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发展与自然辩证法研究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发展与自然辩证法研究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发展与自然辩证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辩证法论文,经济发展论文,自然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引言。自然辩证法要永葆青春,必须密切联系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当前,中国社会压倒一切的实际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数年来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化的程度不能估计过高,应有一个客观和清醒的认识。从总体上看,直至目前,原有的计划体制仍然在许多部门、领域和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还有许多空白、薄弱、不配套和徒有其名的地方。中国要真正完成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来日方长。这一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自然辩证法是不能也不应回避的。这是因为:第一,自然辩证法虽然直接以自然科学以及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作为一门哲学性质的学科,与经济体制的变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相互作用。事实上,迅速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冲击,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第二,作为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和自然界要么栖息于社会的环境之中,要么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作用。自然辩证法蓄意冷漠和疏远社会经济体制变革,实质上是对本学科研究对象的一种简单化观点。第三,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内容需要相对稳定,更需要不断发展。作为一门欠成熟的学科,自然辩证法需要大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尽快形成自己较完善的理论范式;作为一门朝气蓬勃的新兴学科,自然辩证法必须深深扎根于科学与社会实践的土壤之中,不断从活生生的现实中汲取新鲜营养,充实和发展自身。这两方面既可分头进行,也可统一起来进行。而将这两方面统一起来进行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注重以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带动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这样,既可以回答现实中提出的问题,为现实服务,充分体现本学科的价值,而且也能够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较好地达到发展本学科的目的。尽管市场经济向自然辩证法提出的理论问题,并非自然辩证法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唯一来源,但无疑属于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事实上,注重以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带动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一向是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优良传统。人们不会忘记,粉碎“四人帮”以来,自然辩证法曾长期被公认为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从七、八十年代之交的科学是生产力的讨论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直到不久前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讨论,几乎在配合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每一次思想大讨论中,自然辩证法都能发挥优势,从本学科特有的角度出发,大显身手,屡建奇功。也正是在这样的积极参与之中,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逐步走向成熟、系统和坚实。今天,自然辩证法理应一如既往,重振雄风,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滚滚洪流中去,建功立业,呐喊出时代的最强音。

2.自然辩证法与市场经济具有众多的结合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这项事业每前进一步都不可避免地提出大量崭新的尖锐的理论问题,要求理论工作者予以及时地解决。原则上说,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单个学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门类众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携起手来,共同攻关方能奏效。不过,就每门学科而言,也毕竟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巨大撞击。就自然辩证法而言,人们看到,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和正在对它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研究结果等逐渐表现出某种强有力的选择和制约作用。例如,在研究内容方面,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要求自然辩证法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其中,有些内容是市场经济尤为迫切需要的。正是在这些既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又为市场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地方,形成了自然辩证法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点。应当强调指出,“属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范围”是自然辩证法与市场经济结合点的本质特性之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那种把属于其它学科而又与己无关的内容生拉硬扯进来,盲目求新,一味追赶时髦和热点的做法,都只能对学科的发展起到南辕北辙、败坏名声的恶劣作用。不过,所谓“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是着眼于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本质属性而言的,并不一定是自然辩证法已有的或已经作为重点研究的内容。只要该内容与自然辩证法的本质属性一致无二,不论过去是否研究过或重点研究过,自然辩证法都应坦诚地予以接纳和承认。应当说,作为一门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是为数众多的。这些结合点遍布于自然科学本体论、自然科学认识论、自然科学发展论、自然科学价值论等各个方面。例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某些部门、某些地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三高”经济增长方式,诱发了日趋严重的环境、能源等方面的问题。立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深入探讨能源、环境等问题,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科学本体论即自然观的研究有密切的关联。再如,市场经济全面更新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固有的生产过程,并且在某种意义上,使得生产过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多元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于是管理和管理科学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异常突出了。管理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需要直接总结我国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和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经验,而且需要大量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大胆创造,以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理论体系。过去,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主要立足于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现在市场经济要求,还应考虑到管理工作者和管理研究者的需要,即注意向管理哲学输送观点和方法。在吸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方面,如果自然辩证法工作者能够在科学技术成果的哲学概括和选择导向方面给予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必要帮助的话,那么,这对于促进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管理实践水平的提高,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当然,尽管自然辩证法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对于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建设和充分发展自然辩证法的作用说来,具有全局意义的结合点毕竟是有限的。这里提出如下三点:首先,从科技自身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中的哲学问题;其次,从科技与人的物质生活的联系看,是科学技术如何实现为第一生产力,即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实现机制中的哲学问题;第三,从科技与人的精神生活的联系看,是科学技术如何尽其精神文化职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建设作出贡献中的哲学问题。

