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经营效率的探讨_银行论文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经营效率的探讨_银行论文

对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经营效益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层论文,国有商业银行论文,效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面临的挑战对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经营效益的影响

挑战之一,市场竞争。一是在国内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面临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后,有限的市场将被逐步瓜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并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受传统体制的制约,在管理体制、管理经验、经营手段和金融创新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都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二是资本市场的发育,将银行存款直接转化为企业资本,也将对银行存款市场进一步瓜分,使银行有限的负债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这都将直接影响其竞争能力,经营成本和盈利能力。

挑战之二,客户效益的联动效应。银行是服务部门,其效益的实现要靠被服务的客户来实现。为此,中国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的任何变化最终都会影响到银行效益的变化。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其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行业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对同一部门、同一产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变化都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益产生影响。

挑战之三,市场意识不强。一是按国家现行政策规定我国银行业是分业经营,只能办理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及其衍生业务。二是对金融衍生业务没有很好开发,对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等高收入低成本的业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业务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三是金融创新不够,没有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想客户之所想来开发金融产品和创新金融工具。

挑战之四,社会信用基础恶化。一是尽管金融体制改革这么多年,社会上还是有部分企业和人们把国有银行的钱当成是国家的钱、政府的钱,“欠债有理”、“赖帐有利”的观念没有根除,设法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有的企业千方百计找银行贷款,但从没有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的意识,有的甚至把现行的“债转股”也当成是20世纪最后的晚餐,特别是一些经营效益好的企业也是如此,甚至欠息现象比较严重。二是从现实来看,赖帐者也的确得到了一些好处,如原来的“拨改贷”变为“贷改投”,有计划的减免国有企业贷款本息,有的企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将银行贷款本息作呆坏帐核销。三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地方政府和企业认为银行惜贷,而银行普遍感到难以找到符合条件又讲信用的贷款企业或项目。这些都导致银行有效投放困难,整个社会的资金配置效率降低,银行自身效益也难以提高。

挑战之五,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产生各种金融风险的深层次原因,商业银行及其相关部门具有一定决策权力的工作人员在风险利益的刺激和诱惑下,道德观念发生位移,进而确认风险利益大于风险代价时作出某种风险选择并导致风险的行为,道德风险的危害性极大。俗话说:“事在人为”。道德败坏了,事态就会随着败德的人越走越远,大量事实表明,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在压缩不良资产、清收三项利息、防范经济案件和金融风险、合规合法经营等各个方面均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挑战之六,政策的不确定性因素。一是国家宏观政策对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如西部开发政策需要大量的资金,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贷款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对西部集中,对中东部的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一定的冲击等。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体制的变化,如剥离不良资产,根据谁家孩子谁家抱的设想,不良资产损失用什么资金来弥补,目前尚不明确;还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混业经营等问题,现在也正是讨论的问题。三是国家对商业银行利率、税收及利润分配政策等因素的调整,都将对银行经营效益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如上所述种种挑战,同时也是机遇。一是市场竞争给银行带来危机感和紧迫感。二是中国加入WTO,在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将在2005年前取消,这在时间上给了国内银行迎接挑战的一个缓冲期,在空间上外资银行的竞争也应该主要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城市;并且中国加入WTO后,意味着中国的市场经济就真正到来了,国外银行一些好的经验和金融企业文化我们可以借鉴,无序竞争不应存在,大家都按照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进行运作,国家税负政策也会平等;三是剥离不良资产对整个国有商业银行的社会信誉将大大提高,因为银行资本充足率上升,不良资产率大幅度下降;对基层行的思想包袱也大大减轻。四是西部开发有利于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如此等等,都应该为商业银行基层行提高经营效益带来很好的难得的机遇。

二、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经营效益现状的实证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经营效益现状如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位于中部地区的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系统的基层行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它虽然不能反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经营效益的全貌,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据调查,1999年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在经营效益上整体实现了扭亏为盈,成为湖南省境内第一家盈利的国有商业银行,从所属基层行的情况看,在这几年的改革中,各基层行积极开拓、勇于进取,有的为了保牌子、保饭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发展并不平衡,还有三分之一的基层行处于实际亏损状态,其中在长沙市区以外地市的基层行处中盈利行占63.12%,但其中12.5%的行处是盈利在20万元以下的微利行,亏损行占36.88%;长沙市区的基层行处中,盈利行占91.67%,亏损行占8.33%。而在亏损行中,亏损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行处占全部基层行处的21.43%。

基层行的经营效益除了在客观上受国家利率政策、税收政策和财务政策的影响外,以下主要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来进行分析。

