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育方向突出办学特色推进双文明建设_文明发展论文

坚持育人方向、突出办学特色促进双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明建设论文,办学特色论文,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校建于1960年,原名是西安市三保小,1965年改为西安市碑林区大雁塔小学,1978年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重点学校,1987年市教委批准为雁塔区实验小学,,1990年确定为省第一批办好的一流小学之一,199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八五”教科研重点课题“中央电化教育”实验小学。1993年市教委批准为西安市雁塔区“特色校”试点小学。

我校现有学生2294名(不含学前班),教学班41个(其中弱智儿童启智班一个)。近年来,我们坚持了“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特长育新苗”的办学宗旨,努力建设“文明、勤奋、诚实、活泼”的校风,始终坚持德育到位、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两次评为“全国体育卫生达标优秀学校”和“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集中识字教学改革先进集体”,受到团中央、中央教科所、国家体委、国家教委、省、市、区政府等领导部门的表彰和奖励。九二年以来,又被评为“西安市普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党支部”等,授予《雁塔区一级一类学校》、《西安市文明学校》,《西安市“八五”立功竞赛“明星单位”》的光荣称号,为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一、坚持育人方向,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四个三”的德育体系,发挥三结合的教育合力。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尤其是重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爱”教育。按照党中央要求,重视“两史一情”教育,突出“爱国主义”,不断加强、改进、完善我校德育工作,形成了“四个三”的德育体系。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三个主渠道的教育功能

①少先队组织、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是主渠道之一。

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是由多方面长时间教育影响的结果,我校少先队组织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六一”、“七一”、“国庆”、“教师节”,少先队都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歌颂、纪念、庆祝、表彰活动。某中队围绕转变一名特殊儿童开展了“失群的小雁”、“祖国的蓝天”、“起飞的小雁”、“欢迎你--归队的小雁”系列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特级教师宋育玲组织的“假如我是中队长”获最佳奖和陕西省、西安市“创造杯”杯。我校教师石季如积累并写出七万余字《热爱祖国,放眼世界》系列队会一书,发行全国受到各级教育部门重视。少先队大队部获全国少工委、省团委“红旗大队”奖,大队辅导员被评为西安市辅导员标兵。

班主任工作是班风、校风形成的基础,良好班风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在我校,班主任根据学校“抓双学、创三好”“整班纪、树班风、立校风”要求,结合各班实际提出:“团结、活泼、刻苦、进取”、“静、敬、竞、净”等班风建设目标。为我校“文明、勤奋、诚实、活泼”的校风形成奠定了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创办弱智儿童“启智班”。班主任讲述爱国英雄和雷锋的故事,持续开展“争做党的好孩子”活动,并带领孩子们去大雁塔文物馆搞卫生、参加劳动,开展互帮、互学、互监督制度。使孩子们彻底改变了过去,经常在大雁塔附近向外宾索要钱、物甚至外汇卷等行为。深圳特殊儿童奥运会期间,我校三名学生代表拒收外宾和当地人的馈赠,在全国特奥会上传为佳话。他们受到全校师生的关心、爱护,并为他们送来学习用具、沙包、图书等。目前已有4名弱智儿智商达到指标进入正常班学习,有的已经毕业,3名经领导关心送入工厂劳动。

②各科教学突出思想教育内容,是主渠道之二。

在语文课教学中文道统一,将思想教育渗透其中。数学课的技巧、技术、精密计算是未来科学的奠基石,让孩子懂得四化建设离不了数学。体、音、美、地理、历史、常识也以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启迪孩子们智慧的心灵,闪光的光环去热爱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祖国锦绣河山,并联系实际采用电教手段上好“社会主义好”、“买西红柿的启示”、“郑成功收复台湾”等课,使学生受到切实的爱国主义教育。

③兴趣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又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主渠道之三。

兴趣活动我们将它视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三而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和配合,使儿童少年德、智、体、美、劳能合谐的发展。

