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扬州市头桥镇为例论文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扬州市头桥镇为例论文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路径研究
——以扬州市头桥镇为例

顾俊剑 中共扬州市广陵区委党校

摘要: 本文以江苏省扬州市头桥镇为例,探索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路径研究。头桥镇虽在推进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却隐藏着农民收入增幅低于经济增幅、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中低收入农户增收缺少路子、群体收入差距大等深层次问题;出现了一些对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层面构成较大制约和瓶颈的新问题,本文从基本概况介绍、困境分析、突围路径三方面展开论述,以头桥镇为例,探究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路径。

关键词: 农业;农村;农民增收;三农问题;精准扶贫

一、头桥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概况

1.农业园区建设情况

头桥镇系原头桥镇与红桥镇于2003年10月合并而成,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扬子江、淮河入江口处的小夹江以及扬中市的太平江三江汇合处,又称为“三江小镇”,镇域面积64平方公里,头桥镇原属邗江区,后经行政区域规划调整,划归广陵区。头桥镇农业园区是市级农业园区,目前由园区办公室管理运营,园区规划主要分分南北片,南片对迎新、红平、国玉进行整合,北片对九圣、新桥、西城进行整合,形成两大片区。目已建成500亩精品葡萄园,500亩无花果园,3000亩长江湿地,1000亩银杏养生园,3000亩优质稻米园。

2.头桥镇农村富民增收情况

农民增收是头桥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头桥镇也做了一些典型性探索,其方法是:通过扩大整村整组土地流转面积,提升规模种植水平,让农民“三次受益”(土地流转租金、经营分红、务工工资)。以红平村为例,头桥镇红平村秉承“集体农场”理念,探索发展模式,改善经营方式,创新分配方法,拉长产业链条,大力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出了一条既保障农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又促进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的新路。受发展环境的影响,该村典型性未能有效复制,全镇农民收入水平依然普遍较低下,收入来源渠道、分配结构也相对单一。

3.头桥镇农民脱贫攻坚情况

该镇通过建档立卡工作,确定全镇建档立卡的90户(249人)贫困农户,其中因病致贫的52户(各类癌症16户),残困户及缺劳动力家庭38户,有在读学生的29户,危房户2户。目前制定的具体工作措施有四,一是动员全镇党员干部和企业主参与结对帮扶,实现帮扶全覆盖;二是发挥镇级部门对口专项帮扶,将扶贫工作作为村级年终考核的专项工作;三是计划成立镇扶贫基金,基金来源渠道包括上级政府扶贫拨款、慈善基金、社会赞助;四是各村(社区)开启民心关爱工程,对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实行科学动态管理,力尽所能组织各种结对帮扶活动。

二、头桥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存在的困境分析

1.农业基本建设水平与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差距较大

近年来,头桥镇在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产业化推进、乡村旅游、生态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初步构建起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但基础依然薄弱。该镇地处江边,靠天吃饭现象比较严重,按现代农业标准来看,目前该镇农业基本建设水平与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差距较大。从项目推进来看,目前该镇现代农业发展逐步走向规模化,但高效农业面积整体偏小,仅有5500亩。从现代农业企业层面来看,数量质量也偏低,高效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带动性不强。目前该区域农业旅游开发形式“多为田园景色观赏、垂钓、果蔬采摘、野味品尝等活动项目。此外,农民急功近利、盲目效仿、不考虑周边环境的做法,会忽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也影响了对游客的吸引力。综上,头桥镇现代农业发展依然处于较低层次水平。

2.农业增效促增收效果不明显,农民增收可持续性不强

农民增收增幅偏低,增幅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头桥镇2016年农业总产值449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705元,增幅8.7%,低于经济增幅,也低于全区“十二五”期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12%增幅水平。在头桥,农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比较突出,农业基础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016年,频发灾害性天气,夏麦、秋稻产量严重欠收、质量严重受损、售价严重下降,虽有部分农业保险的补贴,但杯水车薪,严重影响农业效益、农民收入。此外,因自然灾害影响,部分种田大户放弃耕种,头桥土地流转价格大幅度下降(沙头、李典等镇同样如此),从而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

