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厂平流沉淀池技术改造与优化运行论文_袁美琪,张洁,蒋产平

浅谈水厂平流沉淀池技术改造与优化运行论文_袁美琪,张洁,蒋产平

杭州高新(滨江)水务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平流沉淀池作为一种传统的沉淀池型,具有操作方便、维护简单、造价低、池深浅、构造简单、便于排泥、能耗低、对原水水量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中、大型水厂中。本文以莱芜市某水厂工升级改造程为例,分析水厂平流沉淀池技术改造与优化运行。

关键词:水厂;平流沉淀池;技术改造;优化运行

一、水厂概况及现状分析

(一)概况

本文以莱芜市某水厂为例,该水厂的水源来于附近的水库,而水库周围有村庄和农田,其设计水量为2.5万m3/d。现阶段,该水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超负荷运行、原设计能力不强、产水量低,无法满足居民实际需求;水库周边村庄生活污水和农田施肥的污染,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堵塞滤池,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行,所以急需改造水厂。

(二)现状

该水厂的构成包括消毒、沉淀池、进水、过滤、反应池等,采用传统地表水处理的工艺,通过分析各处理过程,发现沉淀池有较高的出水浊度,含有残留藻类,流入滤池后堵塞滤料层,缩短滤池工作周期,减少产水量,危害人体健康。而要想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必须要从原水水质特点出发,降低过滤前水中的藻浓度,提高沉淀池出水的水量及水质[1]。水厂原沉淀池采用平流式,共设有2座原平流沉淀池,单池处理水量为1.25万m3/d,单池尺寸H×B×L=3.2m×4.45m×78m,两池并联运行。针对沉淀池进水,主要是在池子一段的二次配水槽,沉淀后经过后端的指形出水槽,并在末端排水渠汇集;采用行车式吸泥机的方式进行排泥;原沉淀池的产水量较低,水力负荷为1.5m3/(m2•h)。水厂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方式,增大了絮体量,但不能完全沉淀絮体,无法达到显著的沉淀效果,究其原因就是絮体中掺有藻类,减少密度,不易沉淀,所以要积极改造平流沉淀池,将其改造为气浮斜管复合池。

二、斜管与气浮沉淀技术

当前使用的除藻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除藻(病毒控制、藻类病原菌、酶处理等)、化学除藻(二氧化氯、助凝剂等)、工程除藻(电场、机械打捞、气浮等)等,其中气浮处理含藻水技术获得广泛的应用,能克服絮体不易沉淀、藻类密度小等难点,去除相应的溶解性有机物,向水中曝气充氧,适用于受污染的水原水处理[2]。虽然气浮法有着显著的除藻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气浮池周边环境差、释放器易堵塞、运行费用高、难处理收集的藻渣等。

沉淀法包括斜管沉淀、斜板沉淀、普通沉淀,其中斜管沉淀具有较大的水力负荷和较高的效率,上向流斜管沉淀池的负荷多保持为5.0~9.0m3/(m2•h)的范围,具有运行和投资费用低、占地面积小、停留时间段等优势,适用于老水厂的改造工程。如果改造平流沉淀池的一部分,使其变为斜管,有利于提高水产沉淀池的产水量、沉淀效率。

沉淀池改为斜管沉淀和气浮复合池,即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分别设置为气浮池和斜管沉淀池。通常在无藻类繁殖、温度低的情况下,絮体较重,可以利用沉淀池加以去除,所以能单独运行斜管沉淀池;絮凝池出水能直接流入气浮池,停用气浮池且开启刮渣吸泥机,将气浮池作为普通沉淀池,以减轻斜管沉淀池的负荷[3]。春、夏季的温度较高,藻类繁殖旺盛,原水藻具有较高的浓度,加上絮体带有嗅味且不易沉淀,斜管沉淀出和气浮池要同时运行,从而增加水力负荷,去除不易沉淀的藻类,提高处理水量和出水水质。

三、平流沉淀池升级及效果分析

(一)设计斜管沉淀池

第一,排泥区。在斜管沉淀池中,排泥量会随表面负荷的增大而不断增加,而原先的吸泥机与排泥要求不相符,这就需要改用穿孔排泥,促进排泥量的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新建V型排泥槽建在原沉淀池的池底,边倾角为45°,长度为4.45m;将穿孔排泥管铺设在V型排泥槽中,管的孔径和管径分别为20mm和100mm,平均孔眼间距为300mm。

