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浅识论文_范香香

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浅识论文_范香香

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新兴小学 236600

摘 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鼓励创新。学校教育是创新思维产生、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使其拥有一种创新求异的思维品质。我认为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问题意识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现代技术手段运用三大课堂教学情境中具体展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呢?根据本人以及同事们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作出了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基于问题学习,启迪创新

基于问题学习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探索。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探索中,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体验数学,经历数学”的心理过程,使学生在体验参与、体验创造、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自身的价值,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

1.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租船问题”时,我选择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周末要到湖边去郊游,22人需要租船,每条船限乘4人,理解题意,说一说,做一做,至少要租几条船?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题是有余数的除法问题,但会认真思考这里的余数在实际情境中该怎么安排。随后,“试一试”中同样的问题情境又提出:每条船每小时租金9元,有30元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个小时?通过计算、比较,结合实际生活,学会们会发现余数不同的处理方法。于是学会了今天的教学内容,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因此非常感兴趣。我认为,提出的问题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

2.探索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探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创新,通过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在问题探索和解决中,亲自参与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生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3.问题解决。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知识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用1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几根小棒的长度?学生通过尝试,发现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长和宽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情况,通过集体交流找出了这些可能出现的结果,充分体会了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与长方形周长的关系。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能否记住数学公式、算理、定律、法则等,能否利用这些概念完成题目的正确计算。而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能否用所学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运用合作学习,鼓励创新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合作学习却只是流于形式。那么合作学习如何从形式走向实质呢?

1.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使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其次,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可以确定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也可以采取小组长轮换制。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对小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以确保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

2.适时把握,激起合作学习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值得合作的地方,学生愿意合作,也需要合作,这样的合作才有价值。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在学生根据问题列出15-8这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计算。由于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缺少合作交流的愿望,所以一个小组6名学生中4名在玩,只有2名在独立计算。这样,尽管老师安排让学生合作学习,但由于时机把握得不好,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合理引导,促使学会合作学习。在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一课中,我运用三个生动有趣的现实素材,分层次、有步骤地展开了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探索用不同方式表达搭配方法,在观察、想象、操作、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初步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有关搭配的现实问题,初步获得了有关搭配的活动经验。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相互间可以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而且还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创新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与笔一样流畅。”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个“化曲为直”的动画过程,鲜活的图像,形象的动画,生动地呈现了如何得到一个圆的面积的过程。在求如何得到一个圆的面积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们得出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圆等分的分数越多,拼出来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而简单的运用学具和学生们的想象,在拼的过程中教学效果不理想。利用课件动画展示,让学生看一看32等分、64等分、128等分、无限等分圆所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什么图形,这样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得出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来的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从而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生动形象的信息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把学生带入了趣味性故事情境中,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重构和创造。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需要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以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处于创新学习氛围中。如此这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定当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胡德海 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王仲春 数学思维与教学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5]李铁峰 数学课堂要着眼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2001年03期。

论文作者:范香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浅识论文_范香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