发病率水平仍然呈现不容乐观的持续性上升的发展趋势,对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抗炎、镇痛为基本原则,然而常规的西医方案对该病进行治疗的效果往往并不十分理想[5]。而中医学理论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热痹”疾病的范畴,导致其发病的主要病机在于患者的机体虚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加风挟湿热之邪入侵,使得湿热在关节位置留注,进而造成病症的产生[6]。该病的发病部位位于关节,其根本在脾,且与肝肾等脏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医临床上对该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议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利湿排毒、通经活络为基本原则[7]。加味四妙丸是在中医学传统的方剂四妙丸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了土茯苓、桂枝、泽泻、乌梢蛇、山慈菇等几味中药,该方主要具有清热利湿,通筋利痹的治疗功效,能够对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机体虚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病症进行有效的治疗。四妙丸的组方当中以黄柏、薏苡仁、牛膝、苍术作为君药,主要具有清利湿热、荣筋壮骨的治疗功效; 土茯苓作为组方的臣药,主要具有通利关节、解毒除湿的治疗功效; 且山慈菇还具有较强的利关节与祛湿热的作用。全方当中多药联合应用,可以达到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止痛的治疗效果[8]。总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四妙丸加味方案进行治疗,可以大幅度降低白细胞和血尿酸水平,在短时间内减轻疼痛,缩短病情恢复时间和治疗时间,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参考文献[1]周蜜,王一飞,袁佳沁,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8,39(11):779-782.[2]袁晓,范永升,谢冠群,等.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加味四妙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17-24.[3]高辉,李泽光,杜洪波.四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8):2664-2665.[4]王挺挺,朱红,张茂华.白虎加桂枝汤合四妙丸合四妙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分析[J].新中医,2016,27(1):63-64.[5]陈国忠,王兴民.加味四妙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8):210-212.[6]金姿熠.四妙丸加味联合双氯芬酸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现代养生, 2017,39(10):172-173.[7]梁莎,夏有兵,程洁,等,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局部抗炎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7,49(3):80-82.[8]张志文,蔡雪,李宇丹,等.中药内外兼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并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1):58-61.
论文作者:代跃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关节炎论文; 加味论文; 关节论文; 痛风性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疼痛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