2、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合力。

我校开展三结合教育已经十九年了,主要内容是开展“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的“三做”教育活动,形成了我校教育特色的整体化结构。家长学校至93年已办了七届,优化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出现了一年两次教育周期和每年五月份教育高峰期。每年五月我校“三做”评奖,光荣榜在校园和单位公布、让孩子和家长、职工都能看到并受到极大的鼓舞。我们还经常请专家教授给家长讲学,以儿童心理特征、生理特点为主要内容,研究探讨孩子健康成长之路。有效地加强了“家、校、社”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3、建立和形成了三支稳定的校内、外德育工作队伍。

为了使“三结合”教育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先后成立了由学区各单位负责青少年教育的领导干部组成“第一届、第二届三结合教育委员会”,班班都成立了家长参加的“三结合教育小组”或“家长协作组”,每年有计划、有组织地协助学校和班主任作好各项教育活动。保证学校德育大动脉和三个主渠道畅通循环。

队伍建设是主要环节。我校建立了三支德育工作队伍。

一是管理队伍。建立了党支部领导下的党、团、少工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和三结教育委员会。

二是主体队伍。由校长、教育主任、年段主任、大中队辅导员、年级教育组长、班主任、各科教师乃至学校一切工作人员都是德育教师、德育工作者,人人关心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是校外辅导员队伍。建立了由董事会、三结合教育委员会成员、兼普职辅导员、校外法制安全教师,家长学校教师,老红军、老干部、英雄模范,派出所干警,市、区“关心下一代协会”成员等57人参加的校外教育辅导员队伍,常年不定期来校进行教育活动,深受孩子们和青年教师的欢迎和爱戴。

这三支队伍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建立了三个层次的量化管理制度,发挥了三结合教育的反馈、监督、检查、交流作用。

《学生量化管理制》由班主任、各中队进行,每年“六一”后开始,五月份总结表彰,形成周期,循环往复;《教师德育工作量化管理》由教导处进行,每月一次,按量化结果发放少量津贴;《行政人员量化管理》由学校办公室进行。以此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运行。

5、遵循“三论”原理,在德育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四个三”的工作制度。

一是遵循“信息论”原理,使“四个三”成为实施办学宗旨的龙头和核心。1986年我们自上而下讨论提出“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的办学宗旨;1990年在实践中修改为“培养”特长育人才;1992年十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视察我校时提词为:“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特长育新苗”,再次准确地表述了办学宗旨,成为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指导思想。在德育中,围绕国家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不断修改“四个三”的具体内容,使育人渠道自成体系,“子”、“母”接轨,井然有序。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信息畅通,体现现代感。目前“办学宗旨”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合力育苗。

二是遵循“系统论”原理,使“家、校、社”教育形成合力,成为“四个一”德育体系的大动脉“家、校、社”教育互为反馈,常抓常新,形成周期式缧旋上升的教育曲线。不断发展教育效果。

三是遵循“控制论”原理,以学校教育的“三个主渠道”为中心,进一步发挥了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德育领导小组的调控功能和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的组织作用。学校教育工作有章可循,即使在社会变革的年月,按章行事,仍能有效抵制外来干扰,稳定大局,提高办学效益。1989年4-6月,我校未停一节课,无一人上街游行、尾随,还召开了第二届三结合教育委员会议,使校内教育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受到学区单位的赞扬,许多家长在来信中充分肯定了在乱世中学校和老师的认真负责精神和高尚情操。六月四日,我校表彰学生的光荣榜贴在各单位最醒目的地方,许多家长围看着、议论着,与当时社会现象形成鲜明对照。以学校的小教育影响着大社会。

“四个三”的德育体系是我校落实德育到位的重要标志。是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工作制度。

二、突出教育科研,坚持在教改实践中形成“三、三、三”的制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奋发向上的教改队伍。

教师素质的提高、队伍的建设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核心。我校注重在教改实践中提高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取得显著效果。

我校现教职工102人,专任教师89人,其中大专26人,党员25人,团员19人,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47人,50岁以上39人,25岁以下10人,教师岗位合格率100%。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奋发向上的教改队伍。

