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论文_李行,李九龙

基于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论文_李行,李九龙

(1国网阳信县供电公司;2国网阳信县供电公司 2566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及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及工业发展的用电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为了适应巨大的用电力,国家正加大力度进行电力系统当中的配电自动化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电力事业在各方面取得的有效进步,各种新型的电器 调配都相继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

引言

配电自动化包含变电站自动化、馈电线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其中变电站自动化指应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或自动装置,结合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加强对变电站的监控、测量和运行控制。馈电线自动化主要是用来完成馈电线路的监测、控制、故障隔离和网络重构。配电管理系统(DMS)是一种综合自动化系统,从变电、配电到用电,进行全过程的监测、控制、管理。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控制集成配电系统有关的全部功能数据流,例如配电网数据、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地理图形等等,实现配电网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系统,保证了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一、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1.1可靠性原则

在配电自动化管理运行中必须遵循可靠性原则,它是保证用户安全用电的重要因素。那么要确保用户用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工作人员应选择安全可靠且质量合格的电力设备,并运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对配电网的各项管理进行合理设计布局,从而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与规范化管理。

1.2 安全性原则

配电网在运行中若发生故障问题,那么会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正常供电,影响用户正常生活,由此可见在配电自动化管理中遵循安全性原则十分必要,在配电自动化管理中遵循安全性原则可以说是对用户与社会的一种负责。

1.3 与时俱进原则

随着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配电自动化管理也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用户对电力能源的高要求。配电自动化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管理工作,对自动化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配电自动化管理中应遵循与时俱进原则,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配电自动化技术。

1.4 实事求是原则

在配电自动化管理中对于配电自动化设备的选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选择符合我国技术情况的自动化设备,充分发挥自动化设备在配电自动化管理中的作用。在配电自动化应用中应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严禁盲目照搬国外先进技术,造成自动化技术与我国实际国情相脱离的状况。

二、试析配电管理中配电自动化问题

2.1 配电系统的实用性与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强化

我国配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实用性也相对较低,从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总体上来看,我国配电网系统自动化覆盖面是有限的,据统计,我国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在10%左右,然而目前有些国家的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则达到了70%左右,差距性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强化我国配电系统的实用性以及智能化水平尤为必要。我国配电自动化实用水平较低,出现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还没有进入成熟阶段。

2.2 配电网建设和电力系统输电与变电建设不匹配

我国配电网建设与电力系统输电与变电建设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是因为我国电力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将侧重点放在了电力系统输电与变电建设上。在供电系统中配电网网架结构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我国电力企业在建设中对配电主干线有严格要求,一般配电主干线要长,但是由于我国电力企业及相关部门对配电网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再加上配电网线路分段点较少,这样会造成配电线路连接程度偏低。从配电网建设整体来看,我国配电设备水平也比较低,它也是影响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应用效果的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配电技术有待加强,配电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配电自动化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萌芽的,其起步时间相对较晚,技术水平较为落后,我国在配电网建设与配电管理中虽然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自动化装置与设备,但由于我国本身技术水平比较低,影响了自动化装置与设备在配电网系统中的运行效果。另外,我国配电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这增加了配网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功能发挥。

三、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3.1 做好配电网架的规划与建设

配电网架是支撑配电网系统的重要因素,合理规划与建设配电网架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管理的基本条件。环网接线是配电网中的常用形式,将配电网环网化需要将馈线进行合理分段,这样在事故情况下馈线就会有足够转移负荷的能力。

3.2 强化对配电网的统筹安排

在配电网自动化开发应用中应逐渐从传统管理方式中脱离出来,不断向现代化与自动化管理方式迈进。另外配电网建设涉及部门较多,因此要体现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必须加强领导对配电网的管理,做好对配电网管理的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实现配电网建设管理的最佳投入产出比。

3.3 合理选择通信系统信道

根据现有通信条件以及配电自动化与管理系统的实际需求,按照分层配置的方式,并遵循资源共享原则,从而确定通信系统信道,保证其满足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网管理系统的要求。

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4.1 简易型

简易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基于就地检测和控制技术的一种系统。它采用故障指示器来获取配电线路上的故障信息,由人工现场巡视线路上的指示器翻转变色来判断故障(也可将故障指示信号上传到相关的主站,由主站来判断故障区段)。

4.2 标准型

标准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在实用型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主站控制的馈线自动化功能(即FA:故障定位、隔离、恢复非故障区供电),它对通信系统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采用可靠、高效的通信手段(如光纤),配电一次网架应该比较完善且相关的配电设备具备电动操作机构和受控功能。

4.3 集成型

集成型是在标准型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交换总线或综合数据平台技术将企业里各个于配电相关的系统实现互连,最大可能地整合配电信息、外延业务流程、扩展和丰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功能,全面支持配电调度、生产、运行以及用电营销等业务的闭环管理,同时也为供电企业的安全和经济指标的综合分析以及辅助决策而服务。

4.4 智能型

智能型是在标准型或集成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上,扩展对于分布式电源、微网以及储能装置等设备的接入功能,实现智能自愈的馈线自动化功能以及与智能用电系统的互动功能,并具有与输电网的协同调度功能,以及多能源互补的智能能量管理分析软件功能。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国民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这一形势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大规模建设。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因此需要对配电网进行配电管理,而配电自动化是提升配电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对配电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庄一卓.关于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的论述[J].科技与企业.2012(13).

[2] 宋红泽.我国配电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0(36).

[3] 李媛媛,刘谦.浅谈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

作者简介:

李行、李九龙,男,汉,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营销;供职单位:国网阳信县供电公司、国网阳信县供电公司;供职单位所在省市:山东省滨州市;单位邮编:256600

论文作者:李行,李九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基于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论文_李行,李九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