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金融学学科建设的思考_金融论文

关于现代金融学学科建设的思考_金融论文

关于现代金融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科学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学科建设,不仅是金融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迫切需要。本文拟就与金融科学学科建设有关的几个问题作点粗浅的探讨,意欲投石问路,抛砖引玉。

(一)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金融学界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和参予探讨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一个接一个,引发了金融研究的空前繁荣和可喜局面。但是,从我国目前金融研究的现状来看,对策性研究居于十分突出的主流地位,而作为对策性研究科学依据的基础理论问题却相对较少有人问津,现代金融科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公开发表的研究论著至今仍不多见。与重视研究金融热点问题相比,金融科学本身的学科建设已明显地滞后于新形势的要求,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金融科学无疑应当特别注重与实践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的对策性研究。但也不应当忽视其学科本身的建设。加强金融科学学科建设提高其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见重的角色。现代金融科学在经济科学领域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随着金融科学地位的上升,一方面给金融科学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难逢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科学在我国还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尚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因此,它又面临着自身学科建设的繁重任务。这一任务已历史地落在我国当代经济金融理论工作者的肩上。广大经济金融理论工作者应当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融汇吸收国内外在金融科学学科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的金融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通力合作,努力探索和开拓创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科学理论体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

探讨金融科学的学科建设,首先碰到的是金融科学学科归属上的定位问题。对于此问题,我国学术界目前尚无完全统一的看法。有的人把金融科学等同于货币银行学,并认为它从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现代金融科学是一个总称,它是由包括货币银行学在内的一系列具体学科组成的。现代金融科学既不能与货币银行学划等号,更不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一门与政治经济学并列的独立的经济学科。从学科的归属来讲,它从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应用科学是相对于理论科学或基础科学而言的,把经济科学划分为应用学科和理论学科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这是因为,应用经济学科和理论经济学科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经济学更具有实用功能,而理论经济学则主要具有认识和指导的功能。我们说金融科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原因就在于它有实用功能,带有明显的务实性。与一般的经济学科相比,金融科学中的学科大都更加讲求实用、管理和决策,多侧重于对现实经济问题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能以其研究成果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例如,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学、金融会计学、金融管理学、保险学、金融信托学等。从这些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无不是为应用的目的,它们的应用性表现得十分明确和具体。

这里讲的所谓应用性,并非完全排除理论。金融科学内的大多数学科同样有很强的理论性,其立论的论证往往要涉及到一些比较高深的理论。同其他科学领域一样,金融科学也有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之间的差别,其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也具有一般科学意义上的“共同性”,可以为一切人所应用。例如,金融科学中的关于货币供求与均衡理论、利率理论、证券投资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货币政策工具与传导机制理论等。这些理论的许多基本内容,虽然都是一些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人所发明和发展的,但它们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没有国界和社会属性的,这个特点反映在学科建设上,要求我们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科学学科理论时,应当重视学习和借鉴国外学术界的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包括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学派)。金融科学既带有明显的应用经济学性质,同时又具有理论经济学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金融科学学科建设时,既要把应用性(或可行性)放在很重要的突出位置,同时又要理论和应用兼顾,十分重视探讨有关基础理论问题。

(三)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在我国,对于金融科学学科建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和摸索的阶段,要使之发展和完善起来,就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科学地构建其理论体系。笔者认为,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金融科学的理论体系:(1)对象,即金融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原理,即金融科学的基础理论。它包括一般概念、基本内容、主要流派及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3)应用,即金融实务基本知识。(4)分支,即金融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与主干学科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相近学科间的联系和区别。(5)方法,即金融科学所具有的主要研究方法。(6)趋势,即金融科学理论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在上述各点中,以金融科学的研究对象最为重要。一般来说,研究对象是建立学科理论体系的出发点。理论体系不以研究对象为前提,本身就失去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探讨金融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首先必须弄清楚金融科学的研究对象。在我国目前已出版的众多有关金融知识的辞典或百科全书中,几乎都没有将金融科学作为一个词条单独列解。我国学术界对金融科学概念的诠释尚无定论,笔者认为,所谓金融科学,简言之,就是以货币金融活动及其理论和政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对于金融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究竟如何更准确地表述,还有待于人们作更深入的探讨。此外,关于金融科学基础理论所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一些基本概念的释义、学科体系框架的界定及内部学科的分类等重要问题,目前也都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大凡一门重要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构建,都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探索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金融科学这样一门在经济科学园地里居举足轻重地位的学科来讲尤其如此。

(四)

就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言,总是有与其相适应的特定的研究方法。现代经济科学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它们普遍处于数学化的过程之中。金融科学也不例外。现代金融科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已由过去主要注重质的分析的定性研究,逐渐转向对货币金融活动的量的研究,从而导致数学化、定量化趋势的加强。

金融科学之所以能够进行定量研究,或者说,数学手段之所以能够应用于金融科学领域,也正是由金融科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同任何其他经济活动一样,货币金融活动中也存在大量的数据。在进行金融科学理论研究时,必须收集和掌握这些数据,并运用数学工具对货币金融活动运行中的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资金运用率、价格指数、收益率、利润等重要数据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在量化的基础上得出精确的结论。

金融科学理论研究中的定量分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理论的模型化,即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金融科学中的某一理论的基本内容;二是实证研究的定量化,即运用实际的统计数据来验证金融科学中的某一理论判断的正确与否和适用范围。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金融科学的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不做好数量分析,质的规定性就难以把握,但如果忽视定性研究,单纯注重研究量的变化亦无意义。只有在定性指导下进行定量分析,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面进行定性综合,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更好地揭示货币金融活动运行的规律性。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这话当然也适用于金融科学。金融科学的理论框架要真正实现科学化和系统化,就必须先使其研究方法现代化。而要使金融科学研究方法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现代数学知识武装我们的经济金融工作者的头脑。经济金融工作者只有努力掌握现代数学知识,并使之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才能在推动金融科学的学科建设和繁荣我国的金融科学理论研究中有所作为。

标签:;  ;  ;  

关于现代金融学学科建设的思考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