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防范_金融工程论文

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防范_金融工程论文

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防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风险防范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金融工程产生的背景

金融工程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广泛而深刻的背景,除了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使其成为可能外,也反映了金融系统自身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内在规律。金融工程的发展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环境)因素。

(1)价格波动性增大。由于通货膨胀、 国际贸易制度和国际协定的变化等因素。例如,到了70年代,布雷顿森林会议所确定的固定汇率体系崩溃,各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货币互相浮动,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从而外汇市场的波动性大大增加。信息收集、传输加工速度加快,从而对价格的影响也大大增加。

(2)全球化趋势加快。市场的全球化趋势, 特别是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趋势,无论从为企业服务的角度,还是从适应新的环境以求自身发展的角度,都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课题。

(3)金融工业更加市场化。 美国等发达国家放宽或取消了对利率的管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及业务限制。

(4 )部分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的债务危机使国际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

(5)科学技术的影响。包括:第一,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运算速度的加快,高速微处理器、个人电脑、网络系统和先进的数据输入技术等应用于金融领域,使得复杂的计算快速完成和低廉的交易费用成为可能。第二,远程通讯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通过信息联成一体,使得跨时空交易成为现实。软件技术的发展则使计算机与通讯技术更直接、更充分地服务于金融工程,为金融工程提供了开发和实施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问题的有效手段,推动了金融工程的迅速发展。

(6)由于不同行业, 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性质的企业存在不同的税收体制,导致企业采用不同的避税策略及不同的融资途径。

(7)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导致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大大下降, 优化交易费用导致大量的套利机会,因此大量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金融创新活动不断出现。

(8)现代金融理论为金融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9)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使金融系统的运行更加有效率。

2、内部因素。

金融工程的理论和实践,宏观上使金融市场更加完全和更有效率。微观上,即从金融机构内部角度来看,金融工程则通过提高资产经营的流动性与安全性、降低代理成本与交易成本等来创造价值,通过定价过程,在金融机构的所有者和客户(有时也包括交易涉及其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其内部因素有:

(1)活动性因素。 金融工程师们针对客户和机构提高资产变现能力以及提高现金的投资能力进行的创新,设计出价格与面值更相接近的长期投资证券,以提高证券在市场上的流通速度。

(2)代理成本。通过设计新型金融工具和手段降低代理成本, 例如M&A·LBO是重要的手段,它可以为客户和机构自身创造价值。

(3)风险规避及转移。过去20年, 金融创新的核心之一是规避风险,利率期货和期权、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远期合约等,给风险规避和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久期和免疫技术被用于资产负债的风险管理。

(4)运作技术性要求提高及更高的职业培训要求。 由于投资市场中大量需要数量计算和分析,因此各种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养老金、信托管理部门、证券经纪商和套利者花大价钱物色和培养高级人才。

(5)会计因素。许多金融创新是为了改善公司财务报表, 这可能有助于公司短期收益,增加信用。

二、金融产品监管的国际动态

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和风波不断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普遍关注。随着衍生事件的不断发生和风险的日益加大,要求加强管制的呼声日高。1992年,巴塞尔委员会理查德·华伦特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互换及衍生工具协会(ISDA)年会上强调,现代的金融市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市场的风险很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其它的市场中去,要加强对衍生市场的监管以弥补其中会计、法律和操作上的不足。各国金融当局、民间组织以及国际金融组织都开始重视并加强衍生工具与监管的研究。1994年5月,美国国会就会计总署(GAO)关于衍生工具市场的调查报告举行一连串的听证会,对要不要通过立法加强对衍生工具监管进行辩论,并于月底提出了加强金融衍生市场监管的法案。此后不久,西方七国财长一致同意,需要加强合作搜集统计数字以及评估“金融创新”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美英两国的证券监管机构还同意交换有关衍生市场的资料。国际金融界逐渐达成了加强衍生监管的共识。

1、国际有关组织监管动态。

各国际性组织都曾对衍生市场作出调查研究,并发出各类指导性报告。如1991年9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SAC )针对衍生工具复杂而困难的估算问题,着手制定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发表了“‘金融工具准则’第40号征求意见稿”,对金融工具的概念、确认、计量、披露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1993年7月,美国著名的银行家智囊研究集团—“华盛顿30 人小组”(The Group of Thirty,简称G—30)发出《衍生品:惯例和准则》报告,总结公布了20条加强衍生工具交易内部管理的措施建议,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94年7月, 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证券监管组织联合会颁发了《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指南》的文件,号召各国敦促本地金融机构在内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衍生工具风险管理制度,并针对1988年《巴塞尔报告》没有充分考虑衍生工具的不足,并重新对衍生工具的风险作出正,对各国如何实施衍生监管提出权威性指导。

