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龄化”社会评价指标的探讨_老龄化社会论文

“健康老龄化”社会评价指标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指标论文,社会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在生育率下降、死亡率降低和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几大力量的作用下,开始大规模和快速走向老龄化。这一点,学术界早有关注和研究,但对如何实现健康的老龄化,进一步实现健康的老龄社会,以及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评价健康老龄化和健康老龄社会,是人们正在探寻的目标和研究的课题。作者基于对健康老龄化科学含义的理解,尝试性地建立了一套“健康老龄化”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近年中国及广州市所作的有关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了初步测算。

1.对“健康老龄化”的理解

从字面理解“老龄化”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人随年龄的增加,其生理、心理等方面随之发生的变化,这是指个体的老龄化;二是指一个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日益提高,按国际通用标准,当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是指人口群体的老龄化。

健康是人们常用的词语,一般是指人的身体或心理的良好状况(condition ofthe boby or the mind)。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6年的章程中给健康所下的经典式定义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况。现代韦氏大辞典把健康的解释进一步引申到社会和文化方面,即社会和文化的健全和充满活力。因此,“健康老龄化”的科学涵义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进入老龄阶段的老年人自身能维持良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功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和较高的生活质量,身体功能障碍只在生命最后阶段很短暂的时间里发生,老年人以“无疾而终”为目标。(2)在老年群体中,健康、幸福、长寿的老年人占总体大多数,且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在中国,老年人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3)进入老龄化的社会能够克服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包括老年人)的健康、富足、幸福的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和保证。

2.“健康老龄化”社会评价指标的建立

基于对“健康老龄化”的上述理解,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一个以老年人为中心,向家庭、社区、社会拓展的“健康老龄化”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健康老龄化”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的是为了测评不同区域“健康老龄化”实现的程度和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比较,因此它必须具备描述功能、解释功能和评价功能。为此本指标体系构建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

2.1.1 科学性。指标体系的构建要能科学地反映“健康老龄化”的实现目标,方法上应符合统计科学,符合定量和系统分析要求,符合客观实际。使用的数据以国家的统计资料和客观抽样调查数据为准。

2.1.2 可行性。各指标内容尽量做到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尽量采用通用和综合信息力强且比较容易获得的指标。

2.1.3 可比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既能满足地区横向比较的要求,又能满足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纵向比较的需要。

2.1.4 完备性。由于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复杂而宠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的内容除了与老年人有关的众多方面外,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指标构建时围绕老龄化问题扩大到较大的覆盖面。涉及的指标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既有个人身体、生活质量方面的,也有社区服务、社会发展方面的。

2.2 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及操作指标的选取

该指标体系由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为老年人自身健康指标;第二层为老年人家庭与物质生活指标;第三层为老年人所在社区指标;第四层为“老龄化”社会指标。

在选取具体的操作指标时,除了考虑上述原则外,还作了如下思考。

2.2.1 老年人自身健康指标的选取。按照人类健康的定义,首先把健康指标划分为生理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老年人生理健康又从患病状况(一般指慢性病)、生活自理水平和老年人健康自我感觉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测度,相应在选取了三个指标(见表1)。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的设立,参考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许淑莲教授所著《从心理角度看健康老龄化》和郭平、张一华合著的《北京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中设立的相应指标,确定了心理健康评价的四个方面指标,其中“认知效能”用记忆能力来判断;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用与他人相处状况、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状况和孤独感三个指标来评价;个人调控能力用睡眠和食欲这两个最能综合反映心理和情绪的指标来测度;生活满意度用幸福感或对生活的信心状况指标来反映。

2.2.2 老年人家庭与物质生活指标的选取。中国具有注重家庭团结、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养老方式长期以家庭养老为主。随着老年人年岁的增高,其活动范围不断缩小。他们更多地希望从家庭获得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因此这部分是反映“健康老龄化”实现状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此选取了反映老年人婚姻状况(有偶率)、子女对老人的孝敬程度、家庭和睦状况和老年人对家庭生活满意程度四个指标。物质生活方面选取了综合反映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生活总支出金额),以及老年人对住房、收支、经济状况自我判断的主观指标。

2.2.3 老年人所在社区指标的选取。社区是指聚集在某一区域中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互相关联的社会实体。在中国城市一般以街道或居委会作为基本单位,农村以乡村为基本单位。它是社会性机构与设施的基本落实处,也是社会化服务的基本点。由于老年人活动的范围一般以住家附近为主,而且因为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对社区环境及社区服务的要求和依赖性比其他年龄层的人群要高,所以社区环境条件和服务状况对反映“健康老龄化”有特别的含义。该层采用了三个综合性指标,其中社区环境质量是对老年人居住地附近拥有粮店、菜市、副食店、百货店、医院、邮局、银行、公共汽车站等生活服务设施和图书馆、影剧院、公园、老人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设施状况的综合评价;老年人对社会化生活服务的满意度是指希望得到服务的老年人获得服务满足状况的评价;老年人对所在社区的满意度是老年人对所在社区各方面情况的综合判断。

2.2.4 “老龄化”社会指标的选取。这是指进入老龄化社会各方面的指标。本指标层选用了综合反映全民健康素质及社会医疗卫生水平状况的平均预期寿命指标、综合反映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恩格尔系数、综合反映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人口老化指数(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65岁及以上人口/0~4岁人口反映的老化指数比60岁以上人口/0~14岁人口反映的老化指数更为适宜,故此选用了前者)和最能综合反映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经典指标之一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由于大多数老年人经常处于社会的贫困阶层,为了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指标系中还特别选用了反映人均实际收入水平的基尼系数。此外,还选用了全面反映中国老年人各项政策与措施实施状况的老年人主观感受指标。

