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分析论文_吕慧超

(兖矿集团总医院 山东邹城 273500)

【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患者再出血的影响,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选择我院近几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脑出血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 护理组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里护理通过稳定脑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稳定血压,预防性的降低了再出血发生率,降低了脑出血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出血;再出血;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195-02

脑出血是中老年患者较危重的脑血管疾病,是高血压较严重的并发症,引发脑出血多数是由于情绪不稳定,血压波动大导致脑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再出血更加加重的死亡几率,而且致残率极高,所以预防脑出血患者再出血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1]。我院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了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疏通心理变化,明显降低了再出血几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6年4月收住的脑出血患者120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5.5±2.4岁,男性73例,女性4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经颅脑CT定为血肿位于基底节区43例,丘脑出血28例,脑叶部位25例,破入脑室24例;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9例,冠心病16例。脑出血时间为24h内,且无昏迷,意识清楚,交流正常,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护理组患者及家属均表示愿意接受心理护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血压、出血部位、并发症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分组护理

1.2.1对照组护理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脑出血护理措施。

1.2.2护理组护理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具体护理过程如下:

1.2.2.1脑出血疾病的宣传教育 以温和的态度、微笑的面容握住患者的双手或扶住患者的肢体,给予患者亲切感,取得患者的好感。向患者讲述脑出血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程以及有效治疗方法,预后效果,常见并发症等,介绍我院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及药物等,并告知患者我院治疗脑出血的医疗技术是可以肯定的,并出示以往治愈病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嘱咐患者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脑出血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患者的配合也是决定预后效果的关键,告知患者避免大幅度活动,要信任主治医生,将自己交给主治医生即可,不需要自己乱猜疑或阻挠医生治疗,加重心理负担。脑出血并不可怕,只要治疗及时,配合好医护人员治疗,是完全可以康复的,而且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耐心倾听患者的疑问,并一一作出正确的解答,解除患者的疑虑,满足患者的好奇心。

1.2.2.2保持稳定情绪与开朗心情 情绪波动也是脑出血后再出血的重要原因。如果患者情绪比较紧张或抑郁,在病情基本稳定后适当通过聊天、讲故事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与患者交流时要尊重患者,语言叙述不宜过快或过慢,尽量满足患者的一切合理要求,并告知家属避免将过悲或过喜的消息告诉患者,保持患者良好心态。

1.2.2.3帮助患者恢复生理机能 告知患者早日进行生理机能锻炼的必要性,机能锻炼可以促进疾病早日恢复,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肢体功能的锻炼是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帮助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每日对患者进行全身按摩15~30分钟,肢体锻炼从四肢的屈伸运动锻炼开始,逐渐发展为外展、旋转,锻炼时间逐渐延长,锻炼强度逐渐加大。并告知患者坚持锻炼不间断可以早日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3]

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的护理治疗为期限,观察再出血发生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再出血通过症状与颅脑CT检查结果判定,分为再出血与未出血;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过程、护理结果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其中前两项定义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再出血发生率对比

通过心理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再出血患者为2例占护理组总数的2%,对照组再出血患者为12例,占对照组总数的12%,护理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本研究中两组问卷发放量均为100份,回收有效问卷均为100份,有效问答率为100.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脑出血是目前导致中老年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突然,病情危重,如果抢救不及时或出血部位不同,会短时间内致死,致残率极高,常见的并发症为失语、偏瘫、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且发病后有15%左右的脑出血患者易在24小时内出现再出血,增加致死率与致残率,所以控制再出血发生率是降低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关键[4]。

脑出血后再出血多数是由于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以及偏瘫、失语等严重并发症,容易产生惊恐、紧张等情绪,血压急剧上升,导致脑血管再次破裂出血。所以降低再出血发生率的关键主要是稳定患者的情绪,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与支持,使患者可以勇敢、正确的面对病情,完全信任医护人员,将压力转移,通过疾病知识宣教,提高治疗积极性与康复信心。在治疗中对患者进行肢体、语言功能的锻炼,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患者的自卑心理,减少预后并发症。改善病房患者环境,使患者的居住环境宽敞、舒适,注意交流技巧,尽最大努力避免引起患者反感或激怒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态度大方、亲切、温和[5]。同时建立亲友关系网,通过亲情的支持使患者恢复生活信心,感受到来自亲友的关怀与温暖,提高治疗信心,解除悲观情绪。

本研究组中护理组患者在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护理措施包括脑出血疾病的宣传教育、保持稳定情绪与开朗心情、帮助患者恢复生理机能、建立亲友关系网,目的是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缓解紧张心情,稳定情绪,提高治疗与生活信心,避免血压波动。而且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单纯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的再出血患者为2例占护理组总数的2%,对照组再出血患者为12例,占对照组总数的12%,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在预防脑出血后再出血方面效果显著。且根据护理满意度调查了解,传统的常规护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需求,不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新的护理模式更具人性化,更受患者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庞秋霞,陈丽萍,金天林.护士性格与脑出血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81-82.

[2]苏申.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作用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0):1596.

[3]高凤兰.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监测[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184-185.

[4]郑红,董丽,张淑娣.自我管理团队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复发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13):72-73.

论文作者:吕慧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脑出血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分析论文_吕慧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