3.与科学技术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哲学问题。在一定的意义上,市场经济就是科技经济。市场经济对效率和利润的热烈追求,内在地要求科技的高速发展。从历史上看,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大面积应用,也是和近代市场经济的发生和发展大致同步进行的。也可以说,市场经济乃是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重要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之一。离开科技,市场经济将失去基本依托和最强大的发展动力。反过来,在生产力尚未高速发达的历史条件下,离开市场经济,科学技术要取得稳定、高速的持续发展,也是困难的。自从推行市场经济以来,通过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措施,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较之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方面,成绩斐然。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相应科技实力,为加速全社会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不容讳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依然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困难。从总体上看,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地位依然不够相衬,也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问题和困难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方针是“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稳住一头”的核心是培养和稳定一支跟踪世界科技发展方向、攀登科技高峰的队伍;“放开一片”的核心是要支持和引导更多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方针的基本思想是正确的,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就“稳住一头”而言,“稳”的内涵和程度是什么?是维持现状还是积极发展?“稳”的主体是谁?国家是唯一的“稳”的主体吗?“稳”的客体是谁?它包括多大规模和范围?其中包括农业、医疗保健、环境等方面吗?包括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吗?怎么“稳”?如何切实改变目前科技投入渠道少和科技投入量过低的现状,加强“稳”的力度,切实保证我国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重点领域的稳步发展?如何在上述领域即要稳住的“一头”中,尽快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新型科研工作机制,以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等等。这些,实际做起来,弹性是很大的。正由于这个缘故,人们看到,我国的基础研究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间的发展是不够平衡的,而且就整体而言,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强度过低、投资不配套;人才流失,梯队断层;待遇偏低,士气不高;选题分散,水平不高;诸如此类的状况至今未得到根本扭转。就“放开一片”而言,“一片”是放开了,但绝大多数单位和科研人员是否进入了经济主战场?如果由于企业和社会的原因而使得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不能进入经济主战场,又该怎样对待?进入主战场的科研力量是否充分发挥了作用?等等。这些,实际上也是很复杂的。后面,我们还要谈到,“放开一片”的执行情况是远不能令人满意的。事实表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科学技术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盲目性。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明快而透彻地回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发展的战略和政策等问题。自然辩证法从关心自然界的辩证本性出发,一向重视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过程和规律,以及科技与社会互动关系中的辩证本性,这样,二者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动力、环境、规律和策略等方面的哲学研究上便出现了重要结合点。

4.与科技如何实现第一生产力功能有关的哲学问题。当前,关于“市场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两方面的认识,已经是非常明确的了。问题是市场经济如何大量地、源源不断地吸收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如何充分实现其第一生产力功能?事实表明,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情况是存在明显问题的。其中,最突出、最尖锐的问题是:企业的科技需求疲软。这些年来除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等类型的企业情况稍好外,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改变垂直的计划管理体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方面进展并不理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产、销售、价格等,仍大都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按市场要求和价值规律进行调整的难度很大。企业的亏损也基本上由国家包下来,不少的亏损厂家实际上在实行负债经营。而普遍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小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负债经营的情况更为多见。企业获得国家贷款即可回避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因此,企业纷纷利用各种正当的、不正当的手段猎取贷款,展开了激烈的贷款竞争。贷款竞争扭曲了市场经济的本性和功能,为传统体制继续在许多领域发挥支配作用留下了回旋余地。所以,整个看来,相当多的企业并没真正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再加上价格改革缓慢,优质不能优价和贪污腐败、社会分配不公等社会现象的大量存在,致使企业不仅对来自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不敏感,而且缺乏依靠科技的动力。企业缺乏依靠科技动力的主要表现是: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开发力量单薄;工作技术队伍人心不稳、积极性不高;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的能力不足、热情不高;等等。企业缺乏依靠科技的动力,即科技需求疲软的直接后果,一方面使得大批尚未技术化的科研成果得不到必要的中试条件,而被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则使得已经技术化的许多科研成果销售无门,表面轰轰烈烈的技术市场蜕变为买方市场。事实上,除了政府出面组织的大型项目和其它少数情况外,现在,相当多的科研单位已经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适合企业急功近利口味的“短、平、快”项目上。“短、平、快”项目的泛滥,一方面,使得技术市场雷声大,雨点小,作用弱化;另一方面,使得发展研究趋向浮浅,大大削弱了发展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有机联系。因此,造成技术市场既不足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不足以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此外,企业科技需求疲软,还造成了技术商品价格和技术服务费用的偏低、企业长期拖欠科研单位款项等现象,严重挫伤了科技单位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的积极性,等等。诚然,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上,问题决非仅仅出现在企业一方,科研单位和政府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不过,大量问题足以说明:目前,我国在科技第一生产力功能的实现上,渠道不畅,效率不高。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从理论上搞清楚从技术研究一直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和商品化的科技第一生产力实现的微观机制,以及着重考虑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因素对技术开发过程制约作用的科技第一生产力实现的宏观机制;搞清楚在我国新旧体制转轨之际迅速建立起高效率的科技第一生产力实现机制的基本途径。自然辩证法一向反对孤立地从知识角度看待科技,而主张把科学技术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从知识、活动和社会建制等方面综合地考察其本质。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机制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是其基本课题之一。而第一生产力是当代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典型和集中的表现,因此,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中的哲学研究是自然辩证法学科的题中应有之意。于是,市场经济和自然辩证法在科技第一生产力实现机制中的哲学研究上便出现了一个重点结合点。※

