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_周相友

BIM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_周相友

山东寿光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山东寿光 262700

摘要:BIM技术近两年已经在我国建筑业掀起新的应用热潮。“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重点推进建筑企业管理与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和专项信息技术的应用”,BIM技术与项目管理的有机结合不仅符合政策的导向,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BIM的管理模式是创建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信息的数字化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采用BIM技术可使整个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阶段都能有效地实现建立资源计划、控制资金风险、节省资源、节约成本、降低污染和提高效率。应用BIM技术,能改变传统的项目管理理念,引领建筑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从而大大提高建筑管理的集成化程度。完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规划、勘察设计、工程性能、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及运营管理等,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

关键词:BIM;管理模式;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能够连接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是项目实时的数据共享平台。

管理模式指管理所采用的基本思想和方式,是指一种成型的、能供人们直接参考运用的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来发现和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规范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既定目标。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是指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到建成投产,到生产运行,再到报废淘汰即项目完全失去效益的整个过程时间。

施工企业应用BIM的主要内容:

第一,错漏碰缺检查,最大程度减少返工。利用BIM的三维模型在设计成果未完全固化之前进行错漏碰缺的检查,能够直观的解决建筑物空间关系上的冲突,特别是桥架、消防管道、给排水管道、风管间的空间排布的碰撞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传统的2D图纸,在施工前,桥架、消防管道、给排水管道、风管间,先根据各系统走向、管径、宽度、厚度、支架高度,设计出各系统的剖面排版图,标注各系统的底标高及位置,但在实际施工时,还会出现碰撞、冲突的情况,利用BIM的三维模型就可以轻松的解决了此类问题。检查出各专业设计中存在的错误,并利用专业知识查勘缺失项目,从而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正式施工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避免返工。同时可以通过BIM模型进行空间标高的优化,对装修完成面和管线排布方案进行调整和美化。施工单位利用错漏碰缺优化后的方案,进行施工交底和施工模拟,能够大大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项目参建方的沟通水平。

第二,模拟施工方案,有效协同参建方。在BIM模型三维可视化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度,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能够进行施工进度的模拟。即时将计算机里的模拟施工进展与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有效地将项目参建方进行空间、时间维度上的多维协同,所有参建方都能对工程项目实际进展存在的各种问题详细掌握,对出现部分进行纠偏处理,有效地减少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质量、进度甚至投资等问题,有效地减少返工和整改,节约了资金,加快了施工进度。

第三,三维模型渲染,VR宣传展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参建方在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比较欠缺,三维空间想象力不强,建筑物未完工前,想象和感受不到建筑物的形状和空间效果,通过对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可通过VR技术(虚拟现实)让客户能够代入到实体建筑,进行建筑物的虚拟体验,在建筑物未交付前就可以具备真实感较高的体验,为客户带来直接的视觉冲击,参建方可以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体验和检验工程施工的内容,以便于即时调整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

第四,进行知识管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引入“知识管理”理念,对施工过程中难以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工艺和工法进行数字化的存储,通过轻量化的动画进行展示,可以为施工单位长期积累的知识库带来不断地更新,降低施工项目的学习难度,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

目前运维阶段BIM的应用主要有:

第一,空间管理。空间管理主要应用在设备系统和办公系统。在为各系统进行空间位置信息的编码后,将原来编号或者文字表示的内容变成三维图形位置,能够非常直观的查找设施、设备的位置,提升空间管理的效率。

第二,设施管理。主要包括设施的装修、空间规划和维护操作。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NIST)于2004年进行了一次研究,业主和运营商在持续设施运营和维护方面耗费的成本几乎占总成本的2/3。可降低由于缺乏互操作性而导致的成本损失。

第三,隐蔽工程管理。在建筑设计阶段会有一些隐蔽的设备或者管线信息是施工单位不关注的,这些管线或者设备可能被隐蔽在封闭的吊顶上方,或者不太被关注的某个角落里,只有设计师和少数物业管理人员知道。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物业管理人员更换频繁,这些隐蔽的信息便成了安全隐患,有时因为缺乏关注甚至直接导致酿成悲剧。通过BIM模型可以将隐蔽的管线或者设备的信息进行可视化的共享,内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共享的信息,查看随时可能发生的调整,并及时更新这些信息,从而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最大概率的降低安全风险。

第四,应急管理。基于BIM技术的管理不会有任何盲区。公共建筑、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等作为人流聚集区域,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非常重要。通过BIM技术的运维管理对突发事件管理包括:预防、警报和处置。可以迅速定位设施设备的位置,避免了在浩如烟海的图纸中寻找信息,对突发事件进行迅速处置,安全有序的疏导人流,避免酿成灾难性事故。

BIM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BIM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缺乏复合型的BIM人才。BIM从业者不仅应熟练掌握BIM的理念和实际操作的工具,还必须具备工程专业背景和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不仅要掌握核心的多种BIM软件,还要能够结合企业和项目的实际需求制订BIM应用方案和技术标准。总的来说要做好BIM,需要复合型BIM人才,然而在当下我国的建筑业企业中是相当匮乏的,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BIM软件的不具备工程专业背景和工程项目实践经验,有工程专业背景和工程项目实践经验的不会应用BIM软件,今后要加强对具备工程专业背景和工程项目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进行BIM软件应用的培训,使其掌握多种核心的BIM软件。

第二,在BIM应用模式及深度不够。目前大多数项目的BIM应用是专项应用多,集成应用少,而BIM所具备集成化、协同化特点在专项应用中很难发挥出优势。此外BIM与项目管理系统结合的应用较少,也不利于发挥BIM的最大价值。一个完善的BIM系统能够连接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为建设项目参与方提供一个集成管理、协同工作、科学决策的环境。

第三,BIM应用软件相对匮乏。市场上的BIM建模软件有很多种类型,但大多用于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建模,在性能分析、施工管理、协同建造、进度分析、成本管控等方面的应用软件相对匮乏。大多数BIM软件仅仅能够满足单项应用,集成化程度高的BIM应用往往不能满足,与项目管理系统进行集成管理应用的软件更是匮乏。

参考文献

[1]BIM工程师专业技能培训教材《BIM应用与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周相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  ;  ;  ;  ;  ;  ;  ;  

BIM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_周相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