2.3 分析与测算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指标体系的综合分析常用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笔者也采用此方法进行分析测算。首先根据各层指标在总体系中的作用大小,确定该层指标的权重值,各层的指标也用同样的办法确定具体的权重值;然后对各指标的数值进行无量纲处理,或者根据各指标的取值状况进行赋值处理,再结合权重进行指数计算,求出各指标的指数,得出各层指标的总指数,最后得到反映总体水平的综合指数。其中各指数限于[0,1]值域内,指数越大表示健康老龄化实现水平越高,指数越小表示实现水平越低。

关于权重的确定,常用的方法有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评估法,笔者参考物质生活质量指数(ThePhysicalQuality of Life Index)和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 Index),以及冯立天、戴星翼主编的《中国人口生活质量再研究》书中对指标权重的处理办法,分析测算时采用了等权重的方法。

在进行指数计算时,根据指标取值情况分别赋值。对于正效应指标,如果指标取值分好和差二层则分别赋值1和0;如果指标取值分好、一般(或说不清)、差三层,则分别赋值1、0.5和0;如果指标取值为好、比较好、一般(或说不清)、较差、差五层则分别赋值1、0.75、0.5、0.25、0。然后进行和积计算得到该项指标指数。计算公式是:

y=Σk[,i]x[,i] i=1,…,n或中k[,i]代表该指标各层所赋值,x[,i]代表该指标各层数值,n为该指标取值层数。对于负效应指标如患病率、孤独感则取1-负效应指标数值为该指标指数。

恩格尔系数(Engel coefficient)、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Jini coefficient)、社会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口老化指数和人均GDP几个指标指数的计算,是以国标统一标准为基准进行的。其中,平均预期寿命以中国1990年考察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后确定的小康目标值70岁为标准。人均GDP换算成国际上通用的购买力平价美元(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简称ppp$),并参照全世界1992年人均GDP为5410ppp$和目前世界上老龄化国家不低于5000ppp$的基本水平,将本指标的目标值确定为5000ppp$。此外,对恩格尔系数、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人口老化指数三个指标,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函数。

恩格尔系数以小康生活标准最小值40%和温饱生活标准最大值60%为两个限定值,它的指数计算函数为:

式中x为恩格尔系数,y为该指标指数。

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国际标准是当其取值0.3~0.4时较为合理,指数计算函数定为:

式中x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y为该指标指数。

人口老化指数以人口年龄结构以成年型的国际标准15%~30%为基准,指数计算函数为:

式中x为人口老化指数,y为该指标指数。

3.中国城市和广州市实现健康老龄化水平的初步测算

3.1 数据来源

作者对中国城市实现“健康老龄化”水平的测算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是《1992年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数据汇编》中的城市部分和各种统计年鉴中的有关数据,并以《1988年中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为补充;广州市的数据来源于广州市内1988年、1989年、1994年各年内所作的各种有关老年人的调查资料和《广州市统计年鉴》中的有关数据。

3.2 测算结果(见表1)

3.3 测算结果分析

资料来源:全国城市的数据除注明外,均来源于《1992年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数据汇编》。

注:全国城市:①据国家卫生部对中国城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统计数据计算;②据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数据计算;③据参考文献4数据计算;④据1991年1月数据计算;⑤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数据计算;⑥据《中国统计年鉴》1991年全国城市居民数据计算;⑦据1994年全国1.07%人口抽样城市数据计算;⑧据《中国统计年鉴》1993、1994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实际收入计算。

广州市:①据1984~1986年对127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调查数据计算;②据广州市近年对500户家庭中452名离退休人员调查数据计算;③据1989年广州市520位老人调查数据计算;④据1994年广东省社科院与香港、加拿大对老年人调查数据计算;⑤据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对广州部分60岁以上老年人调查数据计算;⑥据参考文献7数据计算;⑦据1988~1989年广州市26547位60岁以上老人调查的与家人相处情况数据计算;⑧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⑨据《广州市统计年鉴》1994年数据计算;⑩据《广州市统计年鉴》1996年中所列1990年数据计算。

从测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城市老年人普遍感觉是比较幸福美满的,反映心理感受的各项主观指标的指数都比较高;但是综合指数仅为0.629,不少客观指标的指数也普遍偏低的情况则说明要实现健康老龄化,任务还十分艰巨。此外计算结果还表明:

(1)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很不理想。患病率、健康自我评价等指标的指数都很低,老年人生活服务社会化满足程度也很低。这些情况都说明为了老年人能幸福、健康地安度晚年,加强对他们的医疗保健和生活照料等服务势在必行。

(2)中国大多数老年人的家庭和睦、子女孝敬,他们对家庭生活也很满意。说明中国目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是比较理想和可行的。

(3)由于中国老年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低,而且他们大多受传统生活方式的束缚,参与社会的能力和热情都不高,这十分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与联合国老年人十八条原则所概括的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实现与尊严的目标相距甚远。从这个角度看,迫切要求中国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人民的社会参与率。

(4)中国城市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很低,从两层的恩格尔系数、人均GDP和住房满意度反映的情况都显示,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从而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并提高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应是中国当前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

(5)广州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从现有的数据可以看出,广州市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社会总体水平比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要高,但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生活状况比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要低,大城市住房困难的情况在老年人有关的指数中反映得也十分突出。

笔者还利用本指标体系对全国农村及广东开平、博罗两市农村老年人的情况进行了粗算。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除了与健康有关的各项指标如患病率、健康自我评价、食欲、记忆能力及住房满意度等指数普遍比城市老年人偏高外,其它指标几乎全部比城市相应状况要差,从而说明中国农村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任务更为艰巨。

标签:;  ;  ;  

“健康老龄化”社会评价指标的探讨_老龄化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