巴林事件后,衍生监管的国际合作也成为一大趋势。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力加强与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X)的联系, 意图建立全世界交易管理机构的信息分享便利,以便一旦遇到麻烦,交易所可立即查出交易部位的分布。美英两国期货交易主管则提议召开全球期货市场主管高峰会议,协调各国的证券法与破产法,使投资者的资金得到保障。通过高峰会议,可加强各国主管当局与市场之间的通讯,促进国际合作。衍生工具交易与监管的国际合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私人部门的市场参与者(国际性银行和机构投资者)普遍支持扩大对国际市场的监督,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包括进来。但它们也认为,这方面的努力不应导致现有国际框架的不一致,但十国集团主要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监督者们都认为,在努力将监督国际银行市场的现有安排扩展到一些具有重大体系性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时候,必须吸收战后在监督国际金融体系方面的三个主要教训。

第一,在金融监督方面的国际合作应建立在母国控制的基础上,而不应依靠凌架于国家之上的法律安排。必须有足够的刺激因素(与国际市场一体化,降低跨境筹资成本,国内金融稳定)促使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内银行部门和监管当局支持并实施这一个国际协议。人们认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例如一些贸易协定)不仅难以通过监管当局的协商产生,而且即使通过了这种条约在执行过程也会缺乏弹性,不能随国际金融环境的变迁而及时修正。

第二,官方和市场参与者都认为,国际协议和安排应涵盖所有其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积极拓展业务的国家。金融机构可以轻易地将其业务转移到离岸中心的情况说明,如果国际协议的覆盖面不广,人们就可以利用政策的差异套利,国家之间也会为占领国际金融服务市场的更大份额而竞争。另外,参与国际市场的国家在今后会有所增加,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成型而灵活的机制,以便使现有的协议扩展使用于这些国家。

第三,官方认为,经验已经表明,国际协议应集中关注:(1 )监管活跃的国际金融机构的最低标准;(2 )母国和东道国在监管国际银行机构经营方面的责任划分;(3)各国监管当局之间的信息交流。 监督国际市场的这三个方面工作与巴塞尔委员会的工作是平行的。 过去10年的经验表明,上述工作对有效监督全球金融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通过制定最低标准可以明确东道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将一家外国银行拒之门外。通过划分母国和东道国的监督责任,可以确保对一家银行国际业务的监督没有漏洞。

虽然有一些例外,但主要工业国家的监督当局普遍认为,最低审慎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1 )要求有关国家监管当局具备在全球并帐基础上监督金融机构的能力;(2)法定资本标准, 包括市场风险管理的标准;(3)国际公认的贷款分类和准备金提取方法;(4)风险头寸的限额(包括集团内部风险头寸);(5)监管当局具有足够的权利, 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获得所有有关的金融信息,当金融机构违反法定要求时限制其行为或停止其经营。多数监管人员强调,这些只是最低标准,各国实际采用的标准必然反映金融机构和金融抵御能力的差异。对国内金融机构及其业务的管理应该根据国内的情况进行,并且这也应属于国内监管当局的监管范围。但是,也有必要以国际标准指导对国内金融活动的监督管理。虽然监管当局和市场参与者都以积极的眼光看待最低标准的指定与颁布,但多数人认为,这些标准成功与否主要取决实施的广度和力度。

如果在扩展现在国际金融市场多边监管框架使用范围方面没有进展,一些监管当局和中央银行就会进一步推动框架之外的区域性安排。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行长弗雷泽建议成立“亚洲国际清算银行”,这可能是走向区域化的第一步。虽然这种区域性安排目前还未能对最低监督标准进行定义,但信息交流和在市场动荡时进行合作已成为明确的目标。欧洲和亚洲的区域性努力为制定颁布及实施最好的标准、共享信息和观点提供了渠道,从而补充了全球性的努力。

2、世界各国监管动态

世界各国在衍生工具的监管态度上,一开始也是意见不一,崇尚自由经济的西方诸国对衍生工具一开始持既不扶持也不限制的态度,但在衍生工具风波不断、事件屡起的情况下,又展开了要不要监管的争论。

