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中期引产术后大出血致席汉氏综合症1例论文_张平

妊娠中期引产术后大出血致席汉氏综合症1例论文_张平

山东寿光市人民医院产一科 262700

【中图分类号】R9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96-01

患者,女,30岁,因“孕7个月,胎儿畸形”于200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高碑店市医院行羊膜腔穿刺引产后出现阴道流血、意识障碍,2天后行子宫全切术,给予输血、补液、升压等对症治疗后无效,急转至301医院,急诊以“孕7个月胎儿畸形引产产后,子宫全切术后,DIC,失血性休克”于2010年11月15日收入院。既往史:患者体健,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体格检查:体温:36.0℃,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贫血面容,表情淡漠,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苍白,心肺正常,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有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无包块,下腹有一约10厘米长的切口,无渗血。外阴:已婚型,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延展性好、粘膜正常,有血块,阴道残端无渗血。宫颈:无.子宫:未触及.双附件:因腹部切口疼痛,压痛明显,双附件区未扪清。初步诊断:1.2/1宫内孕28+4周胎儿畸形引产产后2.子宫切除术后3.DIC4.失血性休克。入院后完善各种检查,给予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贫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暂时好转。2009年11月20日始出现睡眠差,11月23日晨3:00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当时言语不清,5分钟后好转。此后出现反复呕吐,伴一次失语,肌张力正常,肌力无异常,意识清楚,张口困难,无头痛,大小便无失禁。给予甘油果糖250毫升静滴,症状可消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血生化示低血钠、低血钾、低血渗透压,高尿钠、尿渗透压高,尿渗透压高于血渗透压,测0AM ACTH 低,补充盐水、氯化钾缓释片后血钠、血钾好转。垂体MRI回报:垂体内可见强化减低区,双侧半卵圆中心、左侧颞叶皮层下白质及胼胝体压部多发异常信号。0AM血清ACTH <2.2pmol/L,经内分科会诊考虑席汉氏综合征可能性大,为进一步治疗转入内分泌科。行GnRH兴奋试验,低血糖兴奋试验示:垂体前叶功能低下。因家庭原因,患者及家属拒绝继续住院治疗,要求出院,嘱其院外继续观察,监测甲功七项,性腺五项,ACTH、皮质醇节律,应激情况下适量补充糖皮质激素,妇科就诊行性激素替代治疗。

讨 论 席汉氏综合症:妇女于妊娠期腺垂体增生肥大,血供丰富,若围生期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滞留、子宫收缩无力等引起大出血、休克、血栓形成,使腺垂体大部分缺血坏死和纤维化,称为席汉氏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腺垂体功能减退,即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减退。该患者为青年女性,有引产手术史,术后大出血,并发DIC,为此病的常见原因。

产后发生席汉氏综合征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后大出血,特别是伴有较长时间低血容量性休克,造成垂体前叶缺血性坏死,导致垂体功能不全,继发垂体前叶多种激素减退,出现产

后无乳、闭经、性欲减退、生殖器及乳房萎缩等症状,同时伴有促肾上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过低,出现虚弱、厌食、贫血、畏寒、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在我国,其发生率至少占产后大出血性休克的25%[ 1 ]。近年来,由于产科质量的提高,输血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席汉氏综合征已较罕见,但在交通闭塞、科技欠发达的地区,本病仍时有发生。

治疗本病的原则是补充靶腺激素,以最小剂量控制其不足,许多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替代治疗。甲状腺和性腺不足应相应补充甲状腺素和雌雄激素。

预防产后出血及即使防治失血性休克是预防席汉氏综合症发生的关键,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减少出血程度,缩短出血时间,及时补充血容量,使缺血坏死的影响通过代偿得到弥补。对出院的患者,应嘱其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13-2414.

[2]陈官国 严桂 中期妊娠引产中国破裂致产后出血并发席汉氏综合征及中枢性尿崩症1例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9年第4期。

论文作者:张平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妊娠中期引产术后大出血致席汉氏综合症1例论文_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