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的视角审视教师职业道德_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从新的视角审视教师职业道德_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以新的视角审视教师职业道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道德论文,视角论文,以新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教师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职业道德遇到新的冲击与挑战。以新的视角来思考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对于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师德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待教师职业——敬业献身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教师的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教师把职业当成事业时,他才能超越职业所限,超越个人的得失困扰,让平淡焕发出新的光彩。教师的敬业献身精神表现为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十分关注,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随着科教兴国、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教师的地位在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在增强。广大教师献身人民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很大贡献,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教师楷模,他们用崇高的责任感、坚强的毅力和博大的爱心支撑起中国基础教育的大厦。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才流动逐步市场化,中小学教师也获得重新选择职业及单位的自由和机会。同时,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冲击,有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意识、敬业精神有所下降。在利益驱动下,有的教师对教育教学不负责任,一心谋“第二职业”,提高“副业”收入……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目前,教师在师德和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一是“重义轻利”型:对待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潜心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二是“义利兼顾”型:既有较强的事业心,能教书育人,但又比较重视个人利益;三是“重利轻义”型:关注自身利益,强调自我价值,甚至用等价交换原则对待教育事业。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不能忽视教师的正当利益需求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因为教师也是人,教师也有物质的、精神的需求。但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教师道德的特殊要求。对于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追求自我价值的教师要积极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这是师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师起码做到义利兼顾,循序渐进,进而达到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

二、对待教育对象——全新的爱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广大教师只有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才会获得事业成功的乐趣。

然而,如何爱学生呢?有的教师整天为学生加班加点,没完没了地搞“题海战术”,抢占了学生的所有时间和空间,这是爱学生吗?请读一读某报刊登的两位离家出走的少年写给老师的信:“可敬的老师,请原谅我们不辞而别。我们知道您爱我们爱得很深,可是我们却恨您,您为了我们升学付出了巨大代价,我们了解,但不能谅解。因为您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在您废寝忘食的教育下,我们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星期天,没有了看电视、欣赏音乐的时间,同时也没有了感情,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思想。我们只是您手下操纵的机器人。如果读书和牺牲是分不开的话,那么,我们宁可不读书……”这封信尽管言辞有些夸大,看问题有些简单,但毕竟提出了一个教师如何真正爱学生、如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需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如果教师语言、行为稍不考虑,就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

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有全新的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然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的爱,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的爱,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教育爱。这种爱包括对学生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这种爱要求教师对学生不放纵、不溺爱,严格要求,从严治学。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一味斥责,而是把热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严出于爱,爱寓于严。

三、对待同事他人——合作共处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育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学生又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时时刻刻都接受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因此,教育已不再是单靠学校、单靠教师个人能够完成的。教师实现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够协调多方面的关系,调动千军万马来实现自己对教育的追求。

教育的成功,需要竞争,同时也需要合作。目前,基础教育多方面的改革,尤其是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普遍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气氛。有些教师由于对竞争机制、竞争观念的不正确理解,导致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教育改革的实施。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学会合作共处,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师要做到尊重他人,包括尊重领导、尊重同事、尊重学生、尊重家长。要学会合作共处,非常重要的是,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既要倡导在法律范围内的公平竞争,有利于发挥教师个人的首创精神和提高教育效率的积极性,又要发扬和倡导先人后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教师集体和充满合作友谊的人际关系,为教师个体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良好条件。还要注意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平等沟通,和谐共处,调动各方面的教育积极性。

四、对待知能结构——不断更新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借助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实现教学过程优化与教师知识更新的完美结合,是未来教育的基本特点。

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知识信息传播手段,随着20世纪中叶计算机问世,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计算机信息传递功能应用于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发生深刻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体现为:一是教学手段多样化。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的平面教育将成为历史,多媒体将电视、电话、传真、录音等技术融为一体。二是教学过程个体化。以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作为教学媒体,把面向全班师生问答式交流转变为教师与每个学生的交互式交流,教师按教学需要选择智能化教学软件,按学生要求提供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判断,调整或修改学习内容。

信息时代对教师的知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知识像滚雪球一样地急剧膨胀并加速陈旧的现实,今天的教师可能经常会处于“被学生问倒”或者某些方面根本不如学生的尴尬之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教师是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也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已不能再把简单地、盲目地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能再把主要精力用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教师要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换,主要靠学习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行为和能力,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重视教育科研,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新观念。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是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也应是教师的自觉选择。

五、对待生命健康——身心和谐

21世纪是一个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凸显的时代。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类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探索人生价值、实现道德价值的重要体现。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离不开关注教师的生命和生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美好的教师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美的吸引力、爱的感染力、无言的教育力。因为教师总是在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而且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哪怕知识再渊博,学问再精深,也绝不是称职的教师。教师确立新的健康观,关注自己的生命,创设和谐的生命形态,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和高尚人格的重要内容。

教与学的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教师的关爱和愉悦的情感,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气氛。

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言:“教师走近儿童的心灵的切入点就是进行感情投入,就是教师的爱。有了教师的爱,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人格与学生的人格就开始互动、影响和沟通,在潜移默化之中教师的人格转化成了学生的人格,教师也就完成了人格化教育的任务。”的确,要塑造高尚的人格,要唤醒热爱生活的心灵,要培养健全而健康的心理,首先要求教师是一个身心和谐的个体。

标签:;  

从新的视角审视教师职业道德_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