1、从机构网点及业务量看,一些网点达不到规模经营的要求。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机构设置按照行政区划设立到县一级区域,虽说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加大了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撤并了很多县级支行及网点,将网点设置向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倾斜,使其发挥网点的综合效益,但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局限,很多基层行依然存在人员多、网点单产低的现象,达不到规模经营的要求,据调查情况看,到1999年末,在长沙市区以外的综合性网点中,一般性存款在3000万元以下的网点占47.6%,在储蓄所中,储蓄存款在1000万元以下的网点占14.95%;在长沙市区内的综合网点中,一般性存款在1亿元以下的网点占27.27%,在储蓄所中,储蓄存款在3000万元以下的网点占62.12%。

2、从贷款结构及质量看,结构趋向合理,但质量较差。历史上,建设银行以从事基本建设贷款为主,中长期贷款在全部贷款中占有绝对比例,制约了资产的流动性。近几年来,随着建设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运作,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中长期贷款比例在逐渐下降,流动资金贷款的比例在逐渐上升。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各基层行1999年末中长期贷款占43%,而流动资金贷款达到了57%。但从贷款质量看,由于历史原因,贷款存量盘活的难度大,资产质量普遍较差,在长沙市区以外有贷款的基层行处中,不良资产率超过50%的行占33.75%,在长沙市区内有贷款的基层行处中,不良资产率超过50%的行占11%。如果剔除不良资产剥离的因素,则不良资产率超过50%行处分别为51.25%和36.11%。由于不良资产率高,直接影响了贷款利息的实现,贷款利息实收率在50%以下的行处占四分之一。资产质量差已成为制约基层行效益的最主要因素。

3、从存款结构及其成本水平看,存款结构对成本的制约作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费用率。从调查情况看,近几年来,随着规范经营的实施,各行陆续清退了高息存款,负债成本得到了逐步降低,加上国家多次调整存贷款利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利率水平相差越来越小,使存款利息支付率不断降低,因而存款结构不再成为制约银行成本水平的主要因素,相反,由于科技投入加大、固定资产增多、人力费用大幅增加,使营业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各基层行的情况看,长沙市区以外的平均利息支付率为3.02%,长沙市区的平均利息支付率为2.53%;而平均存款费用率长沙市区以外的为1.21%,长沙市区的为0.86%,如果加上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一、二级分行的业务管理费等因素,存款费用率要接近1.8%。

4、从中间业务收入情况看,收入少、占比低、且结构单一、范围狭窄。纵观世界银行业近20年来的发展,中间业务急剧扩张,从单一的办理收付结算扩大为包括担保融资、票据承兑、管理咨询、代收代付、代理发行、代保管及兑付证券、信用证、押汇等广泛内容的业务群体,中间业务收入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在传统的商业银行总收入中,中间业务收入所占的比例不足10%,如今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一般已达到50%左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小。从调查情况看,基层行的中间业务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仅7个行,80%的基层行中间业务年收入不到10万元,而且都是传统的结算手续费收入,其它中间业务收入几乎一片空白。

5、从经营机制上看,激励约束机制并没有完全形成。近几年来,各基层行在激励机制上尽管作了较大的改革,但在收入分配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并未完全从传统的行政事业模式中转变过来,优胜劣汰、奖优罚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多能少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行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三、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经营效益的对策

1、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目标,更新经营观念。一是要树立竞争观念,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在现在十分激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剧,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必须是获取利益,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应有足够的认识,既不能过于悲观、消极失望;也不能无动于衷、盲目乐观,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积极应对,力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是要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改传统的产品为中心变客户为中心,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需要设计金融产品,银行通过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后达到银企双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即“双赢”的目标。三是要树立规范经营的观念,要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运行规则,遵守《商业银行法》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积极稳妥地拓展各项业务,特别是要把握信贷资产的合理投放,确保资产质量的提高,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实现资产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统一。

2、深化内部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营。深化改革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源泉。一是要按照规模经营的原理和“效率、效能、效益”原则加大机构改革和调整的力度,对地处偏远、业务量不大、连年亏损且扭亏无望、没有发展前景的基层网点,要坚决撤并;对业务量不大、但不亏损或有微利、能保证自身生存和对商业银行整体效益的实现有好处的基层网点,要通过降格减员促进其发展;对保留下来的网点,要加大优化力度,推行综合柜员制,提高网点的综合效益,实现集约化经营;对撤消基层行的区域,国有商业银行之间要加强业务合作,既要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配置浪费和低效的问题,又要共同对如铁道、交通、邮电通讯、社会保险等垄断行业及连锁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以提高民族银行业整体的竞争能力。二是深化基层行内设机构改革,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内设机构,强化对客户服务的功能,立足于满足不同客户群体服务的需求,以进一步贴近市场。三是加大人事改革的力度,优化员工队伍建设,对现有员工队伍要打破“铁饭碗”,不养懒人、庸人,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以能力和创效论英雄;对新进行的员工要严格把关,特别是不得搞“近亲繁殖”,并注意把一些院校毕业生多充实基层,让他们在第一线锻炼成长;对在岗的员工要加大培训的力度,以更新知识、拓宽思路,适应业务发展工作需要。四是加大财务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根据效益、业务量、地域级差来优化财务资源的配置,使之真正体现投入产出的原则。

