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浅析──青釉凤首龙柄壶论文_苏秀荣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摘要:青釉凤瓷龙柄壶是唐代初期的作品,它体现了当时的越窑极高的制瓷技术,可谓工艺美术中的瑰宝。安史之乱以前,唐朝帝国繁荣昌盛,国民思想开放,绝域入贡,万邦来朝。唐朝将国势伸张到西方,与西域波斯相接,并以吐蕃为附属国为临,直通到中印度。丝绸之路的打开为唐朝输入了大批萨珊波斯王朝的优秀作品。艺术家将西方文化和自南北朝以来的装饰样式巧妙的结合,创新许多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青釉凤首龙柄壶就是文化融合的产物。通过对此作品装饰纹样的赏析,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唐代的灿烂文化。

关键词:萨珊波斯;青瓷;装饰纹样

一、概述

青釉凤首龙柄壶通高41.3cm,口部直径为19.3cm,底部直径为10.2cm,和现在的暖壶大小相似。壶采用塑贴,刻画,印花等技法,纹理整洁饱满。腹部塑贴主体纹样两层,上为6个联珠纹样圆形光环,横向整齐排列。圆内绘有胡人舞蹈纹样,下为宝相花6朵。青釉凤首龙柄壶通体施纹,其中有联珠纹、莲瓣、胡人舞蹈纹、弦纹、龙、凤、卷叶和垂叶纹。各组装饰间以弦纹和联珠纹相隔,其他纹理多为填充和整齐排列。其装饰纹样繁复,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线条粗细有致,节奏感强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十分协调极富装饰美。

二、装饰纹样

被众多装饰纹样修饰的工艺美术作品浸染了唐人的吃、穿、住、行,极大的丰富了唐代人们的文化生活。在隋、唐的陶瓷纹样有扇形棕榈、联珠、葡萄、莲、海石榴花、凤凰、雁、宝相花、卷草、胡人舞蹈纹、团花、龙等。仅在青釉凤首龙柄壶中就出现了许多陶瓷中重要的装饰纹样,其中有联珠纹、卷草纹和垂叶纹、龙凤装饰、宝相花、莲花瓣、胡人舞蹈纹。下面分别对其名称、含义、来历、特点等进行介绍。

联珠纹多以圆形为主,表示太阳,体现了史前文化对太阳神的无限崇拜。联珠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早在5-7实际间沿丝绸之路沿西亚,中亚传入我国。联珠纹多被用来修饰青铜器、织锦、瓷器的边饰,整齐排列,极具特色。隋代,以联珠纹作为主体纹样,存在各种器物之中。而在唐代联珠纹多作为主题纹饰分界线或者面边饰,用管状器在陶范上印制的,圆珠之间虽大小各异,形状略有差别。青釉凤瓷龙柄壶除了颈部、底部外,腹部的胡人舞蹈纹样的边界修饰也运用了联珠纹,联珠纹的运用让整个瓷器变得丰满华丽。

弦纹也同样以分界线的形式在壶的装饰花纹中存在的。青釉凤首龙柄壶的弦纹是由1-3条平行线组成,围着肩、腹、底各旋转一周,由头到底分别是以两条、三条、一条的样式刻画。弦纹作为极简的器物纹样,但让整件瓷器变得虽满而不俗。弦纹有凸纹和凹纹两种,瓶、壶、罐类器物则是以凸弦纹作为主要装饰,青釉凤首龙柄壶也不例外。

卷叶纹是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在唐代十流行。卷叶纹是由忍冬纹发展而来,以波曲状线条的基点,连续的草叶多以二方连续的形式的均匀分布。人们虽然对卷叶纹的称呼一概而论,但其实是有差别的卷叶纹的不同仅现于是否有茎蔓。也可以这样说,卷草纹只见茎蔓,不见叶形,卷叶纹则叶形明显,极似忍冬纹。唐人对花草纹理的考究之深如此可见。

青釉凤首龙柄壶分为了凤首、柄、壶三部分。凤与龙以互动的设计手法巧妙的连接在一起,前肢撑于壶肩,后肢立于形底,腹部于壶腹紧贴,这种连接手法的运用,让青釉凤首龙柄壶拿在手里轻便自由,壶的重量以在腹部被转化掉,这正是唐代匠人设计巧妙之处。

宝相花多见于金银器,敦煌图案,石刻,织锦,陶瓷,刺绣等各方面,宝相花是以牡丹,莲花等自然花卉为主体,由内至外一层层派生变化而来。灵感来源于金银珠宝镶嵌的工艺美和花卉的自然美。在青釉凤首龙柄壶中采用印花和贴花二种方法修饰的宝相花是从唐草装饰纹样变化而来。宝相花纹本来是由各种花纹要素掺杂形成的纹样,在众多纹样中较有特点的是绘成点状颗粒的装饰花纹。

青釉凤首龙柄壶中宝相花纹分为三部分,中心绘有石榴状图案,石榴肚采镶嵌圆珠的形式,增加了图案的主题感,这与联珠纹的圆珠相呼应,下部有莲花形花瓣将其拖住,以圆珠相连,这正是此纹样运用的妙处,可见设计者对此纹样的熟练掌握,以及善于创新的精神,上部弥漫着似云彩一般的卷草纹样,增添些许仙气,尤其在此纹样中心部位采用圆润的圆珠,主体的圆珠披上绿中泛黄的玻璃釉色外衣,闪闪发光,富贵华丽。宝相花被称为吉祥纹样之一。

莲花纹是由印度随佛教传入中国。莲花纹分为两类:一种是像青釉凤首龙柄壶底部采用的独立纹样,另一种是四方连续纹样,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而且应用广泛,大多数瓷器有出现过这种纹样。元至清代,莲花纹衍生为缠枝莲,常常被艺术家将其于其他花卉和动物纹样组合应用,并作为主要纹样来表现,可见古人对其喜爱之深。莲花除了用来象征纯净、寓意吉祥外还被用做佛教装饰,青釉凤首龙柄壶的底部运用莲花纹样,将整作品推入仙境。

胡人舞蹈纹顾名思义,是胡人的胡腾舞传入唐朝的产物。胡腾舞是西域的一种男子独舞,舞者称之为“胡腾儿”,其右手若掐指数数,左手搭在腾上击节,于小圈毯上纵横腾塌,衣带随舞步围绕舞者滚动,独具特色。此纹样在联珠纹的环绕下,在青釉凤首龙柄壶中重复表现,更添奇幻色彩。

青釉凤首龙柄壶的众多装饰纹样,满而不乱,极具节奏感。这件瓷壶是当时位于“诸窑之冠”的越窑烧制,展示了当时青瓷烧制的最高水平。

三、结论

我们既可以通过装饰纹样了解唐朝的文化,也可以学习到古人思想文化的演变过程。唐代在继承南北朝以来纹样的同时还接纳了外域文化,其它们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技术的革新、装饰手法、审美情趣的变更创新出独具特色的装饰纹样。这种既延续古代文化又懂得更新的朝代特征,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梅等.陶瓷[M].电子版丛书,2007.4:28-31

[2]艺术家工作委员会.汉唐陶瓷大全[M]. 电子版丛书,1987.12:40-60

[3]尚刚著.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M].电子版丛书, 2005.08:118-137

[4]徐思明.中国工艺美术史[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0.09:136-140

[5](日)中野徹.隋唐陶瓷的纹样[J].电子版叙述期刊, 2003,4(2):1-6

[6]全锦云.武昌隋唐葬墓出土陶瓷器初析[J].景德镇陶瓷,1894,33(26):38-45

论文作者:苏秀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浅析──青釉凤首龙柄壶论文_苏秀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