1、在教改实践中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和锻炼了教改骨干队伍。

我校领导始终注重教育改革,采用“引进”项目;本校“开发”;“外靠”院校专家教授;主动“接受”国家、省、市、区教委、教研室、教科所教改研究项目的方法,形成了教学改革的两大体系。

一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近十四年来,我校教师在专家教授指导下,在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关心支持下,进行了十二项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修改、编写工作。如语文教学的“集中识字”、“注、提教学”、“单元教学”;数学教改的陕西师大教育系孙教授牵头的“结构教学”、内蒙师大王教授牵头的“新数学”、统编“数学教材”;还有思想品德课教材和教参、体育教材、音乐唱游教材、启智班“唱游、律、动、电子琴”熔为一体的教材改革。全校有近二分之一的教师参与了教材改革实验工作。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提高较快。

二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大面积的教法特色改革,受到各方面的肯定。全国优秀、特级教师宋育玲同志十多年来进行的“小语整体教学改革”、“小学作文训练整体教法”尝试等,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受到我国小语专家袁微子先生的称赞,被誉为“语文整体教法的最佳课”。她的“整体教法”经验在全区交流并推广,取得良好效果并已编入新大纲教参中,她还被聘为全国电化教材评审员。我校近1/3教师的总结或论文发表在省、市各类刊物上,形成了一支教改骨干力量。

2、教育科研重在参与,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高层次教学研究人员,引导着我校教改的发展方向。

自1978年开始,我校即参与了中央教科所、国家教委、中央电教馆组织的“集中识字”、“注、提教学”、“电教实验”工作。中央电教馆曾在我校召开了西北地区电教观摩现场会,受到以上领导机关的表彰,评为全国“集中识字先进单位”、“省电教先进集体”。先后承担省、市、区多项教科研实验工作。1987年市教委批准为“雁塔区实验小学”。

1990年,我校承担了列入国家教委实验项目的《西安市“七五”、“八五”目标教学实验》,多次参与目标教学观摩、评优活动、4人获市一等奖,6人获实验成果奖等。

1991年我校被列入国家教委“八五”教科研重点课题--《电化教育促进四科课堂教学优化》实验学校。仅一年多的实验,我校有60余名教师讲电教课1300余节;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取得显著效果,促进了观念、方法、课堂结构、课堂评价及教学媒体研制和组合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从根本上认识到“教学改革的方向--朝着手段现代化发展”的道理和趋势。

群众性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是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提高素质的有效方法。1993年7月暑假前我校领导研究决定“改革备课方法”,使之标准化。让电教实验课题负责人先行一步,拟定“目标教学电化教学标准教案”的教案示范本,要求:各科教师在“个人钻研、分工备课、集体讨论、修改成型。统一规定”的原则下,按“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板书计划、教学媒体、重点、难点、教学后记”的表格进行备课。并指定了各科实验员进行指导。有效的培训了教师,既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指导作用又有效的提高了青年教师素质,受到全体教师的欢迎,提高了群众性教科研的积极性。

开拓新领域,硕果累累。教科研实践中,高层次教师在省、市、区教研室、电教馆、教委直接指导、参与研究的基础上,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学、科普等知识领域方面得到直接学习和实践机会,开阔了视野,运用计算机软件于语文、数学等课堂教学之中,使之与录相、投影等媒体有机结合,优化了课堂教学,一节“计算机软件优化《詹天佑》一课”教学,居全国实验同行领导水平,在中央电教馆一年实验成果展示会上获成果奖,争相订购。仅一年实验,电教教材参赛九节课、七项获省阶段成果奖、二项获省一、二等奖、一项获西北地区二等奖、三项获全国阶段成果奖。

