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属性对内隐社会知觉的影响_社会知觉论文

激励属性对内隐社会知觉的影响_社会知觉论文

刺激属性对内隐社会知觉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觉论文,属性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的提出

内隐社会认知(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 )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1-2]。所谓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缺乏意识监控或在意识状态不明确的条件下认知主体对社会刺激的组织和解释过程;在这种过程中虽然主体自身不能报告或内省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过程,但这些心理过程潜在地对主体的判断和行为产生着影响[3-5]。 内隐社会知觉(implicit social perception)是内隐社会认知的初级阶段。我们知道,知觉是对刺激整体属性的一种反映,社会知觉则应该是对社会刺激的整体属性的一种反映。所谓社会刺激属性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刺激对认知者所具有的生物学意义(如可以充饥,威胁安全等)、社会意义(如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人尊敬等)以及情感意义(如喜欢和憎恨等)。由于社会知觉阶段是社会信息进入社会认知加工系统的门户,这个阶段基于知觉和注意的选择作用,那些对认知者有意义的社会信息将获得进一步的加工。即使在无意识条件下知觉和注意的这种选择作用仍然控制着认知者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2.6]。 这种控制过程如何运作也正是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知觉辨认(perceptualidentification)是测量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的常用方法之一[4.7]。 我们认为速示条件下的知觉辨认也可能会反映出内隐社会知觉的一些特点来;因此,本实验试图通过对社会刺激属性的操作来探讨在速示条件下内隐社会知觉的一些特性和规律;通过对认知主体“自我卷入”程度的操作来探讨不同刺激属性对内隐社会知觉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希望能够对内隐社会知觉的测量方法有所发展。

2方法

2.1 实验设计:2×2×3×2混合设计。其中被试性别(男、女),指导语类型(描述自己、判断词性)为组间设计:词性(积极、消极、中性),词频(高频中性词、低频中性词)为组内设计。

2.2 实验材料:64个双字词。 其中从《形容词典》(倪文杰编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中选取积极类和消极类形容词各20个,每类词分别涉及心情、行为、态度、能力四个方面、每方面包括5 个同性词;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选取中性高频词(词频为.1876—.0581)和中性低频词(词频均为.0008)各12个。见附录。

2.3 被试:华东师范大学的40名大学生参加实验。其中男、 女各20名。实验结束后,每人获得一件纪念品。

2.4 实验仪器:IBM系列兼容机486DX/60一台,用BASIC语言自编的实验程序一套。

2.5 实验程序:(1)将4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并呈现不同的指导语:其中一组告诉被试“下面将呈现一系列双字词,请您判断哪些形容词适合描述您自己?”;另一组告诉被试“下面将呈现一系列双字词,请您判断它们的词性。”(2)连续逐个呈现32个双字词, 其中积极类和消极类各10个,中性词高、低频各6个。每个词呈现 3秒,间隔2秒:每次呈现前有蜂鸣声提醒被试。(3)采用分心技术。 给被试连续逐道呈现10道算术运算题,每道题呈现3秒钟,要求被试尽快写出答案。(4)回忆测验。要求被试将仍然保留在头脑中的词回忆出来, 时间为10分钟。该程序被用来“过滤”意识对内隐测验的影响。(5 )速示辨认测验。给被试随机逐个速示呈现64个双字词,其中上述各类词呈现与未呈现过的各32个。要求被试进行识别,并大声报告出来;每个词间隔2秒。(6)分别统计被试对各类词的回忆率和速示辩认率。

3 结果及分析

3.1 影响语词回忆率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我们以不同的加工任务(用不同的指示语来控制),不同的词性(包括积极词、消极词、高频词和低频词)以及词的笔划数为自变量,以回忆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表1 影响回忆率因素的回归方程及其显著性验验

回归显著的变量

BSE B Beta T Sigt

词性.027878 .014754 1.64303 .1890

.0611

任务要求.061719 .032156 .166897 1.919

0.572

常数项 .108820 .060721 1.792

0.755

回归不显著的变量 笔划数 T=-1.309 P=-.1928

对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

DF

Sum of squares Mean Square

回归

2

.24003.12001

残差 125 4.13605.03309

F=3.62709P=.0294

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词性和任务要求对回忆率的回归影响显著,笔划数对回忆率的回归影响不显著。经方差分析,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说明刺激的特性和刺激的自我关联性对外显加工过程有显著的影响。

3.2 影响知觉辨认率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我们以对被试的不同任务要求、不同的词性、笔划数以及新旧词(是否呈现过)为自变量,以辨认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从表2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词性和新旧词的变量对辨认率的回归影响显著,而任务要求和笔划数不显著;经方差分析,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说明刺激的特性和刺激的启动效果对知觉的内隐加工过程有显著的影响。

3.3 加工任务、性别因素对回忆率和速示辨认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表2 影响辨认率因素的回归方程及其显著性检验

