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封信显示不同的“维诺”裁员_诺基亚论文

三封信显示不同的“维诺”裁员_诺基亚论文

三封信揭密不一样的“微诺式”裁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封信论文,揭密论文,微诺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4年7月末,微软以邮件形式向员工公布“N+2”的裁员补偿方案。该方案一经公布就遭到了原诺基亚员工的强烈不满。8月初,诺基亚北京地区爆发员工集会,抗议微软的裁员补偿方案。此次,微软对原诺基亚员工痛下“杀手”,这种断臂求自保的行为到底为何?与事件密切相关的三封信,将揭秘不一样的“微诺式”裁员。

      第一封信 争做创新型的企业领导

      美国时间2013年9月2日,微软宣布,将以约合7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旗下的大部分手机业务和公司的专利许可证。消息一出,各方揣测层出不穷,有些分析家曾认为,这是对微软与诺基亚双赢的举措。

      史蒂夫·鲍尔默和史蒂芬·埃洛普在收购当日的公开信中也提出:“Today marks a moment of reinvention...Today's agreement will accelerate the momentum of Nokia's devices and services,bringing the world's most innovative smartphones to more people,while continuing to connect the next billion people with Nokia's mobile phone portfolio.”公开信中提到诺基亚曾拥有的辉煌历史,同微软之前良好的合作,还有诺基亚与微软未来美好的发展愿景。

      另外,一些学者和观察家也看到,此次收购将这个曾经占有芬兰90%税收的企业置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况。诺基亚选择“嫁入豪门”,期盼着凤凰涅槃,却让不少人为其命运担忧。

      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接过微软帅印的萨提亚·纳德拉刷新了微软帝国的裁员历史。新继任不久,这位铁腕领导者就点燃了第一把火,强调微软的转型应该以移动为先,以云为先。同时启动涉及1.8万人的大裁员计划。这次裁员中诺基亚前员工占到1.25万人,约波及前期收购获得的近半数原诺基亚员工,而其中近90%诺基亚中国员工会面临此次浩劫。并且,微软规划,其中1.3万人将在今年底前完成,剩下的几千人将在明年6月30日之前完成。

      精简机构是纳德拉决定大量裁员的理由,微软面临着企业的攻坚阶段,这也是为什么董事会选中曾担任云计算执行副总裁的纳德拉掌舵微软的原因。诺基亚手机在高端市场有劲敌苹果IOS系统,中端市场无法与Android抗衡,低端市场更没有中国新兴厂商的优势。认识到诺基亚无法开源,微软决定节流,以预防进一步的经济损失。

      相较于鲍尔默的循序渐进,董事会似乎更欢迎这位印籍首席执行官的“铁腕政策”。收购诺基亚,是史蒂夫·鲍尔默作为微软首席执行官的谢幕曲,在收购日短短半个多月之后,鲍尔默就对微软做了最终道别。之前,Bloomberg曝出,并购诺基亚也是鲍尔默与董事会产生罅隙的导火索,最终引火烧身。微软在研究关于是否收购诺基亚的期间,曾传出两派论,支持派以史蒂夫·鲍尔默为主导,而反对派则以比尔·盖茨为核心。其中,纳德拉也是反对派其中一员大将。微软此次裁员来势汹汹,也并非意料之外的举措。

      公开裁员消息后,近两个月微软股价节节攀升,一度上涨至每股45.44美元交易价,创自2000年股价下跌以来最高值。确定新的战略目标,大手笔的裁员,让股东们对新首席执行官充满着期待。

      而相反,诺基亚这个可以载入手机产业历史的企业,从不缺乏创新理念的工程师和员工,这个创办于1865年的造纸厂如果没有创新的传统,如何能在手机产业留下浓墨重彩。但是,拥有创意理念的员工需要更具远见卓识的领导者。

      诺基亚在2007年决定将重心转移到发展互联网领域,并推出诺基亚OVI商店,其功能远多过当时的Apple Store,但这一创意被搁置的关键原因就是董事会未能看到其潜在的收益,因为眼前利益而牺牲了长远利益。一位诺基亚前员工谈到诺基亚高层满是愤慨:“诺基亚这几年几乎一年一个系统……这几年完全在瞎折腾,折腾了无数系统,放弃了无数系统,好多产品都到了最后阶段,一句Cancel(取消),立刻所有的手机都销毁,这都是钱啊!”

      未能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计划,领导层将会置企业于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封信 亟需健全的沟通反馈机制

      常年戴着黑框眼镜的萨提亚·纳德拉在7月17日给全体员工发送了一封邮件,邮件里写道: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公司缩减的整体劳动力规模约1.8万人。其中,旨在为诺基亚设备和服务部门创造合力和进行战略性配置的相关工作将会占到大约1.25万个工作岗位,被裁人员将包括专业人士和工厂工人。此外,公司还计划减少管理层级,以便加快信息流动和决策进程。邮件结尾处写道:做出这些变革决定是很困难的,但同时也是很有必要的。

      就是这样一封致全体员工的邮件拉开了微软裁员的大幕,这种做法似乎有些不近人情,纳德拉对前任许下的一年内不裁员的口头承诺置若罔闻,企业内部员工人人自危,唯恐裁员的屠刀落在自己身上。微软此次的做法有失偏颇,但却能警醒其他企业。

