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与效果观察论文_程鑫 林秋菊 李文慧

程鑫林秋菊李文慧(青岛市肿瘤医院266042)

【摘要】小肠肿瘤是指从十二指肠起到回盲瓣止的小肠肠管所发生的肿瘤。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64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类型以恶性间质瘤、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块、出血、贫血、呕吐、肠梗阻等。术前诊断符合率469%,误诊率531%。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恶性间质瘤、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容易延误诊断,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早期诊断是关键,手术治疗是首选。

【关键词】小肠;恶性肿瘤;诊断治疗;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83-02

小肠肿瘤是指从十二指肠起到回盲瓣止的小肠肠管所发生的肿瘤。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仅占胃肠道肿瘤的5%左右,小肠恶性肿瘤则更为少见。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一般与肿瘤的类型、部位、大小、性质及是否有梗阻、出血和转移有关。小肠肿瘤诊断较困难,易延误诊断及治疗。良性肿瘤常见有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等,部分可恶变。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低,起病隐蔽,症状缺乏特异性,迄今尚无理想的早期诊断方法,误诊漏诊率较高。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本院收治64例患者,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男41例,女23例,男女比为178∶1,平均年龄547(27~75)岁,平均病程677(04~23)个月。

12 发病部位与病理类型。小肠恶性肿瘤多位于小肠的上段如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回肠的恶性肿瘤发生较少,病理类型则以腺癌多见。

表1 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例,%)

2 结果30例(469%)为术前确诊,其余34例(531%)为剖腹探查或因急症手术(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而确诊。42例(656%)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术,16例(250%)进行了姑息性手术,3例(47%)进行了急诊探查术,12例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术后辅以放、化疗及生物学、中西医结合治疗。64例中获得随访者56例,随访期3~72个月。

根治性切除术生存时间31~72(574)个月,姑息性手术生存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46月(系空肠淋巴肉瘤患者,术后行放疗),平均生存时间286个月。

3 讨论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仅占胃肠道肿瘤的5%左右,小肠恶性肿瘤更为少见,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小肠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男性略多于女性,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大多为非特异性,术后5年生存率为15% ~35%。本组64例小肠恶性肿瘤中,腹痛35例(546%),消化道出血11例(172%),肠梗阻15例(234%),贫血23例(359%),腹块17例(266%);术前确诊率为469%,误诊率为531%。与文献报道一致。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首先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不明原因腹痛、消化道出血、伴贫血和腹部包块的患者,在排除胃、结肠、直肠病变的情况下,应考虑小肠肿瘤的可能性,酌情选择内镜、X线、腹部核素扫描、CT及B超等检查。纤维内镜检查是小肠恶性肿瘤的最可靠的诊断方式,普通的纤维胃十二指肠镜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但对屈氏韧带以远的小肠无法探及。本组28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中,有11例术前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结肠镜检查时约有20%~30%的患者肠镜可进入回肠末端,可直接观察到病灶并进行活检。

全消化道钡餐检查也是诊断小肠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且有痛苦小、价格低等优点;十二指肠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十二指肠)、插管小肠钡灌气双对比造影(空肠和回肠)、钡灌肠加压逆行造影、钡剂经肛门注气双对比造影(回肠末端),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多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不失为有效的检查手段。本组有7例患者使用此方法术前得以明确诊断。当内镜和X线检查仍难以发现病变时,腹部核素扫描往往能弥补其不足,采用99Tc标记红细胞行核素扫描,可显示小肠内出血性病灶,本组有1例因此而发现肿瘤,得以早期手术治疗。CT检查可以直接显示肿瘤形成的肠壁增厚和肠腔内、外的肿块,对许多小肠肿瘤的瘤块表现CT有其典型特征,可据此做出诊断。术前行CT、MRI、ERCP、B超均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有否转移,综合使用可提高小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近年来胶囊内镜、小肠镜的应用,使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大大提高。本组中2例患者因反复黑便曾行胃镜、结肠镜、血管造影检查都未能确诊,后经小肠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空肠腺癌,行手术治疗。虽然胶囊内镜和小肠镜检查诊出率较高,但因价格昂贵难于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肿瘤可导致小肠肠腔狭窄,使胶囊内镜在肠腔内停滞,不能排出体外而致肠梗阻;推进式小肠镜有操作难度大、患者难以耐受等制约因素,但胶囊内镜和推进式小肠镜对于小肠疾患仍是一种有价值的诊疗手段。经过各种检查手段仍不能确诊,并有以下情况者应考虑剖腹探查:(1)年龄40岁以上,有腹痛、腹部包块;(2)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经内科规范治疗仍反复出血;(3)伴发肠梗阻、肠穿孔。小肠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腺癌术中、术后辅以化疗,恶性淋巴瘤放疗较敏感。

手术方法按肿瘤的病理性质及所在部位而定,除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有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外,一般行距肿瘤近端10~15cm的肠段,包括所属的系膜整块切除即可。

参考文献[1] 刘哲峰,焦顺昌,杨俊兰,戴广海.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20例临床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03)

论文作者:程鑫 林秋菊 李文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  ;  ;  ;  ;  ;  ;  ;  

64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与效果观察论文_程鑫 林秋菊 李文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