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与舒必利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_刘渝斌

(峨眉山市精神病医院 四川乐山 614213)

【摘要】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和舒必利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符合ICD-10标准诊断为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阿立哌唑组35例和舒必利组35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 评定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88.57%,舒必利组有效率为85.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及体重增加。结论:阿立哌唑、舒必利均能有效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病性症状。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佳。

【关键词】阿立哌唑;舒必利;甲基苯丙胺;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031-02

Clinical controlled study on the effect of Aripiprazole and Sulpiride the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 due to use of methamphetamine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aripiprazole and sulpiride the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use of methamphetamine. Methods 70 patients who met the ICD-10 standard diagnosed with methamphetami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aripiprazole group 35 cases and sulpiride group 35 cases, the us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and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patien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8.57% in the aripiprazole group and 85.71% in the sulpirid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 05), mainly in the EPS and weight gain. Conclusion Aripiprazole and sulpiri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sychotic symptoms of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use of methamphetamine. But the incidence of aripiprazole adverse reactions is low, it is safe.

【Key words】aripiprazole; sulpiride; methamphetamine; mental disorders

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是一种人工合成精神兴奋剂,其导致释放并阻断单胺神经递质的再摄取,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当前我国的甲基苯丙胺的滥用有明显逐年增多的趋势[1],正在逐步取代海洛因、吗啡、大麻等传统毒品,将成为全球范围内滥用的最广泛,危害最大的毒品[2]。

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幻听等感知觉障碍,并有被害妄想等妄想为主的思维内容障碍及以易激惹、抑郁、焦虑为主的情感障碍,此外,尚存在兴奋、冲动行为等,与国内其他报道相一致。[3]症状表现类似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快速有效控制其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十分重要。典型抗精神病药如舒必利等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重要传统药物,但易致锥体外系症状,体重增加及内分泌改变等不良反应。逐渐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替代。本研究以舒必利为对照,评价阿立哌唑对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峨眉山市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tenthedition,ICD-10)诊断标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确切证据推断为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者。存在明确的甲基苯丙胺滥用史,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与甲基苯丙胺滥用密切相关,入院时尿检结果甲基苯丙胺呈阳性。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排除其他精神障碍;②年龄18~36岁;③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60分;④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⑤经患者及监护人书面同意。符合入组排除标准共计70例,使用最小不平衡指数法分为阿立哌唑组及舒必利组,各35例。阿立哌唑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27.2±8.5)岁;舒必利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26.8±8.8)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阿立哌唑组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商品名:博思清,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治疗,起始剂量为10mgqd,根据患者病情逐步加量,最大剂量不超过30mg/d。舒必利组给予舒必利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起始剂量为0.1bid,根据其病情逐步加量,最大剂量不超1.2g/d。如出现严重睡眠障碍时可合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时,可根据具体类型予以苯海索等相应处理,但不进行预防性用药。出现其它药物副作用,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相应处理。不合用其它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及抗抽搐药等。

1.2.2疗效评定标准 在治疗前,治疗后2、4周各进行1次PANSS评定,以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PANSS减分率≥75%临床痊愈,≥50%显著好转,≥25%好转,<25%无效。安全性评价:采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来评定不良反应,与疗效评定同步。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ECG检查。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从表1可见两组在治疗第2周末PANSS总分均显著下降(两组间P>0.05,组内前后比较P<0.05)表明两药2周末已起效。两组在治疗2、4周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与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两药均有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P>0.05

治疗4周后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阿立哌唑组临床痊愈16例(45.71%),显著进步9例(25.71%),好转6例(17.14%)无效4例(11.43%),显效率71.42%,有效率88.57%。舒必利组临床痊愈15例(42.86%),显著进步8例(22.86%),好转7例(20.00%),无效5例(14.29%),显效率65.71%,有效率85.7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不良反应比较

阿立哌唑组和舒必利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57%(10/35)和62.86%(2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各不良反应经处理均缓解,未明显影响治疗。两组TESS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TESS比较

注:与舒必利组比较,*P<0.05

3.讨论

甲基苯丙胺为单胺化合物,以麻黄素为原料,人工合成的中枢神经兴奋性药物,影响多种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其促进神经末梢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并阻止其重吸收,高剂量时还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从而增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传递,此外还证实具有神经毒性,特别是大剂量长期使用后,造成DA及5-HT能神经损害。以上神经生物学改变将表现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4]。对该类精神障碍的治疗目前以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为主。阿立哌唑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它是D1受体和部分D2,5-HT1a受体激动剂,又是5-HT2a受体阻滞剂,与D2、D3受体亲和力较强,对胆碱能受体几无亲和力,被称为DA和5-HT系统稳定剂;它下调亢进的DA活动,改善阳性症状,上调低兴奋的DA神经元,改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5],同时维持正常的DA生理功能,一般不影响运动功能及催乳素水平,少有体重增加,镇静过度及锥体外系反应等作用。

本研究显示,阿立哌唑组和舒必利组在用药的第2周,两组PANSS分值均已明显下降,说明2种药物均已起效。到治疗第4周,两组PANSS分值下降更明显,显示出2种药物随着使用,更显著的抗精神病药理作用逐步发挥。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但多为轻度,经对症处理即缓解。其中阿立哌唑组锥体外系反应和体重增加较少,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均较好。对该类患者入院后早期控制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为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可选药物。该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甲基苯丙胺造成的神经损害是广泛的,该病患者者往往同时存在更广的临床表现,包括抑郁、焦虑及认知改变。同样需要进行医学干预,该次研究相对局限,未对其他临床症状治疗进行探讨。阿立哌唑作用受体广泛,在其他症状的治疗上也有可进一步探讨之处。

【参考文献】

[1]郭崧,杜万君,张大明.苯丙胺类混合物-摇头丸滥用方式及其对精神活动的影响[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0,(2):136-138.

[2]刘铁桥,郝伟,王小平等.苯丙胺类兴奋剂(ATS)娱乐使用情况及其人群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289-292

[3]徐健雄,段炼,王达平等.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21(5):349-351.

[4]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2-484.

[5]StahlSM.Dopaminesystemstabilizers,aripirazole,andthenextgenerationofantisychotics,part1,Goldilocks"actionsatdopaminereceptors[J]J.ClinPsychiatry,2001,62(11):841-841.

论文作者:刘渝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阿立哌唑与舒必利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_刘渝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