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国际投资银行聚集在北京,成为国际融资的焦点_ipo论文

几家国际投资银行聚集在北京,成为国际融资的焦点_ipo论文

几大国际投行齐聚北京 中国大企业成国际融资焦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论文,几大论文,北京论文,国大论文,融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中国的几家大国有企业将进行全球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招股(简称:IPO)。中国是今年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的焦点。”摩根斯坦利的珀塞尔以及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梅克等华尔街大型投资银行的首席执行官近期纷纷来到北京商讨相关事宜并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上述看法。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一位经济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说:“2002年全球IPO市场遭受了重创,但亚洲特别是中国却一枝独秀,中国企业2002年首次公开招股额约为49亿美元,而2003年中国准备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将包括南方最大的电力公司南方电网以及第二大固定电话运营商网通,估计这两家公司首次公开招股都将超过10亿美元。”几大投行的首席执行官也都提出预测认为今年中国企业的首次公开招股额将比去年翻两番。

此外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中国和地区研究小组最新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从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融资活动来看,我们相信2003年又将是创纪录的一年。”他们预计,今年中国企业通过IPO筹集的总金额可能会达到90亿美元。该报告将中国的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电信公司以及电力公司纳入这些IPO交易中。保险公司中包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这两家公司将可能通过IPO各筹集20亿美元。

同时,还有分析家指出,美国的一些大券商基本上在20世纪最后十几年都上了市,比如摩根是在1993年,贝尔斯登是在1985年,嘉信是在1987年,雷蒙詹姆斯是在1988年,雷曼兄弟是在1994年,高盛上市的时间最晚是在1999年,中信证券在2002年岁末拉开中国券商上市的第一幕,表明中国券商已跟上了成熟市场的步伐。自中信证券上市后,广发、招商、国信、湘财、国泰君安、大鹏等证券公司相继表达了上市愿望,因此2003年中国券商的首次公开招股交易也将会大规模展开。

据美国的汤姆森金融公司(Thomson Financial)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年澳大利亚和除日本外的亚洲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共筹集了349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25%。但是相当大部分的IPO交易来自中国大陆。而去年亚洲IPO的总金额是因少数几桩金额非常大的IPO交易才取得增长的。其中,较为突出的IPO大规模交易是中国银行子公司中银香港27亿美元的IPO以及中国电信的IPO,虽然后者的发行额从原来计划的37亿美元减少到14.3亿美元。有分析认为,去年中国民航三大集团成立、电力行业重组完成、一些中资商业银行和电信公司相继海外上市,今年全球大规模的IPO交易仍将集中在中国国有大型企业中。

但美国的几位投资银行家同时也表示,虽然预计金融行业和电力行业将授权给投资银行一些IPO交易,但是这些交易能否在今年推向市场取决于重组完成的程度。同时中国公司将出现更多的并购,这可能需要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进行融资。估计今年上半年将可能没有任何IPO的规模能真正与上述交易相比。但许多金额为1亿美元到3亿美元左右的小型IPO交易将会发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几大投行预测,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竭力清理呆坏帐,电力集团重组刚刚完成,完全推向市场还需循序渐进。年内海外上市难以进入实质操作阶段。因此今年他们的目光集中在了国有的航空公司和电信企业。其中,汇丰证券、美林证券和瑞银华宝有意帮助新国航以航空运输为主的资产在海外上市。同时,目前所罗门美邦、高盛、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银国际、德意志银行都希望参与网通的海外上市。有投行预计,在2003年下半年,中国网通能够在纽约、香港两地同时上市,而IPO规模能超过中国电信。

关于券商的上市问题,国外大投行的分析认为,上市最直接的作用是拓宽了券商的融资渠道。通过发行股票上市使券商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持续补充资本,这既满足了券商扩大经营规模和控制经营风险的需要,又为社会资本提供了投资证券业的途径。券商上市还将推动金融创新,完善市场结构。优质证券公司上市后,将丰富上市公司品种。但自中信证券上市后,哪家证券公司已经进入上市实质操作阶段,还没有投行向记者披露任何消息。

关于海外上市的交易方式问题,纽约银行香港分行亚洲地区董事毕嘉理介绍说,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仍将以发行存托凭证(ADRS)的方式交易。到目前为止,纽约银行已经帮助中国联通、中国石油、中国铝业等多家中国公司在海外发行并担任其存托凭证银行。他介绍说在中国目前纽约银行分行75%的业务量来自存托凭证。

标签:;  ;  ;  

几家国际投资银行聚集在北京,成为国际融资的焦点_ipo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