5.与科技如何尽其精神文化职能有关的哲学问题。从价值目标看,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利”,奉行“利润最大”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迥然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前者强调取利有道,反对后者那种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做法,前者强调利益分配公平,反对后者常有的那种分配不公、两极过度分化现象;前者强调消费有度即用利有度,反对奢侈淫逸、挥霍靡烂的生活方式。这样,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建设就面临一个如何恰当处理“利”和“义”、“理”和“欲”之类的问题。也就是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有一个社会主义市场文化建设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文化,也不尽同于计划体制下的文化,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建设将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复杂工程。当前,理论界正在热烈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其中焦点之一,是回答如下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是否能够以及怎样在“义”、“理”等方面为市场经济的文化建设提供养分,以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做到义利兼顾,取利有道。应当说,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类似,科学文化中也蕴藏着无数可为市场经济建设所用的宝藏。这些宝藏独具特色,在许多方面是传统文化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的。例如,科学界天下为公、不为一己探索真理的人生目标;对待前人和他人见解的批判审视态度;科学共同体内部既有竞争又有协作的融洽关系;对他人劳动成果真诚尊重,绝不据为己有的磊落胸怀;真理面前不分性别、年龄、资格、地位的高度平等意识;一丝不苟,矢志不渝的敬业精神;追求真理但不占有真理的高尚品格;等等;这些对于市场经济的文化建设无疑是一笔可观的宝贵财富。从知识的角度看,科学文化的表层是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等具体知识;中层是科学知识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自然辩证法观点;深层是蕴含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各种自然辩证法观点中的一般哲学观点。其中每一层的文化含量都相当丰富和深邃。当然,从总体上看,科学文化带有某种行业性、专门性和具体性,要把它们融合进社会一般文化之中,尚需一番加工、改造和普及宣传的功夫。例如,对于科学知识,我们要做好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工作,使得民众掌握尽量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更有效地与愚昧和习惯势力作斗争;对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我们要结合科学研究的实践和科学工作者的实际,从理论上予以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与总结,同时,通过宣传,使之妇孺皆知,深入人心,争取在尽量多的人中间和尽量广泛的社会活动领域中获得推广应用,以最终达到提高全社会文化层次的目的;对于科学知识中所蕴含的自然辩证法和一般哲学观点,我们要在及时跟踪和全面掌握现代最新科学成果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做好哲学概括工作,让科学成果中的自然辩证法和一般哲学观点源源不断地补充、丰富和更新人类既成的自然观、宇宙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基本文化观念。顺便说及,由于现化科学瞬息万变的高速发展,自然辩证法工作者特别要在熟悉、钻研和消化最新科学成果方面肯下真功夫,那种躺在经典科学成果上高谈阔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做法是应予坚决摒弃的。总之,科学文化是一种精致文化,是人类全部文化中最发达、最成熟、最重要的成份之一,它绝非仅仅适用于科学界,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推动人类文化的进步,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那种一味强调科学的物质功能而忽视其文化功能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市场经济的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回答如下的问题:科学文化与市场经济文化的基本关系是什么?科学文化是怎样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科学文化与马列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人类其它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创造性地把科学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乡镇文化、商业文化等社会文化中去?等等。自然辩证法从唯物主义科学观的立场出发,一向重视揭示和研究科学的文化属性、文化功能,以及科学与文化互动关系中的辩证本性。就是说,科学文化的哲学研究本来就属于自然辩证法的范畴,于是,在科学文化的哲学研究上,自然辩证法和市场经济又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结合点。

※关于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实现机制问题,在《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实现机制》(马来平、刘君钦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和《第一生产力与科技体制改革》(王清杨、马来平、王家利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中,我们曾尝试作了初步探讨。

标签:;  ;  ;  ;  ;  ;  ;  ;  ;  

市场经济发展与自然辩证法研究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