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有效措施的探讨论文_张辉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有效措施的探讨论文_张辉

吉林省松原市环保局监测站 吉林松原 138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可以预见,在人们达到提高环境质量并且掌握其变化趋势的过程中,环境监测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浓度进行连续或间断的监测,并通过监测结果分析环境质量的过程。在该项工作中,环境监测质量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现就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出以下几点探讨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有效措施

引言

环境监测中的监测数据能直接的体现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对所得到的监测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可以有效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准确性。

一、环境监测异常数据分析

异常数据分为离群数据、不合理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数据。所谓离群数据是指与全部监测数据平均值相差较大、按一定规则或经验判为无效的数据,例如《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第6.5节规定,5次采样分析结果中的任何数据小于最大值的1/4,则为无效数据。不合理数据是指不符合日常监测逻辑的数据,例如环保治理设施进出口污染物浓度倒置。不符合实际的数据是指与长期监测结果形成的共识差距较大的数据,例如环境质量监测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而排污口浓度却较低。如前所述,环境监测数据异常的原因与形成数据的过程有关,也就是由采样误差、运输与存储过程中样品受到污染、分析误差引起,当然也包括其他一些原因。采样误差是由采样不规范、采样位置不符合标准引起。运输与存储过程中样品受到污染主要是由存放样品容器受到污染、样品存放过久而变质、储藏条件不符合要求、样品交叉污染等原因引起。分析误差包括仪器未检定、试剂失效、分析过程受到污染等原因。其他原因如监测工况不符合要求、采样时间不符合规范等。当然,异常数据有些确实反映环境质量的实际变化情况,还有些是由于监测误差和代表性不足所引起,更有一些无法明确数据异常的确切原因。

二、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有效运行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促进了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建设,监测站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等一系列管理体系文件,使监测数据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是一种非常好的管理模式。然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不容易,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执行管理体系文件,不断维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更难,这需要长期的学习、提高和磨合。提高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方法首先要建立与自身实际工作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其次是经常性组织宣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管理体系文件,让每个监测人员都能熟练掌握体系文件的内容,把文件化的准则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可执行度,并在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第三,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还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数据审核

做好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工作,要建立多层次的监测数据审核制度。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每一个动态的监测数据信息详细到每个污染源的位置和排污状况等,以方便在以后的审核工程中,可以迅速的找到同一污染点进行采样进行审核、分析,以方便同一污染点新旧数据的对比分析。一方面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找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的预警污染事故。另一方面,在监测数据的分析中,同一处污染源的采样,不同的分析项目只见互有的关联性亦应该密切注意。

3、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随着全社会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环境监测的业务量也不断加大,大量繁重的工作亟需网络体系的建设,所以,要减少工作量及错误,实现环境监测管理的网络化,做好环境监测数据的公开和共享,充分发挥数据效用。为完善我国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应该按照“统一管理和指导,系统分类规划和设计,法规制度配套完善,合理配置社会监测资源,运行稳定高效”的总体思路进行。

4、重视监测工作的基础环节

环境监测工作程序比较多,是多人员、多仪器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质量控制环节包括布点、采样、运输、保存、空白试验、标准曲线的制定、分析仪器的检定、有效试剂的使用,等等。只有把基础工作做好,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综合分析的提高奠定基础。所用实验室应符合实验室管理要求,保证监测环境对测量的准确性、有效性没有影响,对特殊的监测分析场所和环境要素进行隔离和控制,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监测分析仪器设施工作正常,满足监测项目精度要求,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均处于受控状态,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仪器设备值准确可靠。测量工具及器皿应根据不同的材质和性能,合理使用,并及时进行清洁,妥善对其保存,避免被污染.保证试验用水、试剂的纯度及效能。保证监测方法选择正确,及时更新监测标准。在具体的监测工作中,要使用统一和公认的方法和程序,以国家标准方法为首要方法,对于部分不够具体的程序和方法,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操作性较强的指导书供参照,保证质控实验室和实验室对比的及时有效和准确。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质控标准程序,常见的主要有加标回收分析、平行样分析、方法对照分析、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密码加标样分析、实验室对比分析等几种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分析数据的准确可靠。

结束语

总之,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全过程中,要注意采样流程中的样品及检测器械的质量控制,还要注意实验室的测量控制,将所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分析的准确性,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科学可行的数据支持,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性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妍.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6,06:78-79.

[2]孙开旭.浅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质量的方法与对策[J].低碳世界,2014,19:12-13.

[3]高伟伟.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措施分析[J].民营科技,2015,03:247.

[4]黄东升.提升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质量措施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1:84.

论文作者:张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  ;  ;  ;  ;  ;  ;  ;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有效措施的探讨论文_张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