回归显著的变量

BSE B Beta T Sigt

词性

-.048191 .015525 -.256615 -3.140 .0024

新旧词 .115625 .033837

.282502 3.147 .0009

常数项 .617023 .042341

14.573 .0000

回归不显著的变量任务要求T=.000 P=1.000 笔划数T=-1.565 P=.1202

对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

DF

Sum of squares Mean Square

回归

2

.78081.39041

残差 125 4.57974.03664

F=3.62709P=.0001

表3 不同指示语条件下不同被试的回忆率

指示语性词性

类型 别

积极消极

高频 低频

描述 男 平均数

0.37

0.340.53 0.03

标准差

0.21

0.200.22 0.07

自己 女 平均数

0.43

0.380.50 0.13

标准差

0.14

0.150.18 0.13

判断 男 平均数

0.25

0.190.32 0.07

标准差

0.17

0.140.17 0.09

词性 女 平均数

0.27

0.260.28 0.07

标准差

0.13

0.150.21 0.09

经方差分析表明,任务要求的主效应显著,F(1,36)=10.79,P<.01;性别因素的主效应不显著,F(1,36)=1.29,P>0.5;任务和性别交互作用不显著,F(1,36)=0.001,P>0.5; 词的情感属性的主效应不显著,F(1,36)=1.14,P>.05:词的情感属性和任务要求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6)=0.01,P>.05;词频的主效应显著,F(1,36 )=98.97,P<.001;词频和任务要求的交互作用显著,F(1,36)=8.91,P<.01。

表4不同指示语条件下不同被试的速示辨认率

指示语

性词性

类型 积极 消极高频

别 呈现 未呈现 呈现 未呈现 呈现 未呈现

描述 男 平均数 0.70 0.620.64 0.470.83 0.50

标准差 0.28 0.340.24 0.320.14 0.21

自己 女 平均数 0.67 0.630.59 0.560.72 0.58

标准差 0.36 0.360.36 0.290.29 0.34

判断 男 平均数 0.73 0.580.50 0.440.62 0.40

标准差 0.23 0.240.24 0.300.28 0.25

词性 女 平均数 0.74 0.590.60 0.510.77 0.53

标准差 0.27 0.250.27 0.300.33 0.29

指示语

性词性

类型

低频

别 呈现 未呈现

描述 男 平均数 0.52 0.40

标准差 0.35 0.33

自己 女 平均数 0.63 0.30

标准差 0.36 0.33

判断 男 平均数 0.48 0.27

标准差 0.33 0.23

词性 女 平均数 0.52 0.35

标准差 0.28 0.35

我们将被试对各类词的回忆率作为协变量,经协方差分析表明,被试的回忆率对速示辨认率的回归影响不显著,F(1,36)=0.43,P>.05;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36)=0.9,P>.05; 任务要求的主效应不显著,F(1,36)=0.8,P>.05;词的情感属性主效应显著,F(1,36)=33.41,P<.001; 词的情感属性与性别和任务要求的交互作用分别均不显著;新旧词(呈现与未呈现)的主效应显著,F(1,36)=13.97,P<.001;新旧词与其它因素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词频的主效应显著,F(1,36)=24.51,P<.001;词频与其它因素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4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人在进行自我判断时往往对自我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而这种倾向又不被个体自身所意识到,是一种内隐的自尊现象[2.9]。这种自尊现象还表现为一种“拥有效应”, 即当知觉者把刺激和自己联系起来时,换句话说,把刺激纳入自我统一体时(不论是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认知主体对它的知觉就会不同于其它与己无关的刺激,而对它作出更为积极肯定的评价。这种现象许多研究者已通过以“自己姓名中的字母”,“自我关联的汉字”等为材料实验对它进行了验证[8-9]。 这些研究反映了自尊现象中“拥有效应”积极肯定的作用,但如果刺激是负性的情况下,“拥有效应”会对知觉仍然产生积极作用呢,还是消极作用,它并没有做出回答。从本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论在外显测验还是在内隐测验中词频差异都表现出了显著的作用;新旧词之间的显著差异表明在内隐测验中最近经验对社会知觉识别具有明显的易化作用;词的情感属性对自由回忆率没有影响,而对辨认率有影响说明在社会知觉阶段“知觉防御作用”对社会信息属性的检索具有重要作用;任务要求对自由回忆率有影响而对辨认率没有影响,说明在速示条件下的内隐测验中刺激的“自我关联性”对被试的社会知觉没有影响;被试的性别因素在两个测验中都没有表现出显著作用,说明性别的影响在社会知觉中是有限的。尽管本实验在设计之初考虑到内隐测验中意识的“污染”性,而将自由回忆测验作为内隐测验之前的“意识过滤”程序,但实验结果表明被试的自由回忆率对速示辨认率的回归影响不显著,即在本实验条件下速示辨认测验并没有受到意识的“污染”,将速示辨认作为内隐测验的方法是比较“纯净的”。

标签:;  

激励属性对内隐社会知觉的影响_社会知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