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肖瑶

浅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肖瑶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群力院区 15007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神经缺损;运动功能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early standardized rehabilitation o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102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in December October 2015 -2016.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5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eurology,and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arly standardized rehabilitation,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motor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 After treatment,the NIHSS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Fugl-Meyer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the early standardiz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patients to return to the society at an early date.

Cerebral apoplexy;rehabilitation therapy;nerve defect;motor function

缺血性腦卒中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发病数量约占脑卒中患者总发病数量的60%~70%,是指由脑部供血障碍所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致残率、病死率高,多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已成为危害国人生命健康的主要脑血管疾病[1-3]。长期以来,我国临床从未停止研究和探索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在该疾病的早期康复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研究进展[4-5]。本院总结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经验,对现有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完善,为该疾病患者制定了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进行探讨,现将研究内容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疾病诊断结果符合《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提出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6];(2)生命体征平稳;(3)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无异常;(4)患者家属同意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在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本次发病非首次发病;(2)合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3)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试验组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49~73岁,平均(57.93±5.02)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51~74岁,平均(57.80±4.9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开展。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控制血脂、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等。试验组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1)入院确诊病情后,接受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2)入院治疗1周内,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超过24 h,即开始接受规范化的肢体运动康复治疗。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指导或协助患者正确摆放肢体,保持肩关节外展,外旋位,肘关节伸展位,髋关节内收,内旋位,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位,1 h/次,2次/d。(3)早期先进行创伤训练,主要为头颈、躯干、四肢关节的被动运动,之后逐渐过渡到坐位训练,包括坐位保持、平衡杆训练、躯干屈曲训练、旋转训练等,训练强度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确定。循序渐进,过渡到站立训练,指导患者双脚并列,双手交叉,躯干微微前倾,目视前方,将躯体中心转移至双下肢上方,医师双手在患者膝关节施加压力,要求患者缓慢站起,训练25~30 min/次,3次/d。站立训练结束后进行运动控制训练,由于该项训练需要患者负重,因此在训练前检测患者心功能,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4)存在语言功能的障碍,进行发音练习和舌部运动1 h/d。(5)存在吞咽功能训练的患者,每天进行吞咽功能训练,30 min/次,3次/d,于餐前进行。饮食先以流质饮食为主,然后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固体饮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运动功能。

1.4 评价标准

(1)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该量表中共包括11项评价内容(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语言、感觉、忽视症、构音障碍),评分范围为0~45分,>30分为神经功能重度缺损,16~30分为神经功能中度缺损,<16分为神经功能轻度缺损,0分为正常。(2)运动功能:应用简化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该量表中共包括4个评价维度(四肢感觉功能、平衡功能、关节活动功能、上下肢运动功能),总分值为100分,96~99分为在轻度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型资料以率(%)形式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有80%的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继而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不仅会导致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也会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7-10]。早期开展的大量实践研究证实,在发病后2周内开始接受康复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开展的实践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可在发病1周后进行,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11-13]。国内有研究学者提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病情不再进展24~48 h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4-15]。但也有部分研究学者发现,在发病后1周内接受康复治疗获得的远期疗效更可靠[16-18]。关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时间仍存在争议,本院更倾向于发病后1周内。

国内外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规范化治疗方案主要基于神经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理论[19-20]。本院长期观察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发病期与恢复期相比具有明显的远隔功能抑制效应和炎性反应,发病后脑细胞受损,释放的炎性介质会产生神经毒性,对神经重塑产生影响,远隔功能抑制效应可能与患者产生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急性期时消除远隔功能抑制效应和炎性反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由于脑神经功能缺损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因此应为患者制定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以满足患者各项症状康复对治疗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受损脑神经功能恢复,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各大医院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Zirak P,Delgado-Mederos R,Dinia L,et al.Transcranial diffuse optical monitoring of microvascular cerebral hemodynamics after thrombolysis in ischemic stroke[J].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2014,19(1):18 002.

[2]Xu Z S,Lee R J,Chu S S,et al.Evidence of changes in brain tissue stiffness after ischemic stroke derived from ultrasound-based elastography[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3,32(3):485-494.

[3]任彩丽,付娟娟,王红星,等.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3):275-282.

[4]白鸿茹,李冬青,朱辰蕊,等.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冶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5,9(16):2401-2404.

[5]Wang Y,Wu H,Jia Q,et al.Decreased uric acid levels correlate with poor outcome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but not in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4,23(3):469-475.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等.中國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7]薛芬,鲁娟娟,龚冰,等.早期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7):926-929.

[8]商敏,王玉凤,杨凤梅,等.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3(23):6551-6553. [9]杨轶楠,刘洪雁,汤秀英,等.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44):60-61.

[10]项蓉,陈勇,江玉娟,等.规范化综合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8(23):6764-6765.

[11]张艳丽.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2):43-44.

[12] Li Y,Zhu S,Yuan L,et al.Predicting the ischemic infarct volume at the first minute after occlusion in rodent stroke model by laser speckle imaging of cerebral blood flow[J].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2013,18(7):76 024.

[13] Li X,Wang Z,Liu Y,et al.Association of imaging classification of intracranial cerebral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stenosis in ischemic stroke and renalase gene polymorphisms[J].Journal of Molecular Neuroscience,2014,52(4):461-466.

[14]朱霖,田学隆.基于认知再学习疗法的脑卒中康复治疗系统的设计及临床试验[J].中國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5,34(6):757-762.

[15]谢荣,殷春,马璟,等.规范化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5):371-373.

[16]王志军,黄文柱,陆少欢,等.有针对性的单侧空间忽略治疗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8):584-586.

[17]万学文,赵树华,薛钧来,等.早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9):2175-2176.

[18]毛玉瑢,李乐,陈正宏,等.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与下肢三维运动学及动力学相性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5):442-447.

[19]张继荣,吴霜,黄宇,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74-376.

[20]李擎,乔蕾,吴芳玲,等.个体化主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综合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1):1051-1054.

论文作者:肖瑶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浅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肖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