3、重视教科研三支队伍建设。

一是教改项目牵头人队伍建设,多是由校长、主任、负责教研工作的教师担任,他们大多担任全国、省、市、区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及研究员等职务。二是实验教师主体队伍建设。各学科、各年段分布着40余人,形成实验教师梯队,高中低,老中青结合,充分体显了百花其放,百家争鸣,专家指导的教改特色。三是教改管理队伍。主要由各级教委、教研室、电教馆和学校领导等同志参加,按各项研究制度,定期开展教研工作。

在教改实践中我们注意实现了五个同步:即①教学改革和教育改革同步,互相渗透;②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步进行;③教学改革与学校管理改革同步实践互相促进;④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及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同步;⑤教改实验规划与学校整体改革规划同步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

4、坚持“三、三、三”制度,突出中青年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校十多年来,在坚持“三、三、三”教育制度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方法,更新观念,把中、青年教师的素质提高摆在党支部工作的议事日程,常抓常新。

一是坚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三项制度。①党课教育与青年党校教育结合。每年一届《青年党校》,每期10人,中青年比例为2:8。内容上有“党知”、“特色理论”、“反腐倡廉”、“改革开放”、“教育法规”等。每期6-8讲,系统学习以上内容,系统提高法规观念、端正入党动机,消除入党工作中的“论资排队”、“信念危机”,严格标准。增强了“适应”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和自觉性。②重师德规范教育。每年奖评、板报、“七一”表彰等方法宣传表扬教工中为人师表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三育人标兵。③党小组、工会小组建立在年段。坚持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协助党支部作好教工思想工作。

二是坚持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三项制度。①师徒制。十四年来,我校坚持青年教师选师、拜师、出师制度,已有24名青年出师,奖励18名师傅,有的师徒在全区大会受到表彰。1993年11月3日,我校召开全校教工大会,又一次宣布七名徒弟出师,九名青年拜师。有的师傅刚送走了徒弟又接受了新的任务。一青年教师在会上发言说道“七年来,师傅在业务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事业上教育我、鼓励我,她永远是我的好师傅。”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师徒制”的有效实施。②教学改革评优赛讲制。我校除人人开展校内实验课外,还要进行青年教师评优赛讲活动。许多青年上一节课,师徒都要进行十多次研究,从选材、备课、讨论、试讲全组指导。师傅点拨,一人成功,皆大欢喜。③压担子给任务搞实验出成果制度。学校各个科研项目的实验都安排有青年教师参加,并卓有成效地得到各级领导的指导,发挥了“青年人”的优势。

三是坚持系统提高文化素质的三项制度。①在职进修为主的原则。我校每学期都要组织系统的法规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美学等理论讲座,使之信息通、知识清、方法活。从多学科知识提高上下功夫。②系统的文化进修。短线学科如体育等,让个别教师参加院校考试被录取并脱产学习。更多的是在职业大、夜大、电大、成人大学习进修,学校报部分学费,保证上课、考试不误。十几年来已有24人在职进修毕业,一人学习汉语言文学本科。实践证明,文化进修不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绝大多数教师文化、业务同步提高。91年即达到领导班子的1/2,教工中1/4的大专水平的目标。为教育科研增加了后劲。③积极参加新科技培训学习。如计算机师资培训、奥林匹克数学培训等。每次都不惜费用力争超标派人参加,回校后即开展此项教育活动,学生成果累累。1992年春节3名学生在全国计算机大赛中获二、三等奖,奥林匹克赛连续两年西安地区最高分在我校。每年有数十名学生获一、二、三等奖,重点中学免试录取达30多。

教师素质的提高得益于“三、三、三”制,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得益于无私奉献的教师。93年我校被确定为陕西省教师继续教育试点校之一。为“转轨”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随着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传播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更加丰富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主动渗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适应能力,承担风险意识的感应。

目前许多青年教师纷纷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参政议政等民主气氛浓厚。承担国家级及各级教科研任务的能力在同类学校居前列。已经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教科研队伍。是我校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

三、树立“转轨”意识,全国发展“个性教育”,提高人才素质。

开展兴趣活动,发展艺术教育,让人才从这里起步。

兴趣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续,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参加活动,定期受到培养训练,我校组织了校级和年级的兴趣活动。91年8月试办艺术班和东方少儿艺术学校教育,初见成效。并提出当年开办艺术班,再年建成小乐队,三年建成小乐团的目标。

