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运动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袁静

(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 目的:探究冠心病(CHD)患者运动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经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运动干预,观察患者护理前、后,体重指数、血糖(FBG)变化、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变化。结果:护理后,所有患者体重指数、血糖、血压等指标,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患者运动量和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经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相关的危险指标,并保障运动量。

【关键词】 冠心病;运动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197-02

冠心病,为国内心血管病症中最为严重的病症,这类病症的发病率每年呈上升的趋势发展,且2.25%左右的人群均合并心绞痛症状[1]。当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冠心病逐渐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病症,且病死率较高。而实行合理的运动干预,能促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为此,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观察其实行运动干预的效果,现针对本次研究展开具体的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症的诊断标准确诊[2],为稳定期患者。排除急性冠脉综合症者、冠脉搭桥术和精神障碍者、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拒绝本次研究者。其中包括男56例、32例,年龄范围65~77岁,平均(71.6±4.5)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行跟踪运动指导,主要对患者运动的强度实行监测。结合患者的总运动量和有效运动等,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以此,对患者的运动情况实行个体化指导。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对患者体重指数、FBG、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实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护理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前、后体重和FBG指标的对比

护理前,患者的体重和FBG为(70.8±11.1)kg,(6.5±1.7) mmol;护理后,患者的体重、FBG为(68.5±10.2)kg,(5.6±0.7)mmo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前、后运动情况的对比

护理前、后,患者运动量、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

3.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方面多见的病症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冠状动脉血管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血管腔狭窄/阻塞,进而产生心肌缺血和缺氧、坏死等症状,诱发心脏病症,即为冠心病。临床方面冠心病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炎症和栓塞所致管腔狭窄/闭塞[3]。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主要分成: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猝死几个类型。

临床方面,常见稳定型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实行干预,主要可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为患者讲解病症基础知识,帮助其正视自身病症,并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心血管病症的危险因素。平时,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加强体力活动,活动的幅度应以患者自身耐受为主。稳定型心绞痛者,每日运动的时间需控制在0.5h内,每周运动的天数≥5d。按照医护人员的叮嘱进行运动,全程对患者健康情况的改变、饮食及运动状况实行全面的监测。以此,制定个体化运动计划,并应做好随访健康指导工作。运动监测管理,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体重较高、血糖较高患者中,临床效果较好。然而,并没有较多报道中,对运动检测仪对冠心病患者实行研究。为此,本研究经散步、骑行、健身和慢跑等,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临床效果较好。主要的原因为上述运动,均为中等强度、低等强度,能够以患者的耐力开展有氧运动,长时间坚持运动,不但能够加强患者自身的机体免疫能力、携氧能力。同时,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功能和肺功能。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并发症情况,需要注意的是防止较大运动量,使得其他病症出现。

运动干预,即为冠心病患者实行康复锻炼的保障,属于安全性较高的护理干预方式。为此,需结合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实行适宜的有氧运动,运动的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改善情况适当调整,最大的心理为80%,最大耗氧量应控制在75%内,运动的时间以每次0.5h为适宜,可循序渐进,运动量和运动的频率均需循序渐进实行。每次活动后,应休息10min左右。运动强化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量,延长患者运动的时间,并增加患者运动的次数,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重指数和FBG,这与段英伟的报道基本一致[4]。但是,运动干预当前没有被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主要的原因为其仍不完善,存在一定的问题。社区无过多的平板运动器械,仅可按照医护人员的叮嘱实行上述安全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患者得病症有一定的缓解功效,主要经有氧运动,提高运动的强度。选择适宜的干预方式和干预效果,作用机制等深入研究,对于冠心病的影响均可提供有效的临床参照。适量的运动,能够达到改善病情的效果;反之,不适宜的运动,也可能会使得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临床疗效受到直接的影响。所以,实际运动的阶段,需做好运动量的控制。运动量、运动持续的时间和运动的频率、运动方法等,均非常重要。制定运动干预方案前,需对运动强度实行测定。此外,运动方式需设置为中等和低等个运动量,运动的强度不可过高,反之会构成不良的影响。运动,为最好的治疗方式之一,其主要经调整压力感受器的方式,使得而患者的血液重新分布。然后,对患者的病症实行改善。适量的运动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长时间坚持运动,能够加强患者自身的机体免疫功能,并改善其呼吸状况,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对于治疗和康复均非常用力。但是,还需对相关的危险因素指标,实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综上所述,冠心病经运动干预,能够实现有氧运动的目的,并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时,可对危险因素指标实行样儿的控制,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将其做好冠心病患者康复训练的主要方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华.社区护理干预256例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3):211-211.

[2]刘琴,张璐.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早期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1):140-140.

[3]张莉,王力朋,张国锋等.中药联合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9-30.

[4]高志,祝军辉,闫君蕊等.饮食指导与运动干预配合常规护理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1):135-136.

论文作者:袁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患者运动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袁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