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分析论文_张平

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对62例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2014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计6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并确认无阵发性房颤症状的健康人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动周期对应最大P波时限均值为(128.1±3.5)ms,最小P波时限均值为(87.5±3.1)ms,P波离散度均值为(49.2±0.7)ms,以上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有特异性,检测具有无创性,安全性的特点,使用此种方式能够对阵发性房颤的始动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参考并应用。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电图;分析

心律失常是临床心血管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心房颤动。有统计资料消失,心房颤动占各种心律失常症状的1/3比例,发生率为1%左右。绝大部分的心房颤动患者均以阵发性房颤为早期表现,随着病情的加重,房颤的实践不断延长,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发作频率均有增长趋势[1],最终可能演变为持续性或永久性的房颤,继而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在临床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动态心电图检测是非常主要的手段之一[2-3]。为进一步总结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实现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2014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计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并与62例无阵发性房颤症状的患者进行对比,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2014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计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62例患者中,43例为男性患者,19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45~70周岁区间内,平均年龄为(55.2±1.6)岁,15例患者合并冠心病,10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8例患者合并糖尿病。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并确认无阵发性房颤症状的健康人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62例健康人中,40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在40~80周岁区间内,平均年龄为(53.6±2.3)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发现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具体检测方法为:使用美国康泰TL-4000型动态心电图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标准为12导联24h连续记录,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检测过程中,观察组患者选择阵发性房颤症状发作前的3个连续窦性周期作为分析区间,对照组患者则选择3个P波形态完整的心动周期作为分析区间,对患者各个心动周期的P波情况进行观察,同时根据患者房性早搏P波的方向分析房颤起源部位。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测定情况进行分析,记录心动周期所对应的最大P波时限,最小P波时限,以及P波离散度情况。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纳入SPSS 17.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X²进行检验,在P<0.05的条件下认为对比差异显著,并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动周期对应最大P波时限均值为(128.1±3.5)ms,最小P波时限均值为(87.5±3.1)ms,P波离散度均值为(49.2±0.7)ms,以上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有临床资料中认为,心房颤动的发病率有逐年提升的趋势。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近期所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计62例作为研究对象,大部分均为中老年患者,提示阵发性房颤的发病可能与老年患者的身体器官机能有一定相关性,特别是对于存在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患者而言,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可能性明显较高,是本病的高危因素。

当前临床上还没有就阵发性房颤相对应的发生机制形成统一的意见,但多数研究中认为: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与受体多种电生理作用有紧密关系,在心房或周边结构局部出现异常电兴奋表现后,即可能诱发房颤。由于这种电兴奋反应能够通过心电图反应,因此动态心电图诊断阵发性房颤症状的价值是非常突出。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心动周期对应最大P波时限,最小P波时限,P波离散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结果提示动态心电图诊断阵发性房颤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明确诊断,确定房颤的起源,对窦房结以及房室结功能有良好的提示价值;第二,能够对病变进行准确预测,通过应用频域法或时域法的方式,对心房肌电生理异常变化做出准确的推断。

综合本文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认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有特异性,检测具有无创性,安全性的特点,使用此种方式能够对阵发性房颤的始动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参考并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君,马长生,李学文等.房颤患者立体心电图P环特点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9(10):847-850.

[2]张亚辉,胡文标.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电图f波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33):71-72.

[3]邹月娥,欧阳清彦,涂爱兰等.阵发性房颤心电触发因素及其部位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312-4313.

论文作者:张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62例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分析论文_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