(2)土地流转对头桥农民增收贡献有限。物价的大幅度上涨,生活成本的快速提升,部分依赖在镇区工厂打工但缺乏与城市工人同等社会保障体系权利的农民,有很多“后顾之忧”,以往的土地保障性功能逐渐缺失。而“种田大户”的涸泽而渔、低水平甚至非健康的粮食生产更加加剧了土地保障性功能的缺失。部分村为了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土地流转,向土地要资源,非常有限地增加村集体经济,(2015年,国玉村流转土地150亩,成立集体农庄,村集体经济年新增收入仅4.5万元;新华村流转土地500亩,发包给本村老板郭继国,建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年新增收入4万元;庆丰村流转土地300亩,建立扬州新能源公司后勤基地,新增收入3万元。)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同样非常有限。一般性专业合作社参股农民仅获较低的土地租金,在650-700元/亩之间,即使多次分配的集体农场,农户的经营性、财产性收入都偏低。以红平村为例,红平集体农场的总体规划、运作模式、发展前景均符合当前政策,运作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实际操作中还要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可分配利润偏少:集体农场在利益分配上,实行三次分配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集体利益与农户利益的矛盾冲突。但由于集体农场目前仍然限于传统的稻麦两熟,受亩产和收购价格的限制,农产品收益增长不快,剔除各类成本后,净利润偏少,农户获得的分红金额不多,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产业发展水平低:红平村集体农场目前种植的是普通小麦、水稻,经济收益一般。如果从事大棚蔬菜、经济林果等高效设施农业,经济效益一定会在幅度提高;配套设施难落实:在运作集体农场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许多生产机械需要机库。为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土地产出效益,需要建设一些粮食仓储、生产加工区的配套设施,这些已成为集体农场后续发展的最大难题。但机库、仓储、加工区的建设,都涉及用地问题,亟需上级部门出台和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农业生产建设用地,为集体农庄的发展铺平道路。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ICU住院的急性心衰/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期合并休克并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共49人入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3.67±8.68)岁,按随机原则分入精确液体管理组(实验组)24例和常规液体管理组(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性别、年龄、合并休克类型、入组当日的心功能评级、APACHEⅡ评分、B型钠尿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农业发展历史包袱重,传统农业价值难以体现。头桥是银杏之乡,银杏资源丰富,全镇银杏栽植总面积达1.5万亩,覆盖庆丰村、迎新村与国玉村。该镇曾拟在“十一五”期间大范围扩大银杏栽植面积,形成规模化种植,但与规模效益相伴而生的,是单一种植项目带来的规模风险。因银杏市场低迷,银杏价格一落千丈,曾经的“摇钱树”已成为当前农民的“负担”,留着不值钱,砍了又可惜,加之银杏产业链仍旧处于初级产品加工阶段,且扬州包括周边银杏深加工的企业都很少,一旦外需下降,本地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的银杏,基本每年均“丰产不丰收”,农民心焦失望,如果市场再不起色,曾经寄托梦想的银杏就成了一种累赘,目前已出现砍树还地现象,甚至有些农民就让银杏烂在地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曾为头桥镇大力发展的“区域化、规模化”的银杏种植业,目前已成为头桥镇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包袱之一。庆丰村虽曾与江苏里下河农科所进行合作,实施“树下套种”项目,在银杏林下套种山芋、大豆等,提高了一部分土地收益,但最终并没能解决根本问题;本地银杏深加工业举步维艰,该村成立的经济林专业合作社虽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同样举步维艰。

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必须始终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要站稳政治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把准政治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思考和谋划工会工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工会系统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4)在依托现有实体药店配送体系的前提下,吸收借鉴先进物流经验,提升自身物流快捷性,进一步保证药品运送的准时性、提高物流过程中药品的安全性、提升对用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3)资产要素与资源要素的制约。资产要素方面:头桥镇现有行政村15个,其中经济薄弱村9个,占全镇行政村60%。1993年开始,原邗江县逐步推开集体经济改制,集体资产绝大多数采取售卖形式,少数采取入股和租赁形式。绝大部分经济薄弱村都属于当时资产一卖了之的村。比如:国玉村、新华村,基本上属于零资产。当时采取投资入股或者租赁形式的,现在收益成为集体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比如:九圣村集体资产固定投资收益加分红等,年收入近30万元。资源要素方面:头桥镇偏于扬州市东南端,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资源总量不多,质量不高,部分资源收益还要村组分成,带给村集体经济的收益有限。同时受规划控制、水源保护等因素,部分资源利用受到限制。比如头桥村原利用江滩资源引进项目,年收益15万元,现根据水源保护要求该项目不能实施。

三、头桥镇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突围路径分析

1.多维增加农民收入。一要稳定农民经营性收入。加速农业产业升级经营性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最基础的来源,必须保持稳定。二要着力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工资性收入”是关键,要想方设法增强农民专业技能,拓展农民就业渠道。政府要结合头桥产业特色,在积极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制定并完善职业农民扶持政策;此外围绕头桥本地两大产业集聚优势,政府还需大力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充分利用各年龄段、各种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努力去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样一种局面。三要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可在积极开拓农业项目向上级争取更多财政扶持的同时,制定相关灵活性政策,摆脱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和土地流转相对不畅的局面,为农民增收探索新途径。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提高农民土地收益,可通过政策引导,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以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等模式流转集中土地,稳定并提高财产性收入。

2.实施精准扶贫。调研发现,不少农户原先可支配收入即使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因家庭成员发生重大疾病,农民的剩余可支配收入难以满足最低生活保障,最终因病致贫、返贫。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多数贫困家庭采取消极就医,生活陷于严重贫困之中。目前,虽然实施了新农合制度,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新农合报销的补偿比例虽然逐年增高,但重大疾病却是只能获得较少报销,农民一旦有重大疾病,势必走向贫困。要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生活、就业、教育等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好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构建积极有效多层次因病因残致贫返贫治理体系是关键。目前头桥镇贫困农户属“绝对贫困”而非“相对贫困”。所谓“绝对贫困”,也就是农户家庭已丧失劳动力,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无法通过生产扶持、就业发展和其他需要劳动力作为前提而实施措施的贫困家庭。也就是说只有采取过硬举措,才能精准解决因病因残致贫返贫这个“硬骨头”。目前看来,就头桥镇而言,只有走政府兜底扶贫与社会救助扶贫之路,围绕这两点,构建起多积极有效的多层次治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脱贫。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30-0476-02

作者简介: 顾俊剑(1981-),男,江苏兴化人,硕士研究生,中共扬州市广陵区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标签:;  ;  ;  ;  ;  ;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扬州市头桥镇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