      近些年,IT界一直震荡不断,传统IT巨头们纷纷拟定裁员计划,为的是企业的顺利转型和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重心的变化让员工的更迭速度加快,不适应新格局要求的员工将面临被辞退的危机。因而,沟通反馈机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在裁员事件中消化负面舆情,这需要贯穿方案制定、执行、善后整个过程。与员工的有效交流和沟通,确保裁员不会带来群体性事件,以免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而沟通的流畅性并非朝夕可得,这依赖于长期的维护。沟通是管理的奠基石,开放的沟通方式不仅可以在危机时刻确保公司政策的顺利执行,更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提升员工的参与度和向心力,让员工需求能够与公司决策相匹配。

      而诺基亚和微软从没有真正地在一起过。一些中国原诺基亚员工表示,他们和微软员工的交集直到裁员令下达以后才开始,工作交接,微软高层接收工作,做思想动员。包括原诺基亚员工在8月初的微软沟通会上只见到了招聘经理,而关系他们离职补偿的人力资源相关同事却没能出席。这次,微软裁员已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双方未能搭载沟通与反馈的桥梁,导致有关企业和员工的负面消息此起彼伏,这种有害无益的事情,对于企业的发展存在严重阻碍。

      第三封信 人性化管理该“退休”了?

      在微软裁员新闻肆虐的时候,一位消费者在网上买了部诺基亚XL4G,并在购买的手机中发现了一封来自原诺基亚员工的手写信,信的结尾写道:“离开,并不代表我们不行!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团队,为属于诺基亚的精神,做最后一次呐喊,不怨也不甘心地走向下一站。”这封信激起了很多70后、80后消费者的同理心,让人唏嘘不已。英雄迟暮,最后的呐喊是挣扎也是妥协。NokiaX是诺基亚的绝唱。

      本该是树倒猢狲散的局面,可在诺基亚这栋摩天大楼将要坍塌时,仍有些员工迟迟不肯离开。太多的诺基亚员工曾把这份工作当作自己的最终选择,他们希望能在诺基亚一直工作到退休。如今,有些人指责诺基亚的过于人文关怀是自己的掘墓人,有些文章称诺基亚的部分员工上班时经营自己的淘宝店,人浮于事。试问,将员工贴上这种定性标签,影响舆论导向的幕后推手究竟有何用意?

      诺基亚的死因绝非是几个开小差的员工的过错。错失改革先机,在IT界,差之毫厘就是失之千里。诺基亚在其巅峰时刻,高层的战略决策未能及时做出转型,丢掉了它曾引以为傲的手机霸主地位,此后再也没能追赶上消费者日益更新的需求,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交织成为压死骆驼的稻草。

      为什么微软裁员消息报道后,那么多的人纷纷指摘诺基亚的人文关怀?确实,诺基亚对员工的体恤在美国、日韩、甚至中国内地都很少有见到。可是,哪种方式才是正确的?现实中,带有群体性质的个人容易被偏激的舆论所引导,而IT界内长期存在的焦虑心情已经影响到从业者的判断能力,落井下石、人云亦云行为危害严重。

      公司对员工的体恤与关怀,说明了公司对员工的尊重。

      显然这个老牌的美国企业没有北欧的人情味。因此,让人不易接受的不止出尔反尔这件事。近几个月,原诺基亚员工的抗议此起彼伏。员工的主要不满集中在紧迫的离职时间,让很多员工没有一个缓冲过程,市场短时间无法消耗这部分劳动力。外企的“40岁魔咒”,硅谷的“年龄歧视”,这些都让接到裁员令的员工倍感压力。其次就是裁员补偿方面,据了解2013年诺基亚平均月工资达25000元,按之前流传的N+6标准计算,这笔赔偿金人均至少15万元,但微软方面坚持补偿方案为N+2,虽然超过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最低执行标准(N+1),但这仍然不能同原诺基亚员工期待的待遇相提并论。

      而在2011年,诺基亚决定转向微软系统时进行了公司重构,并开始转职安置计划,这项计划包括了13个国家约18000位诺基亚员工。而当时相关工作的负责人表示:诺基亚会为将要离职的员工提供从财务到培训的系列帮助,“而不仅仅达到法律上的最低标准。”芬兰式裁员的确充满着人道精神,Tellyo一家芬兰的社交电视新创公司,创始人曾是诺基亚员工,2011年转职安置计划后,诺基亚提供了5万欧元的转职费给两位创始人,并且鼓励支持他们创业。另一位在2011年被遣散的诺基亚员工表示,在诺基亚,人们知道自己有半年的离职期,并且公司会帮助他们找新的工作。

      这次,微软裁员令下达后,一位中国区诺基亚前员工伤感地说:“我们遗憾地发现,有一种人性中最美好的文化,被这个时代给抛弃了,这个文化,叫‘以人为本’。”对人才的尊重恰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不能因为诺基亚的个案,而质疑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这场纳德拉导演、原诺基亚员工倾情参演的闹剧终究要落幕,这幕剧留下的不仅仅是悲哀。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企业具备快速反应和精准定位的能力,近期科技企业要迈向数据化与互联网化的转型之路,大浪淘沙,避免成为弃子的方式只能是勇于且善于创新,根据新形势的变化规划发展前景。

标签:;  ;  ;  ;  

三封信显示不同的“维诺”裁员_诺基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