校级兴趣活动聘请校外专家或有专业知识的辅导员担任,有效地提高了兴趣活动的水平,激发了同学的兴趣。少年业余体校配合体育班,狠抓业余训练成绩突出,成果显著;舞蹈队六年来精心创作编制训练,并进行大型舞蹈的排练演出。器乐组辅导员李武华教授独创的《纯律》研究在我校乐队进行实验,使小乐队队员的演奏水平不断提高;我校微机组老师和校外辅导员配合,系统地讲授微机知识,改进训练方法,使学生迅速掌握了各种型号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兴趣活动在育人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使一大批有特长的人才从这里起步成长。我校张宝峰同学在全国《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中获二等奖;黄爽等三名同学获全国《新宇杯》电脑比赛第三名(二等奖),扬南同学获三等奖。获国际金奖的有:①六年级高蓉(女)、一年级王昕同学的《我们热爱和平》在联合国大厅展出。②1990年五年级一班赵爽同学创作的剪纸《植树》在中国、南斯垃夫联合举办的“爱护我们的地球”绘画比赛中名列一等奖之首。③1989年世界儿童航空画比赛中六年级五班刘晨晨的“我来了”获国际大奖。日本的奈良、东京都设了我校少儿书画展厅,每年一期。同时我校武术队员牛睿同学应邀访问日本参加了“建筑中日友谊桥”参观团。我校书画有一百八十四幅在日本展出受到好评、日本琦玉县领导根岸富贵寄来日本少年参观我校学生书画的盛况照片二十多张。此后每年遣唐使团指名来我校现场交流书画。92年7月12名同学的书画获《全国双龙杯》奖。体育训练成果累累。1988年何嵘同学获省跳远女子第一名,破市纪录,被清华大学附中“马约翰”田径班直接录取。并不断刷新成绩,91年刷新北京市少年甲组女子跳远纪录。1991年8月我校韩冬同学又以体育后备人才被清华大学附中“马约翰”田径班录取,现已赴京学习。我校被确定为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被评为省、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91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奖励了一万元的设备和经费。

1992年以来,我校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全国群体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双龙杯》大赛优秀组织奖”,70余名学生书画获《双龙杯》一、二、三等和优秀奖,“优秀组织奖”。

四、确立《整体改革目标》,坚持双文明建设一齐抓的方针。

我校始终重视双文明建设一齐抓的指导方针的落实。1984年、1985年先后两次全面规划学校工作,形成了《三年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设想》、《整体改革规划方案》等,有的目标已在各级领导和学区单位支持下,得到落实,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教师住房条件和教改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坚持《整体改革目标》,坚持双文明建设一齐抓的方针,迎接未来、迎接挑战。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四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劳动者。

①“读好书”活动。1989年6月初正值我国出现严重政治风波之际,我们及时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读好书除六害”活动。《中国教育报》第一版撰文和刊登照片进行表彰。仅一个月的读书活动,全校学生读书15735册,查坏书154册,召开年级班级读书班、队会111次,写读书心得和讲稿共5335篇。党支部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发现社会上“两厅一场”(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滑泳场)严重危害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便及时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不去两厅一场,珍惜幸福时刻”的教育,要求多读书,开展有益活动,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教育的同时完善了德育工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使反腐蚀教育活动深入人心。“读好书”活动坚持每年进行。

②“延安精神”教育。近几年来,我们连续深入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教育,开展了“与老区儿童手拉手”的捐书活动,仅一周时间向延安儿童捐书3400册(合人民币2680元),写慰问信1700多封,并选出两名少先队员代表同老师一起赴陕北黄陵地区学习参观,举行了捐书仪式和教育座谈会,取得良好效果。受到黄陵县文教局的热情接待,同桥山小学小朋友建立了友好关系,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教育紧密结合。追寻徐老的教育足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92年8月,西一延铁路通车的第二天,我校84余名教工赴延学习,参加在延安召开的“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党员和青年同志还走访了几位老将军,决心沿着徐老教育足迹继承和发扬延安革命精神、解放思想、走中国式教育之路,为建设中国式的特色学校而努力。