3、铸造企业文化,建立激励机制,吸纳优秀人才。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实际上,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最大的冲击是对我们人才的争夺。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要发展,就必须留住和发现、开发现有人才,吸纳优秀人才。

4、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经营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仅有传统的微笑服务的态度是无法维持的,必须同时拥有现代高科技的手段,才得以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为此,国有商业银行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把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在科技应用上要有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基层行的发展离不开上级行的投入,充分利用新兴的科技成果,提高基层行金融服务的科技含量,既是上级行的责任,也是基层行的任务。在近期看,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既有利于应用,也有利于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费用,如统一前台柜面业务系统,统一作业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开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财工具,继续扩展已有增殖项目的同时,分析市场的变化,把握市场商机,以网络为依托,大力发展各种银行卡业务,同时各基层行要特别注意全行的整体信誉和效益,改善用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从长远看,要逐步建立基于国际互联网的网上银行,在Internet上开设银行,使客户可以不受上网方式和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够享受到银行的服务,不仅可以提升银行形象,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心,显示出银行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并大幅度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

5、调整经营策略,致力金融创新,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具有生命力的根本。银行是企业,要在市场上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在巩固发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在营销思路、经营体制、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等方面致力于金融创新。首先在经营理念上建立起与市场相适应的整体营销体制。基层行要深入研究客户市场,因地制宜搞好市场营销,根据客户价值的不同细分客户,提供差别服务,尤其要将能给银行带来赢利的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作为发展重点,以培育相互依托、互惠互利的优良的基本客户群体,具体来说:一是要发挥国有商业银行优势,继续巩固大型客户群体与国内垄断性强的行业、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的全方位合作,并提升服务层次,稳定现有优良客户;二是抓住发展个人金融服务的机遇,培育稳定个人客户群体,目前我国个人金融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刚刚起步(在德国、商业银行60%以上的收入,美国花旗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70%都来自个人金融服务),近年才制定一些有关个人金融业务的政策,鼓励各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择优提供金融服务,使之成为业务新的增长点;三是密切关注“入世”后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影响,认真分析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加大对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潜在的优良客户。其次在金融工具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形成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必须提高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与资产、负债业务放在同等的地位来对待;二是要设立整体目标,遵循服务性与效益性并重,根据社会需求适时提供新的服务品种,从服务中获取收益。近期要在发挥传统优势、积极巩固并扩大传统的结售汇、代客外汇买卖等国际业务和工程审价咨询、资产评估业务,积极稳妥地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对外信用担保和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努力寻找开展全方位的企业和个人理财服务;远期要与国际接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逐步发展外汇期货业务、货币及利率互换、金融期货与期权和约、远期利率协议等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提高银行潜在的盈利能力,使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成为效益新的增长点。

6、强化财务管理,完善综合经营计划,讲求经济核算。财务管理是银行管理的核心,是涉及全行全员全过程的工作。实现管理出效益,一是要认真编制综合经营计划,确定财务目标,在编制综合经营计划时,必须预测到每一个信贷项目、每一笔资金收支以及每一笔成本、每一项费用开支等等,以求其准确性,并督促其认真实施。二是要根据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特别是对利率加强敏感性分析,适时预测和提出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使其资金最优组合和收益最大化。三是推行管理会计,建立责任中心,将每一笔收入、成本、费用都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既是考核基层网点、部门、员工工作效率的重要依据,也可以在财务规划和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精打细算,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节约费用开支。五是强化无效、低效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购建、新设网点、新业务开办、如此等等,计算盈亏平衡帐,讲究投入产出,积极参与经营决策。

7、注重政策导向,引导基层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的经营效益,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和上级行的正确引导与支持,同时国家的经济建设也离不开各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筹集资金。为此,一是国家要对国有商业银行有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缓冲期内,如设法增加资本金、解决剥离的不良资产损失、利率政策等,以便保护我国的民族银行业,使其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保持不变。二是上级行在制定政策法规时应强化导向作用,实行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用,用逻辑约束取代指令控制,引导和调动基层行拓展业务、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如资源分配、内部资金利率等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三是上下级行要加强联系,及时沟通信息,特别是国家经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社会经济信息等新信息要及时沟通,以便基层行及时了解并利用为业务发展服务。

标签:;  ;  ;  ;  ;  ;  ;  ;  ;  ;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经营效率的探讨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