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认知论文

心理与认知

婴儿脑功能网络的个体差异及其发育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贺永课题组及其合作者揭示了婴儿脑功能连接网络的个体差异及其发育模式,研究论文发表于Cerebral Cortex。该研究以40名胎龄为31.3~41.7孕周(孕期第三阶段,以磁共振扫描时为准)的足月和早产婴儿为研究对象,解析了他们在自然睡眠状态下的静息态脑功能影像数据。正常出生之前的孕期第三阶段是神经环路形成和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脑室区的神经细胞彼此之间通过突触形成、树突分化和轴突生长,产生神经连接,成为神经环路形成与分化的重要来源。因此,采用足月和早产婴儿作为脑发育模型,对于揭示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发育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脑功能网络个体差异的计算框架(图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抑郁症发生机制研究

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课题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张志珺教授和谢春明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发现环状RNA DYM(circDYM)及其通路在抑郁症发生中的机制以及潜在生物学标记的价值。研究论文发表于Molecular Psychiatry。研究发现,抑郁样小鼠,circDYM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抑郁症患者血液中circDYM也是降低的,且circDYM水平越低,早期负性生活事件评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circDYM的发现通过大量的临床样本和数据支撑后有望成为抑郁症客观诊断标记,对新药的研发也有意义。该研究阐述了抑郁症表观遗传学机制,确定了候选生物学标记。

记忆更新训练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工作记忆容量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韩布新研究组的陈天勇副研究员等开展了一项记忆更新的训练研究,重点探讨了记忆更新这一重要执行过程在老年阶段的可塑性,以及记忆更新训练对老年人工作记忆容量等一般性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进展发表于Psychology and Aging。研究发现,经过为期四周的记忆更新训练,老年人的记忆更新效能有了显著提高。研究结果提示,通过短期的实验室记忆更新训练,老年人的记忆更新效能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更新效能的提高虽然没有在工作记忆容量的行为指标上产生影响,但在与工作记忆容量相关的神经指标上已开始展现出积极的作用。

脑内痒觉调控神经元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组,开展导水管周围灰质中速激肽阳性神经元通过下行通路促进“痒觉—抓挠”循环研究,研究论文发表于《神经元》。痒觉是一种可以引起抓挠的不愉快的感觉。痒觉与视觉、听觉等感知觉一样,也是大脑加工处理的产物。痒觉对于动物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痒觉通过诱导抓挠动作去除皮肤上具有潜在危害的异物。研究发现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存在一群表达速激肽的神经元,这群神经元通过下行环路调控脊髓水平痒觉信息处理,促进抓挠行为的产生。痒觉下行调控的细胞以及神经环路机制,为治疗慢性痒的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标签:;  ;  ;  ;  ;  ;  

心理与认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