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中语文教材优势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论文_陈晨

发挥高中语文教材优势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论文_陈晨

安徽省池州一中 247000

摘 要:在新课程发展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优秀品格和道德素养,渗透人文精神,挖掘学生自我形成科学三观的潜力,利用语文教材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出有内涵、有修养的新时代高中生。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立足当下,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正向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材 三观

培养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对他们其后的人生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处于懵懂的青春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三观,很容易误入歧途。高中语文学科在很多教学过程中都能渗透对学生的三观教育,语文课文中体现的旷达情感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学生,使学生更好地认清现实,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观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发挥出主导引领的作用,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正确三观对于其自身发展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培养树立三观的重要性,进而阐述培养树立三观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树立高中生三观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在培育学生三观方面具有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势,它承载着优良的传统和历史文化,是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主要阵地。三观决定着每个人的价值追求、思想格局、道德水准等,培养学生的三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三观架构,才能够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用之才,因此科学培养树立高中生的三观势在必行。高中语文教师要将培树学生三观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能影响学生三观的素材,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建设。

二、培养树立高中生三观的有效策略

1.挖掘历史典故内涵,增强道德观念。历史典故中刻画了人物的形象,抒发了真挚的情感,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历史典故的内涵,向学生渗透典故的思想,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为培养树立三观奠定基础。比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中,辛弃疾运用“鲈鱼堪脍”、“求田问舍”、“树犹如此”等典故,抒发了一心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愤慨和苦痛,教师可利用典故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珍惜美好时代。再比如《短歌行》这首诗中,曹操借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教师可延伸至其原文“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句,激励学生为自己的人生梦想努力学习、拼搏奋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发挥成语故事特点,加强思想培育。成语故事虽篇幅短小但趣味性、故事性强,内容充实具体有针对性,涉面广且形式多样,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大的思想教育价值。高中语文教师要发挥成语故事的特点,扩展学生的认知思路,通过成语故事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培育,以达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目的。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它讲述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成语故事视频,让学生明白做了错事要自觉去向人坦诚认错、真心致歉,这样才能展现出优秀的品格。

3.借助小说现实优势,增强人文素养。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小说选段都是名家名篇,小说描写往往反映出社会现实,哪怕年代久远国别不同,往往都能对当下起到借鉴作用或引起对当下的反思,作者深刻的洞察与剖析更是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小说风格多变、韵味隽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树立世界观。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中,契诃夫所写的“套子”运用了象征手法,就是一批人还在守着旧的社会制度,反对新生思想的萌发。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这篇小说高超的讽刺艺术和细节描写的技巧,提升语文素养。然后要求学生思考文章主题,分析矛盾冲突,并联系实际进行拓展,让学生懂得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和勇于创新的重要性,让学生体悟到一种时代的责任感。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锻炼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三观离不开语文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锻炼学生的能力,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观念。高中语文教师要创新实践活动策略,体现全面性和应用性。比如《热爱生命》这篇课文展示了人性的伟大与坚强,有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高尚的三观。教师讲完课文后,可组织学生围绕“生命的意义”进行演讲比赛,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领悟生命的真谛。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历史博物馆感受过去那些为美好生活奉献生命的革命先烈的勇敢和无畏精神,启发学生要珍惜生命、远离危害、做有意义的事,使生命更充实。

总而言之,培养树立科学三观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不是短短几篇文章或几个故事人物就能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在课堂上进行渗透,深挖高中语文课程中切入三观教育的元素,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境界。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思考等方式营造氛围,指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三观,将学生培养成有学识、有修养的真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汧滢 植人文素养,树正确三观——浅析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初探[J].文理导航,2017,(31)。

[2]顾明波 三观正,情商高,成就好文章[J].语文天地,2017,(3)。

论文作者:陈晨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发挥高中语文教材优势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论文_陈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