在一片争论中,各国相继走上了加强监管之路。

美国是众多金融衍生工具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衍生工具交易的中心,到1994年3月底,仅美国银行金融衍生工具的总成交额就达13.9 万亿美元,比美国两年的GDP还多,有713家银行从事衍生交易。芝加哥、纽约、费城等地聚集了世界了最著名的衍生工具交易场所。衍生工具的重大亏损事件使美国一些地方政府首先提高了警惕。各级地方议会纷纷通过立法来加强对衍生工具的监管。通过衍生交易监管法案的已有佛罗里达、印第安纳、勘萨斯、路易斯安那、马里兰、明尼苏达六个州;受难最重的加利福尼亚、俄亥俄等州在立法过程中虽受到交易所、期货专家的抵制,但也屡屡提出法案,正向立法方向努力。 在政府监管方面, 1993年里,美国国会先后提出了四个严格限制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法案,从经营主体、监管机构、交易条件、管理方法等各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同年10月,货币总监对根据联邦银行法设立的银行,提出了管理衍生工具机构风险的方针。12月,联邦为联储检查员指定了工作指南,要求联储体系加盟银行从1994年初实施衍生监管。1994年5月, 证交会(SEC)和期交会(CFTC)与六大衍生工具经纪公司达成协议, 六大公司同意定期向两家监管机构报告交易情况,制定一套制度来告知投资者经营衍生工具的风险性,评估衍生交易对公司资本的影响,美国各类监管组织和交易机构也正谋求衍生监管的国际合作。

衍生工具的发展,呈现以下新趋势:

(1)新品种层出不穷。在早期的远期、期货、期权、 互换这四种基本衍生工具的基础上,衍生工具新品种不断涌现。 如新加坡的SIMEX推出“递延现汇期货(Deferfed Spot curency ontracts)”。香港在金管局、联交所、期交所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时,1995年下半年仍新推出5只股票期权上市。

(2)新的衍生市场不断被开拓。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衍生商品市场,但美国的大投资银行并不满足与本土上销售衍生商品,而极力向外扩张,把衍生市场推向全球各地。香港、台湾、韩国、马来西亚、印尼、巴西等地都是他们计划拓展的市场。

(3)许多国家加入衍生交易行列。 衍生工具市场对一国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开展衍生交易的丰厚利润,使许多国家开始进行衍生交易。除上述国家和地区外,印度、泰国、墨西哥、俄罗斯、西班牙……许许多多国家在都继加入衍生工具交易行列。

三、结论与建议

1 金融系统的高度竞争化、创新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并有加速趋势。

2、近年通过各国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 金融市场与前几年相比发展相对平稳,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惨痛教训可能很容易地被人们所遗忘。

3、基于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从复杂走向简单化。

4、发达国家金融系统从高度分割(商业银行,储蓄和贷款机构, 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提供各自不同的产品)走向联合,削弱了经营和监管对竞争所造成的障碍,以增强金融系统的竞争性和有效性。

5、技术的发展已使金融监督发生很大的变化, 技术从根本上重建了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产品设计提供并被最终用户接受和使用的模式,并使得新的有效的监管方式成为可能。

6、为适应国际发展趋势, 我国应该加速发展和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金融体系(包括统一清算,监督体系),鼓励各省市加速金融电子化进程。在国家统一的监管体系下(电子化),逐步在微观层次上放开金融创新,例如开设个人支票帐户等,逐步严格限制现金交易,以及逐步开放分业经营的管制,这样可以增加国家税收,培养和增加金融竞争力(特别是在人民币走向可自由兑换以前)。

7、 利用金融工程(创新)设计分离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证券来解决和起动房地产市场,促进国家的房改顺利进行,并适时开展金融工程业务,以规避利率风险。

8、利用金融工程中的期权理论来设计经营者的报酬体系。

9、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金融工程培训工作, 并特别加速对监管人员的培养以提高素质和水平,以促进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管理。

10、参照1996《巴塞尔资本金协议修正案的修正》来建立我国银行风险评估和管理模式。

11、加速金融体制改革,合理包装并出售银行业债券,在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壮大起来以前解决,这样可以减少改革风险,如果不加速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提高人员素质,几年以后,国有银行可能成为目前的国有企业,地方银行成为目前的乡镇企业,外资银行变成目前的外资企业。

具体地说,目前上海可以争取做的工作有(向中央建议在上海试点):

1、为了加速金融电子化的建设,早日建立全国统一清算、 监督体系,限制现金流动,避免税收流失,控制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应鼓励各省市结合信息工程建设,建立统一清算、监督体系。具体办法有:如果哪个省市首先实现金融电子化,则允许其优先逐步开放金融创新和分业限制业务。

2、虽然我国目前利率基本稳定,为了启动房地产业, 提倡加大个人房地产抵押贷款,但是我们应该能清楚地预见到:第一,随着房地产抵押贷款额的增加,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利率明显上升,则银行将承受很大的损失风险;第二,如果利率明显下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款风险也很大;此外,随着寿险业务的开放,如果利率明显下降,则寿险公司也将承受很大的损失风险。因此,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保证金融机构规避风险(利率、汇率风险),应该及时地开展一些金融业务。

3、建立和加强银行业信用部门,严格控制不良贷款的增加, 参照《巴塞尔协议》建立自己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模式。

4、利用期权理论,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营者报酬体系。

5、加强对金融业人员的金融工程培训工作, 并特别地加速对监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素质和水平,以促进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管理。

标签:;  ;  ;  ;  ;  ;  ;  ;  ;  

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防范_金融工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