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与分析论文_张敏,宁援援,王旭峰

51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与分析论文_张敏,宁援援,王旭峰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目的:研究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诊断 、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PC-BPPV患者的资料,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确诊为PC-BPPV,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对行Epley手法治疗1次无效者间隔7d重复治疗,重复3次无效者采用Semont;完成治疗后随访观察总有效率。结果:2种手法复位相结合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效率提高。结论:结合病史,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对 PC-BPPV 患者进行诊断并采用相应2种手法复位相结合的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眩晕;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060-0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神经耳科门诊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所有诊断的20%~30%[1]。BPPV由椭圆囊斑上脱落的耳石进入半规管后内淋巴比重升高,当头位相对于重力发生变化时,刺激半规管感受器引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但儿童少见。BPPV是原发性的,也可为继发性的,但都与耳鸣及听力障碍无关,故经常就诊于急诊科及神经内科。主要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本文对收治的51例PC-BPPV患者进行临床总结,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诊断为后半规管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探讨采用相应的两种耳石复位技术相结合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于我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患者,经仔细询问病史及严格查体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眩晕,确诊为PC-BPPV者共51例,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21~83岁,平均45.6岁,<30岁23例(45),>30岁28例(55);病程 8h~11.5年 。

1.2 诊断及变位性眼震的记录

患者在体位试验后,应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记录仪(CHART VNG,美国ICS公司)采集和记录,结合眼震特点均出现变位性眼震,且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7)的诊断依据[2]。行Dix-Hallpike试验病人张目坐在检查床上,检查者站在病人右侧,将病人的头向右转45°,这个位置使左前和左后这一对半规管处于垂直旋转轴平面,与重力方向一致。告诉病人下一步将把病人从坐位快速转至卧位,且于相同角度(右转45°,右耳向下)将头垂悬于检查床大约20°~30°。向下的快速变位使耳石因重力变化而移动,从而产生最大限度的刺激。

1.3 治疗方法

后半规管眼震特点:患耳向地时出现以眼球上级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根据眼震特点及眼震电图记录仪记录判断所累及的半规管,采用相应的手法复位技术进行治疗。当患者被确诊为后半规管BPPV时,即采用 Epley手法进行管石复位治疗[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第一步使患者运动到Dix-Hallpike体位的患耳侧(改良方法:肩部垫一小枕,使头悬在枕头外30°,但头接触床面),之后经过中度头伸位,头缓慢向健侧旋转45°,然后旋转呈侧卧位同时头向下转45°,最后缓慢回到坐位同时头前倾30°,每个体位保持1~2min或至眩晕消失。重复此过程直至眩晕及眼震完全消失,Semont复位具体方法如下:病人坐在检查床中间,头从正中向健侧转45°角(使患侧半规管与地平面垂直与重力方向一致)。迅速向病侧90°侧卧,以后脑勺枕于检查床上(形成右侧Dix-Hallpike诊断位置)。在Hallpike位置停留1~2分钟直到眼震消失。迅速坐起向健侧180°俯卧,但要保持头与肩膀之间的45°角位置最后缓慢恢复直立坐位,并保持头稍向前倾。此方法重复3次无效者采用 Brandt-Daroff习服练习。

1.4 随访及疗效判定标准

评估时间:短期为一周,长期为3个月。

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

2.结果

两种手法复位相结合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效率提高

3.讨论

BPPV是引起眩晕和头晕的最常见的疾病。正常情况下,耳石脱落和吸收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由于耳石的重量,使覆盖着耳石膜的囊斑毛细胞对重力变化敏感。任何原因打破脱落和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都会造成耳石脱落增加和吸收降低。耳石碎片一旦进入半规管,可随着头相对于重力的改变而移动。症状是否诱发取决于耳石颗粒是否达到一定的临界质量,只有耳石质量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比重升高,内淋巴压力才足以移动嵴顶诱发症状。此次研究中,当患者被确诊为后半规管或前半规管BPPV时,即采用 Epley手法复位,但在反复复位后仍有患者出现眼震及位置性眩晕者,采用两种手法复位相结合后有效率明显提高,Epley手法无效的再次行Semont手法复位后头晕明显消失,眼震改善明显,且这些行Epley手法无效的是病程较长的(>3年),头晕反复后一直行Epley手法复位,3年中未行Semont手法复位。说明手法复位在治疗 BPPV 上疗效显。该研究显示后半规管 BPPV患者 51例,采用 Epley管石复位法;3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为58.8(30/51);无效率21.5(11/51)。无效患者行Semont手法复位,有效率72.7(8/11)。Semont手法复位适用于以下情况:(1)Epley 复位失败以后,可进行Semont手法复位。(2)颈腰部疾病或者其他疾病,头或腰部不适宜过度后仰过度牵拉者,可以使用Semont手法复位。(3)多数研究发现振动并不能提高Semont手法复位成功率,复位后48小时直立位也不能避免复发。Semont手法复位需注意以下事项:(1)在位置2启动解脱动作时,需要快且要连续但不能太猛烈,施加于半规管的加速度不能超过1.5秒,太慢可能使碎片进入错误方向。(2)注意观察复位过程中出现的眼震,有助判断复位效果。在位置2和3可出现强烈的解脱眩晕,和解脱眼震,眼震方向一般朝向上面一侧耳朵提示耳石离开半规管,复位治疗成功。若眼震方向朝向下面一侧耳朵提示耳石朝向半规管壶腹移动,复位治疗失败,需要重复Semont手法复位。(3)Semont手法复位可重复3次直到症状消失。

BPPV目前的治疗主要还在局部 ,把进入半规管的耳石移出来,本研究表明,手法复位是治疗 BPPV 的最安全和可靠手段,可反复操作,方法简单,见效快,其复发率低,一次性治愈率高,远期疗效好,医疗费用少,不需要特殊设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田军茹眩晕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l63-164.

[3] EPLEY J M.The 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 fortreat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2,107:399-404.

论文作者:张敏,宁援援,王旭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51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与分析论文_张敏,宁援援,王旭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