③开展希望工程活动。92年9月4日,在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师生为周至秦岭工委地区贫困失学的200名学生送去了捐资2000元,文具盒、书包、四季衣服、鞋、帽共3750余件,作为这些失学儿童上学杂费等,受到秦岭工委地区贫困儿童及家长的热情接待。

目前我校已形成年有要求,月有重点的教育系列,如三月抓“双学”活动;五月进行“三做”评选;七月、十一月热爱党、九月热爱祖国;十一月艺术节;十二月法规教育等。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党的方针、政策、国情教育渗透其中。

④开展艺术节。推动学校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全面发展“个性教育”,提高人才素质。

1993年9月,西安市教委召开市艺术教育现场会,宣布我校为第一批“雁塔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为了全面开展艺术教育,我校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教育提高认识;二是开展活动,人人参与。

抓教育提高认识,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更新观念,树立“转轨”意识。在总结了“兴趣活动”十年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1990年开始开展每年一次艺术节。1993年11月11日,雁塔区在我校召开了“雁塔区艺术教育观摩现场会”,我校的70余名小琴手演奏了名曲受到广泛好评。我校学生的近四十块黑板报、百幅书法百幅绘画展,我校小书法家30米的巨幅字“振兴中华”的表演等,使与会的领导、师生特感兴趣。这次艺术教育现场会把我校艺术节活动推向高峰。接着是一周一项评奖的卡拉OK、全校各班的合唱比赛,钢琴手大赛、古筝演奏赛等,2300余名师生人人参加献艺,个个争相展示个性的艺术活动,虽然都是业余、课余进行,但它却吸引了众多小艺术家的兴趣,吸引了众多家长的意向投入和现实投资,更多的专家教授出入校园,活动内容、训练方式,展示效果早已超出小小的校园,把师生带入历史艺术的宝库,带入到现时艺术教育的大社会之中。同时,培养、锻炼、发现了更多的小歌手、小琴手、小书法家、小画家、小指挥家。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体显得更加充分和现实。

2、确立《整体改革目标》,迎接新挑战。

遵循“认同规律”,提出“六个一”的整体改革目标,不断适应和迎接新挑战。1992年7月1日纪念党的生日会上,党支部广泛听取意见后做出决定,提出“军、警、校共建省级文明学校”的目标。鼓舞了全体教工,得到区教育局文明办、区委文明委的关心、指导和支持。

1992年12月,学习十四大文件精神讨论中制定了《我校整体改革规则划》,提出“六个一”的办学目标。这就是:

第一、学校建设庭园化逐步达到一流的目标;

第二、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逐步实现一流的标准;

第三、教育综合质量逐步达到一流的要求;

第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实现一流的水平;

第五、学校管理流程及现代化管理逐步实现一流的程度;

第六、教职工福利待遇逐步向一流水平迈进。

“六个一”具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互为基因,又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其中“两质”是核心。这是狠抓“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是根本的提高--教育素质的提高;

二是学生素质的提高--个性教育的普及。

3、突出双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

我校在搞好文明建设中,坚持了双文明建设一齐抓的方针,突出了教育制度化建设。

一是开展“为人师表”文明个人和文明集体评选制度。把民主生活会建立在教研组,用《师德规范》要求和检查各自行为。经过层层自下而上评选和量化,每年进行一次表扬和奖励。先后评出全国先进个人7名,省、市、区先进30余名,被区委命名为首批文明学校,92年3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文明单位》。

二是开展“八五”立功劳动竞赛活动,突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三育人标兵评奖的活动。1993年我校焦秋芳老师被评为区级“教书育人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宋育玲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和“有贡献的专家”等。全校表彰了十五名三育人标兵,学校被命名为“西安市‘八五’立功劳动竞赛《明星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等的表彰。