第二,配水区。将隔墙设置在斜管与气浮池中间,这样处理水能经过气浮池的底部,然后直接进入斜管沉淀池。由于该段配水区有较长的长度,实施一般的穿孔墙往往不能均匀配水,所以改用穿孔管配水的方式,沿沉淀池长度方向进行布置[4]。同时选用变间距的方式减少孔口间距,使其等同于单位长度上的出水流量,进一步降低造价。该水厂沉淀池的深度不够,加上原有尺寸和结构的限制,配水区设计高度低于1m,但实施穿孔管配水,能基本实现配水均匀性的目的。

第三,斜管区。斜管区选用蜂窝状的斜管,长度为1m,内切圆直径为25mm,安装倾角为60°;将钢筋网铺设在斜管底部,利用10#槽钢作为支撑;钢筋网的连接为焊接方式,槽钢间距与钢筋间距分别为2.7m和0.5m。

(二)设计气浮池

气浮池包括排泥、接触室、溶气释放系统、溶气系统等,在保留原沉淀池排泥方式的基础上,适当改造气浮池,具体表现为:①排泥方式。气浮设备经过改造,经常会以进水的水质为依据加以停用,或者是当作普通的沉淀池。改造原排泥设备,使其变为刮渣吸泥机,即将两刮渣板增加在原吸泥机的水面部分,以此刮去藻渣。在吸泥机运行过程中会吸入池底的沉淀,可利用排泥槽予以排走,并且挡板能刮走漂浮于水面的藻渣,使其汇入排泥槽。

②溶气释放系统。在气浮池前端接触室内均匀布置两排溶气释放器,接触室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为2m和4.45m;为满足产水量要求,接触室的上升流速为30mm/s,而这明显超过规定的设计标准,主要原因就是原平流沉淀池的长宽比过大,停留时间打110s。

③溶气系统。将原沉淀池的前部分改造为气浮池,选择2套GAF型的溶气系统,使其包括空压机、压力溶气罐、机架、回流水泵等,其中空压机的气量达0.4m3/min,最大压力为0.7MPa;压力溶气罐采用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瓷质拉西环填料,承受的溶气压力为0.4MPa。

(三)改造效果

该水厂经过改造后能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出水嗅味、浊度、中色度等与国家饮用水标准相符,出水的水质稳定且产量水有所提高;同时滤波工作周期有所增大,排泥量相对通畅,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延长排泥周期[5]。结合运行效果,该技术具有如下优势:延长滤池反冲洗周期,有效解决滤池堵塞问题;改造沉淀池,使其变为复合池,进而减少藻类絮体,改善滤前水质;改造后产水量有所提高,增大水力负荷,满足供水水量的实际要求。相较于常规的斜管沉淀池,复合池能高效利用气浮的功能,在充氧前提下去除一些溶解性有机物、浊度、色度等;或者是以原水的水质特点为依据,灵活组合运行斜管沉淀池和气浮池,操作简便。

结束语

通过改造平流沉淀池,使其升级为气浮斜管复合池,能够突破微污染地表水和含藻类处理的技术难题,提高处理规模,有效解决滤池工作周期短、给水中原水藻类超标等问题。本设计采用可靠的设计与技术参数,设计简单易行,运行效果好,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建胜,宋桃莉,伊学农.平流沉淀池升级改造技术与应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24(01):189-191.

[2]王学福,齐敦哲,朱寅春,闫东晗.双层平流沉淀池的设计与应用[J].净水技术,2013,32(01):83-86.

[3]王文鑫,刘焕芳,孙志华.新型双层平流沉淀池沉淀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02):140-144+149.

[4]刘国祥,李丰庆.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叠合工艺设计总结[J].给水排水,2017,53(S1):39-40.

[5]朱勇.平流沉淀池水质提升改造与探讨[J].供水技术,2017,11(05):40-41.

论文作者:袁美琪,张洁,蒋产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浅谈水厂平流沉淀池技术改造与优化运行论文_袁美琪,张洁,蒋产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