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赵祥祥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赵祥祥

赵祥祥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人民医院内四科 陕西 西安 710499)

【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的联合疗法在2 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共计100例2 型糖尿病患者来我院就诊,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二甲双胍进行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血糖指标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体质量和各项血糖指标相比,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体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满意度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的联合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情况,降低患者体质量,且安全性较强,效果满意。

【关键词】2 型糖尿病;利拉鲁肽;二甲双胍;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57-02

糖尿病在临床上属于慢性疾病,该病症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症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1]。在糖尿病患者中,2 型糖尿病的患者所占比例高达85%[2],且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常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因此治疗难度较大。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均指出,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3],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为了进一步明确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的联合疗法的实际运用价值,本研究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1月,共计100例2 型糖尿病患者来我院就诊,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患者的年龄为56~79岁,平均年龄为(65.3+2.6)岁,病程为2~8年,平均病程为(4.3+1.2)年;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的年龄为60~79岁,平均年龄为(66.1+2.8)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4.9+2.4)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以及病程等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病例选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全面检查得以确诊;均不存在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如心、肝、肾功能性损伤或衰竭等;参与本次研究前2~3周内所有患者均未使用过相应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无既往过敏史[4]。

病例排除标准: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有严重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的患者,或者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即刻对其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均使用1 g的二甲双胍(由四川显锋药业生产)进行临床治疗,使用方法为早晚各口服1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0.6 g的利拉鲁肽进行治疗,使用方法为皮下注射,每日清晨需治疗1 次。在治疗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血糖现象,可适当地缩减药量[5]。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和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血糖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以及糖血红蛋白(HbA1C)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分别用t和X2对组间对比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质量的变化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为(27.4±2.3)kg,对照组患者则为(27.1±2.1)kg,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为(23.2±1.5)kg,对照组则为(26.4±2.4)kg,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的变化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的变化情况的比较

组别例数时间PBG(mmol/L)FBG(mmol/L)HbA1C

观察组50治疗前14.039.5810.94

治疗后9.267.027.25

对照组50治疗前13.919.5010.32

治疗后12.489.039.03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中,恶心呕吐为2例,面部潮红为1例,低血糖为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中,恶心呕吐为5例,面部潮红为6例,低血糖为5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对药物剂量进行相应调整后,上述症状均自行缓解。本研究中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

2.4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为36例,基本满意为12例,不满意为2例,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中,非常满意为20例,基本满意为19例,不满意为11例,满意度为78%。观察组的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2型糖尿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均指出,该病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胰岛素抵抗,二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其中,前者可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6]。因此,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而各项糖尿病指标中,HbAlc属于判定临床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7]。

在临床治疗2 型糖尿病时,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均属于常用的有效药物,其中,前者可以显著地缓解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而后者则属于GLP-1药物,可有效降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同时对机体内的胰高血糖素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胰岛细胞的各项功能,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体质量的增加。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应用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的联合疗法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地优化治疗效果[8]。

本研究提示,在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的联合疗法安全有效,有助于合理地控制患者的体质量,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

参考文献:

[1]梁超,周玲.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5):656-658.

[2]刘波.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96-1397.

[3]赵春云,赵玉芹,田敬荣等.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10):95-96.

[4]孙寿广,刘金婷,王雪梅等.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29):6463-6464.

[5]王锋,陈刚,李雪侠等.利那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4):44-46.

[6]奚悦.利拉鲁肽对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疗效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8):3339-3340,3345.

[7]罗晶,张绍维,丁丽等.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医学与哲学,2013,34(12):28-30.

[8]傅晓莹,杨华章,邝建等.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广东医学,2013,34(23):3651-3653.

论文作者:赵祥祥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赵祥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