三是持续开展“学雷锋活动”,突出“文明市民”教育。1991年以来,文明市民教育已深入人心。校园内公布、办公室悬挂、家属院板面都详细宣传了“文明市民”的《十要十不要》条文。全校教工参加了“市民”教育和“文明市民”知识竞赛。全校98人参赛,80%获满分,十人参加区赛,七人获满分,三人受表彰。区委通报表扬我校这项教育活动情况。有效地树立了公民意识,提高了市民素质。

四是开展“都市意识”教育。为了适应西安市改革开放的形势,我校组织全校教工开展了都市意识教育活动,听取了市委书记程安东的动员讲话,传达了市、区会议精神,参加了“都市意识”知识竞赛活动。全校参赛103人,74%获满分,学校党支部书记做了“树立都市意识,人人为西安古城改革开放做贡献”的动员讲话。召开了由工会主席主持三名青年教师进行的“三讲”知识讲座。由工会干部带队组成五人小组参加区赛,获预赛冠军,决赛第三名,一名队员为区队队员,参加了市“都市意识”知识竞赛活动。这一活动已普及全校,推动了文明建设。

五是加强教育外部条件建设,突出“十星级文明家庭”评奖活动的开展。

首先搞好宣传,家属区刷写“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教育,做文明市民”的大幅标语。修改制定《大雁塔小学“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准、“文明个人”条件》及评选办法。“十星级文明家庭”制度10条35款,文明个人条件5条,评选范围办法9条。坚持每年寒暑假召开全体会议,进行教育自下而上民主评选,91、92年共评选出:

成立了校级、年级、家属院评选领导小组。使原来不太融合的家庭关系合谐了,子女教育有人抓了,同时还设立了“治安办公室和治安员”,使职工上班放心了。由于狠抓了家属院文明建设,关心集体的人越来越多。

六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三风”教育。校园内外文化建设气氛浓郁,常吸引内外游客,受到“校园是花园”的美称。环境建设是学校文明建设程度的标尺,因此,专人绿化,做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校门内喷泉,大钟两旁“准时到校”四个大字,时刻提醒孩子们按时到、不迟到。八面文明镜高悬大厅与花、泉、钟构成了一幅美丽校园的图景,使人心旷神怡。

再深入门厅“文明、勤奋、诚实、活泼”八字校风映入眼帘,两侧是革命家、科学家、英雄人物画像和孩子们的获奖,书法、绘画装扮着教学楼,时刻激励着孩子们天天向上。大操场五块黑板报定期更换。向学生进行法规教育,常规教育,“严勤、求实、创新”、“刻苦、自觉、灵活”六字教风和六字学风时刻规范着师生的行为。校园文化建设做为学校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阵地教育作用。

以上六个方面,已形成制度,使教育内部、外部文明建设形成一体,有章可循、循序渐进、取得成效,是我校重要的办学特色之一。

4、抓住机遇发展校园经济、稳定教师队伍。

根据《整改规划》,我校于92、93两年确定的经济指标和奋斗目标有的已经实现,有的正着手筹建,有的正在选项:

①校办工厂试制新产品已经成功,开始对外销售;

②建立艺教管理体系已经开始;

③各项创收指标93年底突破数十万,90%投入公用经费,9%纳入教师奖;

④筹建“一校两制”的住宿制工程已经开始;

⑤校内设立“开发区”选项工作正在进行;

⑥建设“综合教学楼”工程,已在省、市、区教委关心下,准备立项,94年实施;

⑦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设立了《外购外联工作回扣款专项帐户》制、《学生收费卡》制度,有效地禁止乱收费,依法办学。

目前,我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我们有信心依靠国家、社会的关心支持、坚持办学特色,实施办学宗旨,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附:大雁塔小学一九九三年底前各种荣誉统计表(市级以上)

标签:;  ;  

坚持教育方向突出办学特色推进双文明建设_文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