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总结推广经验扎实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_金融论文

认真总结推广经验扎实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_金融论文

认真总结推广经验扎实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扎实论文,改革创新论文,区域论文,经验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区域金融改革是近年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维度。人民银行与有关省级政府合作,有重点、有目的地推动部分地区进行金融改革试点,我们称之为区域金融改革。这类改革采取“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也为全国层面的整体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些区域金融改革的布局范围广泛,涵盖东部的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工业化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内容丰富,涉及金融对外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人民币业务、粤港澳金融合作、农村金融改革、民间金融和跨境金融合作等。主要包括:

       一是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与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2012年12月以来,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浙江义乌、江苏昆山、新疆霍尔果斯、广西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中心生态城等8个地区陆续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和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试点。

       二是探索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天津、浙江、广州、深圳和重庆等地设立各类交易所,交易标的涵盖股权、金融资产、矿业权、大宗商品、贵金属、碳排放权和文化产权等。

       三是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珠三角地区在CEPA框架下积极引进港澳地区金融机构。福建泉州和厦门等地积极加强与台资金融机构在内保外贷、战略投资、企业赴台上市等方面的合作。

       四是探索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率先开展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目前有15个省(市)的17个试点地区探索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云南、广西等沿边地区还推出了人民币和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挂牌交易。

       五是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黑龙江的两江平原、浙江丽水、福建沙县、广西田东和安徽金寨等地都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人民银行在四川、山东、湖北、重庆、黑龙江、河南、安徽等地率先探索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

       六是改善小微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下创设支小再贷款,在广东、山东两地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促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浙江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也取得新成效。

       七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在各地工作的基础上,2014年确定了63个地(市、县)为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

       此外还有一系列涉及民间金融、科技金融、财富管理、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等各具特色的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探索。

       总的来看,这些区域金融改革试点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做好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衔接,引导地方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推动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改革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国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是对“自下而上”的改革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充分考虑温州地区民间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和民间金融活跃的特征,通过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机制、组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组建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民间资本阳光化、规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更好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是某些领域的改革突破正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预期效果。例如上海自贸区根据账户分离思路探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和投融资汇兑便利,深圳前海试点构建人民币双向流通机制,浙江义乌开展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新疆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云南、广西探索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为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探索多种途径。

       三是以试验区形式为各领域金融改革提供先行先试平台。例如《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明确提出要在大陆批准的“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若干改革试验区内推进相关金融合作。温州市通过组建地方金融管理局,成立金融仲裁院、金融犯罪侦查支队和金融法庭,初步形成地方金融监管组织结构雏形。

       四是充分发挥基层改革的原动力和首创精神。例如,厦门根据当地台资企业集聚、台胞往来频繁、两岸交流便捷等特征,通过加强两岸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创新具有两岸特色的金融合作。

       但在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改革试点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地方将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理解为仅仅是对现有政策法规的突破,希望制造“政策洼地”;有的甚至只为获得“试点地区”的头衔或批文而要求试点;有的地区对改革试点的期望过高,对于实体经济出现的问题简单地寄望于金融改革,希望通过获取更多的金融资源来解决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困难。

       二是个别地方提出的改革试点措施缺乏针对性。个别地方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的政策措施比较综合,内容宽泛,批准以后操作性不强。

       三是部分地区的改革诉求与国家有关金融改革的整体推进、政策重点缺乏协调。比如部分地区在初始改革方案中提出开展利率市场化试点。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属于全局性政策,考虑到资金跨区域的易流动性问题,在某个地区实行利率市场化是比较困难的。再比如由于目前境外融资成本比较低,沿海的发达地区(也不仅仅在这些地区)对境外融资的诉求比较强烈,各个地方在开展试点的时候都提出这种诉求。然而这种诉求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要求不完全一致,人民币跨境流动发展和国内宏观调控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所以,人民银行对于人民币境外融资采取了比较渐进的策略,在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渐进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2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继续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加强对区域金融改革的统筹、引导。

       第一,新申请区域金融改革方案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要与区域经济特点相结合,区域金融改革要立足本地实际,与当地的区位、区域经济的特点相结合。比如广东珠三角金融创新主要是积极推进粤港澳经济金融更紧密合作;福建厦门、泉州金融改革主要是推动对台合作;上海要进行综合性的改革;黑龙江金融改革主要是围绕支持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展开;浙江丽水、广西田东、安徽金寨的农村金融改革,都与当地区域经济有密切关系。二是改革试点对未来全国的金融改革有示范意义,通过区域金融改革试点能够产生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人民币跨境使用、民间金融、农村金融、微型金融的改革试点。

       第二,对于已出台的各地改革试点方案需要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做出一定的成效。一些有推广意义的政策,比如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信贷资产抵押再贷款、个人人民币跨境投资等,人民银行将优先在现有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地区推动先行先试。同时,除了各地自身的实践以外,还需推动区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经验。

       第三,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区域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具体做法。对于试点证明可以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复制和推广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宣介、推广,并形成相应政策建议;对于只适用于部分地区的经验或做法,积极组织交流和相互借鉴;对于改革试验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予以修正,及时吸取经验教训。

标签:;  ;  ;  ;  ;  ;  

认真总结推广经验扎实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