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中职医学类教育资源论文_沈济人

整合中职医学类教育资源论文_沈济人

沈济人

(甘肃省陇南市卫生学校,甘肃 武都 746041)

摘要:本文论述了中职医学类学校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发挥一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专业课的独特作用;发挥公共基础课的灵魂作用;发挥环境育人的显性作用与隐性功能;发挥学校党群组织的领航指导作用。阐述了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切实强化“两课”建设;进行职业观教育;进行成长成才成功系列教育活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整合;教育资源;人文素质;培养

当前我国中职医学类学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因此,人文素质培养刻不容缓。

1 弘扬人文精神

1.1发挥一线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育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影响面最广最深刻的要素,因此应该发挥教师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用信念牵引信念用激情碰撞激情。教师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随时随地的影响着学生,教师应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把自己的理想、信念、情怀、自身的发展情况,个人长远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介绍给学生。

1.2发挥专业课的独特作用

学生按兴趣选择专业是教师发挥专业课在理想信念、坚强意志,学习兴趣、成长内驱力等方面教育作用中最有利最直接的因素,每一门专业课的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因实利导讲解本学科的发展史,学科的广阔发展前景,为本学科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感人事迹等,为此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强化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热情和持久动力。

1.3发挥公共基础课的灵魂作用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基础课的共性。学校开设的《大学语文》,《思考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等课程作为工具是和人的感情、尊严、权利等息息相关的,所以基础课可以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创造力,实现教师、教材、学生多向的互动启发作用。因此中职医学类学校在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在学校办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对公共基础课应尽量开全课程注意课时比例,最大化发挥公共基础课的育人功能。

1.4发挥环境育人的显性作用与隐性功能

校园是学生活动的物质环境,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特殊。校园里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观形象可视可感,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育人环境可以以校风、教风和学风为主体;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教育、艺术娱乐、学科活动为支撑;以重大纪念日、节日、假日、主题教育活动为补充;以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网络为动态的;以学生各类学术研究社团为阵地;以校园自然环境、文化活动设施为硬环境。校园软硬文化环境建设能起到帮助学生对各种文化现象仔细地审视比较,清醒地选择,理性地怀疑,冷静的批判,客观公正地进行价值批判。

1.5发挥学校党群组织的领航指导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人类先进文化整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宣传部门、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等机构学生教育的核心作用堡垒作用,通过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校实际贴近育人规律的主题实践活动,把为了人、教育人、武装人、引导人的思政工作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在强化专业课内容教学的同时,必须思考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使学生在具备应用性特征的基础上同时具备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品格,坚强的意志,遵纪守法的习惯等。

2.1切实强化“两课”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课属于人文学科,是目前我国学校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应该说,它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它的学科优势。文化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启发青年、寻求人生的意义,在正确意义的导向下完善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的根本,加强和改革“两课”内容和方法通过“两课”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2.2进行职业观教育。

社会舆论、家长、学生内心深处对职业教育的轻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部分学生以为自己进入职业学校是被逼无奈,心里有一种失落情绪,对学生缺乏精神动力。因此,应该教育学生打破这种“低人一等”“前途暗淡”的消极心态,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的本质、意义、评价标准,树立中职医学类学校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引导他们信心百倍地投入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中去。

2.3进行成长成才成功系列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重视和帮助学生构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习惯、观念和方法是中职医学类学校育人的必备环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设置课程不仅要关注职业、分析设计职业标准、订立职业资格鉴定,更要关注学生的潜能激发、终身学习的认识确立和习惯培养,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指导,促使其走入社会个人行为方式蕴含哲理性指导。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培养他们读书学习、思考思辨的习惯,使他们眼界开阔,具有逻辑性,具有道德判断力,教育与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质及真善美的优秀品质,满足学生终身的精神需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4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价值观和远大抱负,也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名、义、忠、恕、信、知、勇、礼、禄、德等方面都形成了完整的个人修养体系。文化具有产时空的稳定性和极强的凝聚力,会持久地支配个人、群体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思想行为、心里倾向和精神结构。因此可以从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吸取经验智慧,从而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

3.结论

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既然是手段又是目的,培养需要人文的、科学的内容与实施体系,它寓于课堂的循循善诱中,寓于环境的无声熏陶中。需要集中全校各部门的力量,凝聚全校教职工的智慧,从办学思想、教育内容、评价手段、课堂内外去整合资源,完善内容体系,与时俱进,全面规划,科学指导,扎实推进。从人文素养进一步加强学生医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做一个合格的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1]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7.

[2]赵四亮,李毅.浅滩高校人文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3]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07.1

论文作者:沈济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整合中职医学类教育资源论文_沈济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