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讨论摘录(“三个代表”与邓小平理论)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专家学者讨论摘录(“三个代表”与邓小平理论)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专家学者的论述摘编(“三个代表”与邓小平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专家学者论文,论述论文,摘编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与邓小平理论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的直接理论来源:邓小平的党建理论是“三个代表”的生长点和有力指导;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思维视角启迪了“三个代表”;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思想孕育了“三个代表”;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为“三个代表”提供了理论范式和方法论指导。

(一)邓小平的党建理论是“三个代表”的生长点和有力指导

首先,在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上,邓小平理论直接启发了“三个代表”。江泽民顺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思路,认识到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党对于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其次,邓小平的政治嘱托催生了“三个代表”。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在《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1992年初,在南方的谈话中,他再次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是邓小平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政治嘱托。针对这一嘱托,江泽民在这些年的实践中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邓小平的政治嘱托和上述根本问题做出了最集中最概括的回答。

再次,“三个代表”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密切相关。邓小平理论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制定了一条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内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质上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要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两个关联度极高的问题。因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好了,党就能站稳脚跟;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解决好了,社会主义才能长治久安。可以说,“三个代表”的理论生长点就是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思想的思维视角启迪了“三个代表”

1、“三个代表”禀承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时代特点的新视角。“三个代表”继承了“三个有利于”与时俱进的实践唯物主义品格,在关键时刻及时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则是在世纪之交,人们对党的性质的理解及党的自身建设遇到前所未有挑战的关键时刻提出来的。如何积极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确保党的先进性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江泽民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既为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与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一样,面对新的时代课题,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显示了党的事业在实践发展中的连续性。

2、“三个代表”禀承了“三个有利于”观察问题的新视角。“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都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准确把握上,科学地强调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从而使二者在内容上具有联结性。邓小平和江泽民都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

面对21世纪,江泽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敏锐地把握生产力发展的总特点,提出了我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以此作为“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与“三个有利于”观察问题的视角的一致性,阐述的重要内容的相互关联性,是显而易见的。这对我们在新世纪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三个代表”在价值取向上也和“三个有利于”具有一致性。“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都把关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鲜明地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

在“三个有利于”中,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也是这一标准客观性的保证;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目的。同样,在“三个代表”中,我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最终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

(三)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思想孕育了“三个代表”

在“三个代表”中,江泽民强化了先进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先进生产力就是现代高科技。面对21世纪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产业化,是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捷径。可以说,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

从邓小平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到江泽民在“三个代表”中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内在的逻辑是一致的,他们都敏锐地觉察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作为与先进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无产阶级政党,一定要把发展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作为根本目标,顺应新技术革命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只有这样,党才能永远保持先进性,才不会被历史淘汰。从邓小平的“中国应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到江泽民的“科教兴国战略”,都体现了作为伟大政治家的强烈的使命意识。

(四)邓小平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为“三个代表”提供了理论范式和方法论指导

江泽民以邓小平理论的思维范式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两手抓”的思想,提出了“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一起抓”的重要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生产力,既要见物,又要见人,其本身就包含着创建先进文化的内容;而不断的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由党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也是更快、更好的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江泽民从文化、精神文明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新视角发展了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首先,他肯定了先进文化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来增强综合国力。

其次,他看到了先进文化以科技生产力、教育生产力方式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再次,他同样看到了先进文化为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营造优化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通过人和社会的作用机理来影响综合国力。从文化环境对人的作用来看,文化环境通过自身的结构因素对主体的人格塑造和素质建设起着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文化环境对社会的作用来看,文化环境一方面通过正面主导性价值观的引导来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协调人际关系和整合不同利益阶层来维护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三个代表”的思想不仅直接来源于邓小平理论,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不仅其思想内容是21世纪我们进行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且其思想方法对于我们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新的理论创造同样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摘自《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2.62~64,张群喜文

标签:;  ;  ;  ;  ;  ;  ;  

专家学者讨论摘录(“三个代表”与邓小平理论)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